健康导向下的开放住区交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以合肥市琥珀山庄为例
2020-09-28殷滋言刘肖利汪文静王双龙
殷滋言,刘肖利,汪文静,王双龙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合肥 230011)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背景下,传统居住区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开放住区模式下住区交通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如何解决好开放住区的交通问题是改善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肥市琥珀山庄逐渐显现出交通空间未能充分考虑居民身心健康需求,未能有效预估交通增长趋势等问题,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实际交通问题,调研小组在前期对琥珀山庄公共空间使用效率调查的基础上[1],再次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察、访谈和发放问卷,对交通问题多次全天候实地观测,同时走访小区物业、社区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以获得更多的实地信息,从居民健康需求的角度提出交通空间的优化策略。
1 琥珀山庄交通环境简介
琥珀山庄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接长江中路,东临环城公园琥珀潭景区与黑池坝景区,北靠南淝河,与周边景观环境融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琥珀山庄是典型的传统开放住区,占地约50公顷,6411户居民,常住人口达1.6万人,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基本齐全,周围教育资源、商业类型、景观种类丰富,曾获得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综合“金牌奖”和建筑质量“鲁班奖”。[2]
1.1 全覆盖的公共交通
琥珀山庄周边交通便利,有地铁2号线长江西路安农大站点和12个公交站点,站点集中分布于居住区北侧、西侧和南侧,公共交通按300米服务半径覆盖情况看,居民的绿色出行有良好的公共交通供给条件(图1)。
1.2 开放式的机动车交通空间
住区内琥珀大道、庐阳街等作为城市支路,是城市道路组成部分,开放性连接着城市干道,承担了一定量的城市交通。住区呈南北长东西短的形态,琥珀大道连接庐阳街南北贯穿整个住区,对外与清溪东路和长江中路连接,车辆自由出入住区,内部组团路进出各居住街坊,保证救灾消防等安全需要,每个街坊都有两个以上出入口。宅前路进入各单元,各单元门口设置门禁。车辆通行主要出入口共11个,均为开放性出入口,主要分布于南、西、北面(图2)。
1.3 生态基底良好的慢行环境
琥珀山庄建筑容积率为1.0,绿化率达到40%[3],住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东面拥有大面积的琥珀潭景区与黑池坝景区,与环城公园连成一片,住区内有3万多棵树木郁郁丛丛,布置有多处绿化景观与广场等公共空间(图3),规划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手法划分居住街坊,具备慢行空间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利于丰富步行空间层次。健康的慢行空间可以刺激居民进行各种健康活动、增加邻里关系,能够丰富人们的内心情感。
2 琥珀山庄交通环境满意度调查
调研小组于2018年、2019年多次对琥珀山庄进行观测,走访调查。调查问卷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含年龄、性别、职业、出行特征、出行时间等;另一部分为交通满意度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256份,实际回收232份,有效率为90.6%。调研的对象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比例分别为57%和43%,年龄25—60岁的人群占62%(图4)。
2.1 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调查对象中居民上下班出行方式依赖于私家小汽车比例约46%,选择公共交通比例约为28%,骑行、步行约为26%。居民慢行出行目的主要有接送小孩上下学、聚会访友、休闲健身和日常购物等方面。慢行出行时间大多集中在5:00-8:00和17:00-21:00(图5),前者中老年人早起晨练以及上班出行的居多,后者多为居民晚间休闲锻炼,广场舞聚会、亲子活动等。
图4 受访者年龄构成
2.2 交通环境满意度分析
