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的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研究
2020-09-28张胜利张艺馨陈彦霞舒建峰王占平
文 / 张胜利 张艺馨 陈彦霞 舒建峰 王占平
本文从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入手,通过剖析二者之间的结合点,提出了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及其分析资料是开展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一个准确、有力的抓手。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安全风险存在于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涵盖自然灾害类风险、事故灾难类风险、公共卫生类风险和社会安全类风险。城市安全生产风险(即事故灾难类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点”、行业“线”、区域“面”等多个层面,是实现城市安全发展、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中的基础性工作,需要进行“条块结合”监管模式,排查评估出不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范围内的重点行业领域、部位、环节。要实现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快速切入和全面实施,整个评估工作必须首先找到一个准确、有力的抓手,才能带动评估工作各项流程的顺利开展。
为此,本文通过对某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统计分析一个城市连续几年不同行业的事故总量、事故类别、发生事故的原因及其变化趋势,可以从宏观上快速、准确地了解这个城市的整体生产安全水平,为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下一步工作提供先导性思路和指引。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概述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8〕1 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为解决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安全生产风险方面普遍存在的“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现实问题而亟需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依据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网格化、分层分类、突出固有风险”的原则,全面排查一个城市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风险相对较高的区域和某区域中风险突出的行业领域,明确各行业的风险构成及各区域风险分布,并按照突出源头和系统、兼顾长远与近期的原则,找准各类风险源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我国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法规制度体系是以2007 年发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 号)为依据,以2016 年发布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安监总厅统计〔2016〕80 号)为核心,以相关领域的统计制度和报表为补充。根据安监总厅统计〔2016〕80 号,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的目的是“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及时、全面掌握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深入分析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科学预测全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为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统计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含急性工业中毒人数)、单位经济类型、事故类别等”,统计分类有管理分类和行业分类,且事故统计行业分类与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一对应,并对火灾、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等生产安全事故单独分类统计。由此可见,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能够从城市“面”的层次定位城市的安全现状。
基于事故统计数据分析引导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思路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核心是风险识别与评价,基础是识别出风险,找出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的源头。基于生产安全事故数据分析成果,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就是要通过统计分析一个城市连续几年不同行业的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的变化趋势、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风险水平、工矿商贸十万职工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指标,分析比较该城市的指标和其他城市指标,就可以得出该城市的整体安全水平,找出该城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进而引导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科学选择和确定合适的调研与评估领域、行业及企业,并通过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找准风险管控的风险源头,在单个点位风险源的分析、评估、分级的基础上,通过风险量化和叠加分析,将各类风险源从“点”上升到“线”“面”的风险评估,明确城市各行业的风险构成及各区域风险分布,梳理出城市安全生产中重点管控的企业、行业及区域,为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方案制定、城市安全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信息。基本工作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流程
应用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县级市为例进行研究。该县级市国土总面积1 573 平方千米,有38 个行业管理部门,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15 个乡镇。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掌握该县级市安全生产总体的状况并制定出具体详实的评估工作方案,通过查阅国内外各类有关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文献,确定了以收集、整理、分析该县级市近几年的事故统计资料为切入点,进行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研究路线,以实现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
研究工作需要首先结合拟评估城市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事故灾难统计数据、行业领域发展特点,将县级市整体拆分为区域“面”、行业“线”、企业“点”,从不同层面找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具体对象,然后通过风险叠加分析,由“点”及“面”进行城市整体风险评估,最后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和建议。基于此,笔者研究制作了《某市各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总体情况调查表》及其附属明细表格,并发函拟评估的县级市安委办和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事故调查科进行填报。
通过对反馈回来的调查数据和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综合直报统计系统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2009—2018 年期间,该县级市整体生产安全事故呈下降趋势,事故总量由2009 年的315 起、死亡25 人,下降到2018 年的214 起、死亡20 人,分别下降32%和20%。其中,较大事故2 起、死亡6 人;重大事故1 起、死亡13 人;主要以工矿商贸事故为主,未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从年度变化趋势来看,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明显波动下降趋势,如图2 所示。
图2 某县级市2009—2018年生产安全事故总体情况图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以及发达国家事故发展变化的历史来看: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会出现事故频率高、工伤死亡人数多的情况,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对增加,形势会逐渐改善。根据统计分析,该县级市地区生产总值虽然逐年增加,但增速波动较大,尤其是2014 年全面实施直管县体制后,地区生产总值同期增长率出现拐点,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另外,2010—2018 年9 年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10 年的10.35%下降到2018 年的7.4%,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平缓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10 年的60.71%下降到2018 年的40%,对生产总值贡献率的降低程度较第一产业明显。相反,第三产业增速明显,由2010 年的28.94%提高到2018 年的52.6%。可见,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以第三产业增加为主导,使高风险行业萎缩,伤亡事故和高危人群减少,工作环境本质安全程度提高,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图3 某县级市工矿商贸领域2011—2018年各辖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比例图
再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业领域分析发现,该城市涉及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主要有工矿商贸、消防火灾、道路交通、农业机械等领域,基本表明了该城市的基本产业布局。在各行业领域事故中,消防火灾事故起数居第一位,占57.06%,其次是道路交通(包括生产经营性和非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数据)、工矿商贸领域,分别占42.52%和0.24%;农业机械和铁路运输分别占0.16%和0.03%。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是道路交通事故,占86%,其次是工矿商贸、农业机械领域,分别占11%和3%。可以表明该市在消防领域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工矿商贸领域容易发生恶性事故。
图4 某县级市工矿商贸领域2011—2018年各辖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
鉴于该县级市提供的生产安全事故数据的局限性,研究仅根据该县级市原安全生产监管局提供的数据,对该县市各街镇在工矿商贸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该城市2011 年至2018年工贸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26 人,涉及A、B 街道办事处和C、D、E、F 镇等6 个街镇,如图3、图4 所示。由此可见,在开展该城市工矿商贸领域风险评估时,应首先关注这6 个街镇,并通过具体事故的性质和原因分析,找出该市固有风险相对较高的企业和行业。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中的“二八分割”原理(20%的高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导致80%的事故),以上述生产安全事故数据资料为基础,延伸收集涉及的行业类型及风险信息,并据此分析构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坍塌、滑坡等各类典型事故灾害的场景模式,进而筛选出分析评估的技术路径(如对于涉及爆炸物、易燃和毒性气体,或企业整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较高的企业可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法、事故后果计算法、概率评价法等进行分析评估分级;而对于危险性相对较小的点位风险源则可以采用危险指数法、综合评分法进行分析评估),并结合定量分析软件的适用条件,分别选用CASST-QRA V2.0 软件、PHAST 8.11 软件、Safeti 8.11 软件建模分析,准确界定其风险等级。最后,构建出行业和区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和Geostudio 仿真模拟分析软件,可有效进行行业、区域风险叠加的分析评估计算。
实践经验证明,基于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可有效辨识城市易发、高发类典型事故,掌握城市的产业布局、行业现状、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有助于实现对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的精准把控,有利于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