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初始应急效能评估研究
2020-09-28王浩杰陈志刚张毅梁鹏飞
文/王浩杰 陈志刚 张毅 梁鹏飞
当前,企业初始应急效能急需提升,本文提出企业初始应急效能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在11家工贸企业进行了评估实践,分析了企业初始应急效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近年来,企业因生产安全事故初期应急救援不利,导致一些事故后果扩大的情况时有发生。
目前,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价涉及个体、组织和系统等多个层次,评估对象也涉及多个方面。但对企业在应急处置中作为初始能力的相应关注及研究较少。为科学指导企业将应急管理重心下移,落实到具体车间和班组,提升事故现场一线人员快速响应能力,本文提出企业初始应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初始应急效能评估体系
本文中的突发事件初始应急效能的定义为:企业某类突发事件的救援力量在不同条件下,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完成救援任务的能力大小度量。和单个系统的应急效能评估不同的是,本文考虑的是企业整体的应急效能,是车间、现场面临潜在突发事件应急效能的综合度量。根据初始应急效能的定义,第一时间有效进行应急救援处置的能力,完成目标的程度,包括传统的能力、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初始应急效能评估体系是一个持续改进的结构化过程管理体系,需要定期评估并采取改进措施,实现初始应急效能的持续提升。
设计思路
体系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一是优化体系结构,注重上下衔接;二是体现以快速响应为核心的考评机制;三是坚持平战结合,重点抓好一线班组现场处置;四是突出初始应急第一时间所需的保障条件。
评估指标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将突发事件初始应急效能作为总指标,按照程序、结构、效果方法构建初始应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应急需求分析结果,按照结构—过程—效果评估模型,继而采取基础数学集合、选择评价指标集,应用德尔菲法等方法逐层分解,建构评价模型,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9 项一级指标,30 项二级指标构成,如下页表所示。
指标的量化赋分
评估标准满分为100 分,按照9个一级指标进行分配,评估得分采用扣减分值的方法。不同指标的分配采用专家头脑风暴方法进行分配,使分值分配尽量合理,符合客观实际;现场评估时,根据评估标准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使最后得分尽量符合客观实际。
指标的处理
现场评估是基于现场点组织实施,不同的企业规模不一,生产工艺、事故类型特点差别较大,每个企业的综合评估涉及多个现场点(车间、班组、关键控制点等),因此,每个指标得分均是对多个现场点的评估分值的综合,需综合考虑该指标的整体执行情况,须对不同指标进行处理。
综合得分的确定
一级指标的得分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Ai——单个一级指标抽样评估得分;n——样本数量;——每个样本的评估得分;A——一级指标汇总得分。
企业评估得分采用以下公式:
式中:C——企业综合评估得分;B——评估表各适用指标汇总应得满分值。
初始应急效能评估结果客观反映了企业初始应急能力,评估得分是企业初始应急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根据企业综合评估得分,把初始应急效能划分为优秀(90 ~100)、良好(76 ~89)、及格(60 ~75)、不及格(0 ~59)4 个等级。
初始应急效能评估指标表
评估指标的应用与成效
某集团2013 年选择了风险相对较高的产业链下属11 家企业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初始应急效能评估,并于2018 年对11 家企业进行了跟踪评价。
评估组织实施案例
以某集团对所属一家玉米加工企业初始应急能力评估为例,评审组织工作分为以下3 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一是成立工作组。由行业内外部应急专家,结合该企业规模(占地35.3 万平方米)和两个业态(淀粉产业链和淀粉糖产业链)等特点,分成两组。
二是收集文件资料。该阶段同时收集工厂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等10项材料,各组先期了解工艺及风险并开展文件评审。
三是编制工作计划。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专家能力,编制现场详细评估工作计划。第一组负责评审玉米淀粉车间、玉米仓储车间等,并策划现场应急演练;第二组评审果糖车间、液糖车间等,并抽样开展人员调查。各小组根据分工,对照每一项二级要素,编制详细检查表。
2.现场实施阶段
一是召开首次会议。工作组、企业领导、各部门、一线员工参与,工作组介绍应急效能评估的意义、方法与程序,确认现场评估计划,听取企业介绍,总体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和应急工作情况。
二是进行现场验证。根据分组情况,分区域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应急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监测预警系统配置、应急设备设施的配备与运行情况、防护器材的配备保存情况等。
三是开展人员应急能力调查。按照公司人数20%的比例抽取了45名不同层级的员工,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摸底,主要了解其安全意识、参与程度、职责与能力,验证质量安全管理活动实施情况,综合了解企业的应急管理状况。
四是开展现场演练。工作组抽取2 个主要车间重要现场处置方案进行演练,专家从事故应急响应及处置的全流程进行验证评估。
五是进行总结评分。工作组汇总现场评估发现的36 项问题,按照评分表打分。
六是召开末次会议。工作组详细讲解发现的问题和评分结果,明确短板,提出改进方向。
3.整改提升阶段
企业根据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开展对照自查自改。组织应急能力培训,开展应急演练,每年实施对标自查,进一步提升了初始应急能力。
评估结果与对比
2013 年评估结果为:11 家企业平均得分59,其中1 家良好,5 家及格,5 家不合格。2018 年跟踪评价结果为:11 家企业平均得分81,其中1 家优秀,7 家良好,3 家及格。
对比两次评估结果,11 家企业初始应急效能都有提升,如图1 所示。
对比两次评估结果,初始应急效能9 项一级指标得分都有提升,如图2 所示。
初始应急能力评估结果对企业的指导意义
优化预案结构体系
初始应急效能评估前,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员工参与不足,多为凭经验和参照式的编制。应用过程中,易出现“编一套、而做另一套”两张皮的现象。初始应急效能评估后,明确预案优化以“管用、简明、易记”为方向,严格按照“平时怎么建,战时怎么用”的原则,组织一线员工、技术骨干人员共同研讨、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整体预案框架和具体文本编制。同时将原有应急预案中的预防措施、管理性内容调整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让预案“瘦身”,实现“编制一套、就执行这一套”的目标,起到“平时牵引应急准备、战时指导应急救援”的作用。
图1 11家企业初始应急效能提升情况
图2 11家企业一级指标得分情况
抓好一线现场处置
围绕建立事故初期一线班组的初始应急能力,突出体现现场处置方案对初始应急的主线作用,新增了各工作组和重点岗位的应急处置卡。一方面有利于明确车间一线人员初始应急职责和各处置步骤响应程序和标准,另一方面将文字转变为卡片、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展现,有利于操作执行和过程的验证。
强化物资装备保障
目前的应急体系多为重事后处置、轻事前响应,其中一方面表现为应急物资和装备不能为初始应急提供预警支持。初始应急能力评估对事故应急处置中所需应急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调集方式、投入使用时间等进行分析,明确应急资源需求结果。例如,企业、属地医院、消防等部门资源,哪些事故依靠现有资源可以快速解决,哪些事故需要的资源是欠缺的,企业对应急资源补充并合理配置,做到对应急物资知己知彼。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应急预案、应急装备、应急队伍要有机结合,转化为处置能力,转化为以人为承载体的能力,所以初始应急效能评估的重中之重应是考评队伍的能力。建立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评估标准,建立关键岗位、关键班组的应急处置能力矩阵图。不定期组织消防、红十字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应急技能培训。同时加强跨班组、跨部门的协同应急,提升区域协同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