交通环境满意度调查因素主要从交通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包容性、连续性、道路生活化等居民需求来设置问卷,包含公共交通便捷程度,交通空间舒适性、安全性、顺畅性,慢行空间整体性、包容性以及停车空间布局等单因素。受访者按“非常重要、重要、—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别打5~1分,计算“单因素满意度得分=(分值1*选择人数+…+分值5*选择人数)/总人数”,根据单因素满意度得分计算各因素满意度平均分。
表1 居民满意度评价表
琥珀山庄北、西、南面公交站点密集,公共交通供给与可达性高,整体满意度评价4.36分,满意度高,住区的开放性与公共交通供给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机动车交通空间满意度为2.89分,其中包括舒适度、安全度和通畅度,满意度依次为2.78分、3.03分和2.87分,各项满意度都比较低。在停车方面,居民满意度分值为2.74分,满意度低,主要表现为车位供给、车位布局以及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居民慢行交通空间满意度分值为3.37分,满意度一般,访谈间居民呼吁更多关注生活化道路,满足所有使用者出行的安全以及健康需求。
3 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得到居民满意度评价结果如下:琥珀山庄公共交通满意度高,慢行交通满意度一般,机动车交通满意度比较低,住区停车问题满意度低,可见很多交通问题急需改善与优化,在居民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多次踏勘、交通观测、访谈以及问卷结果等资料剖析住区交通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
3.1 交通微循环弱,出入无序
经水经注地图测量得琥珀山庄车行道路约3.85公里,道路网络密度约为7.7 km/km2,路网密度值较合理。琥珀山庄内部车行道分布不均衡,东西向通行联系较少,南北向道路交通压力较大,道路“Y”型路口较多,交通内循环较弱,疏散能力较差。住区车辆通行主要出入口共11个,传统开放住区出入口处路况复杂,管理难度大,且与城市道路形成“T”型交叉口,容易形成司机视觉盲区与进出车流对流,人流量大的商业等服务业出入口周边缺乏集散与停车空间,出入交通无序,交通管理不力,威胁到居民安全。
3.2 交通干扰大,呈现多方矛盾
经实地调研及访谈发现,住区内交通干扰大,矛盾较多:(1)内外矛盾。琥珀山庄是开放住区,虽然为周边道路交通分流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是增加了本住区的交通压力,琥珀大道等道路两侧餐饮及其他服务业的吸引力较大,人流量大,在工作日晚间和周末给住区的正常交通出行造成很大影响。(2)人车矛盾。琥珀山庄住区内不少人行道路狭窄不易通行,被流动商贩占道、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占用,导致主干道上人车混行,车行交通挤压人行交通,人行道被停车侵占,行人失去了原有的专属安全空间。(3)居住与商业矛盾,原有龙虾一条街已于2018年关停[4],周边环境待进一步整治。琥珀中学附近商业噪音杂、商业乱,还有许多餐饮业营业时间晚对住区环境影响很大。部分一楼住户毁坏宅前公共绿地,做铺地,扩充自家院子用来经营小生意或停车,由此引发的违建现象较为严重。
3.3 停车位供给严重不足,公共资源被抢占
图6 停车方式构成
琥珀山庄住户6411户,快速的城市生活下机动车使用率大幅度提高,建立之初未能预留足够停车位,车位供给严重不足,调查对象中高达73%的居民采取路边停车方式(图6),大多数居民将车就近停在宅间道路、消防通道、主干道,或占据小区绿地和居民的活动场地。住区内本就不宽敞的横断面上又划上了停车位,车辆沿道路一侧停放,道路通行能力降低,加之有不少临时流动摊贩以及外来车辆停车占据住区内道路。活动广场、公共绿地等这类现象很严重,严重挤压了住区内居民的公共空间资源,缺少共享单车、快递车辆以及货运车辆停放区域,现有停车位布局方式难以适应多元化生活需求。
3.4 慢行系统连续性不佳,环境体验差
琥珀山庄周边公共交通系统完善,但其便捷性与舒适性不足,降低了公共交通使用率,公交站台等候区域设施简陋,缺乏座椅与电子信息提示等城市家具,与信息化使用人群不相适应,体验感差。非机动车道、公共空间等被大量占用,导致步行意愿较弱。周边的景观资源与公共生活空间充足,附近有医院、大学、银行、综合商场、琥珀潭、琥珀公园等公共区域,但慢行体系不够完善,附近不少地块是零散性开发,影响到住区慢行交通的整体衔接,未形成连贯无障碍的慢行路径。机动车的挤占、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缺乏,使得步行空间被分割成不连续的无效空间,对慢行交通非常不友好。慢行空间路边缺少休息座椅等设施、缺乏个性化空间设计。
图7 慢行环境突出问题
有些地段地砖防滑性差,高度设计也不太合理,导致老龄化趋势逐渐深化的琥珀山庄老人出行不便[5],削弱了吸引力。居民认为慢行环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路边随意停车、可骑行与步行空间的有效宽度太窄、慢行道缺乏或不连续、夜间照明设施不充分,路侧行人消极停留、道路交叉口危险等(图7)。
3.5 公共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欠缺
部分居民及商户对公共环境安全不重视,庐阳街、琥珀大道等沿街餐饮类服务业人流量较大,营业时间较晚,午间无休,商户周边的住户认为噪音影响较大,严重干扰着生活环境。临时商贩停车占道影响应急与消防车辆进入,导致社区处理安全事故难度大,外来车辆人员自由进出,严重影响着交通安全,交通安全逐渐向住区蔓延,物业管理公司难以对进出交通进行有效管理,人流车流汇集给居民生活带来威胁。
4 居民健康需求下的琥珀山庄交通优化策略
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以及现场踏勘等调研方法,充分总结和梳理居民对琥珀山庄总体交通问题满意度低的原因。为提升居民满意度,从居民健康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良好交通空间,促进居民心理、生理、社会健康。访谈与问卷等资料了解到居民对于健康交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便捷可达、生活活力高、安全性高、舒适性好、包容性好等方面,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出琥珀山庄交通空间的优化策略(图8),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图8 居民健康交通需求及优化策略
4.1 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出行方式
琥珀山庄用地面积较大的餐饮等服务业主要布置在琥珀山庄南面庐阳街两侧以及琥珀中学周边,琥珀大道沿线主要布置有小型商业以及服务业。建议按照用地功能与空间类型,对不合理用地进行重新整合,将人流量较大的对外餐饮业、商业空间、基础性服务空间形成相对独立分区,与居住空间适当分离,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根据使用频率按照“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来布局[6],减少日常购物、就医、学习教育等出行对机动车的依赖,营造交往交心的公共空间,强调社区云数据的支撑,提高线上服务能力,让科技为居民多元化的生活服务,便有了更多时间用于户外休闲、亲子运动等健康生活活动。
调查对象中上下班依赖私家车的居民占46%,利用政策引导居民采用公共交通等健康出行方式,良好的交通出行结构能够提高住区的环境品质,高品质社区环境能促进更多的居民选择绿色出行,增大居民选择公共交通、骑行与步行的意愿,从而形成交通的良性循环。强化公共交通主导地位,提升公共交通空间环境品质,完善住区与公共交通及周边环境慢行系统的衔接,完善公共交通与共享单车的衔接,建立步行、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之间无缝衔接的出行方式,保证住区与公交站点之间交通的便利性、舒适性与安全性,从而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在合理布置公交站位置的同时对公交站台进行设施与空间更新,以满足居民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4.2 减少快慢冲突,引导人车分流
居民对交通的要求是通而不畅,开放住区内有外来交通穿越,因此应有限速规定,建议不超过20公里/小时,通过警示装置、交通设施以及多样性的道路降低车辆行驶速度,在主要公共活动空间限制机动车进入,以此来限制外来经过型车辆的速度与数量。从琥珀山庄整体交通内循环考虑,适当增加东西向道路联通,道路网络以150—200米形成网络,进一步增强慢行交通联系,保证社区居民出行安全和环境品质。住区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有序衔接,处理好连接点,进入住区前设置显著的交通安全标志,出入口道路上设置反光镜,及时观察判断路况,调整离出入口太近的停车位与公交站点。
通过优化自行车、步行路权,提升道路空间品质,从而提倡低机动车依赖的健康宜居生活方式,改造不合理的道路断面形式,腾出连续的慢行道空间,实现人车分流,必要时进行单行交通组织。幼儿园、小学、中学均在琥珀大道两侧,调查得知儿童上学大部分都是“老携幼”的接送途径,在道路断面设计中考虑“同学优先”专用通道,增加步行专属空间,保障学童与老年人安全,实现慢行交通无障碍连接,推行智慧出行服务。
4.3 优化慢行流线,提升慢行品质
对道路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和完善,在梳理中要注重整体性,与周边环境以及整个城市有机联系起来。[7]“慢”是传统开放住区交通系统的主旋律,除了机动车行驶的慢速度还需要舒适的慢行出行环境。合理修复公共空间组织慢行流线,加强其连续性与可达性,联通慢行网格,各个街坊优化步行道,连接公共活动、绿化广场等功能空间,并且延伸至每栋住宅内部。充分利用环城公园良好的生态条件规划绿道空间,实现住区内部景观与东边环境优美的琥珀潭景区和黑池坝广场景观一体化设计。按照居民日常活动半径为250m到1 000m,也就是步行5分钟到30分钟所形成的区域[8],设置步行距离合理的慢行廊道,规划合理的社区健康生活绿道,使路径得到衔接,完善绿道网络(图9),营造有活力的绿色网络健康生活空间。
图9 慢行系统规划
在主要道路人车交汇处设置减速提示牌、人行指示标志、变换道路铺装、减速带等设施,配饰丰富多样的街道家具,丰富住区内交通稳静化措施,还原慢行环境舒适的活动空间和愉悦的空间感受。根据全龄化需求与使用习惯优化步行空间功能,健全无障碍设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人性化步行空间, 17:00-21:00居民慢行出行频率最高,完善夜间照明系统、标识系统、休息设施、卫生设施等公用设施,创造文明的步行交通环境。琥珀山庄绿化覆盖率高,巧妙处理树木、铺装、雕塑等小品景观,边角地区,微小废弃空间再利用,以微介入的手法营造出健康宜人的效果[9],修复设施与慢行空间环境。
4.4 增强停车能力,规范停车秩序
针对住区内停车位严重不足导致交通拥堵、慢行不畅等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将住区内利用率不高的地方(如住区的网球场处)进行停车位改造,建造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库,利用垂直空间来增加停车位。(2)局部通过单向循环组织交通来解决双向交通的摩擦等事故,在不妨碍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允许居民在一定时段内顺向临时路边停车(如工作日19:00—次日7:00,周六、周日全天),通过停车入位规范道路停车秩序。(3)利用住区外公共服务设施及办公空间、学校共享车位和错时车位,实现智慧共享停车,形成区域内开放的车位配置系统,解决居民下班后、节假日停车难的问题以及居民慢行道被占用情况。(4)琥珀中学和琥珀小学均配有操场,利用学校的操场建设地下停车库,同时整合周边商业,缓解琥珀中学周边交通混乱问题。住区公共绿地下建设停车库,增加停车供给。(5)加强管理,将绿化死角(琥珀山庄私人菜园地,堆放杂物,临时营业)种植绿化、停车或公共空间。加强车辆通行智慧化管理,设置车牌自动识别系统,限制外来车辆与小商小贩车辆进入的条件。(6)共享单车停车点分散布置,尽可能距离住户、商业点、办公点及公共交通站点近,方便使用,规范停车场地,引导居民文明使用。对住区商业空间进行整合,增加非机动车停车房,归还慢行道空间。
4.5 加强交通韧性,保障智慧安全管理
住区规划聚焦人本化、科技化[10],便利性与多样性的日常生活服务设施提升社区的韧性,全面开展开放住区交通韧性评估,社区管理开展安全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价工作,提高灾害控制能力,保证道路畅通,保障避难道路、避难场所、应急救援等空间和设施完善,优化车流、人流、物流的管理流程。通过“终身学习”的教育场地创建培养居民责任意识与工作能力,社区、居民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的能力,对特殊时期的紧急模式、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做出积极回应。
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疫中琥珀山庄出现临时围栏铁皮墙的无奈之举,反应出开放住区规划设计中需要统筹考虑封闭化应急管理预案,居住的出入口从可管可控的角度出发,充分预留紧急情况下的管控条件。利用大数据时代新技术,遵循“将人放在首位”的交通理念,在面对不利情况时能调节有余,如通过LED等不同颜色的变化对路权进行适时分配,满足道路交通瞬时变化的趋势,使交通空间具备韧性和弹性,道路与公共空间融为一体,实现住区的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服务,保障无盲区智慧安全防护网,创造邻里有爱、绿色出行、智慧共享的住区,建立完善便捷的社区数据系统和线上服务平台,推进居民生活向更人性化更美好的未来生活蜕变。
5 结 语
住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载体,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而传统开放住区内部交通环境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住区交通空间的修复优化能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积极落实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举措。从健康城市角度出发,传统住区交通环境优化重点转向推行健康交通,培养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构建有安全感、归属感、舒适感的健康宜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