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探究,从“制作学具”开始
2020-09-27刘兴侠
刘兴侠
摘 要:新课标改革的实行要求小学教师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而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进行基础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逻辑有条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从“制作学具”开始去认识数学、去学习数学知识,通过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育和良好思维、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制作学具;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3-0070-02
数学教具的有效使用能够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还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自主进行“制作学具”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1.在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数学学具
数学教具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工具,很大程度的丰富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让数学教学不显得那样枯燥,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数学不同于语文这样的学科,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往往可以通过巧妙地数学教具展现,学生通过制作数学教具,可以更好的认识与理解隐藏在数学教具背后的数学知识与数学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随意的使用数学教具,不合理的使用数学教具可能会起到教学期望相反的作用,不仅不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抓不住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甚至产生教师越解释让学生越糊涂的局面。对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去制作学具,教师必须要仔细思考,综合分析学具制作过程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而不是随便布置任务,为难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教师要选择符合学习需要以及学习特点,便于制作的教学学具让学生去制作,借此去帮助学生攻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时钟中的蕴含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钟表模型,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将不同时间段时钟指针的相对应位置模拟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模拟过程,学生乐在其中,教师则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积极指导学生制作数学学具
作为新时代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科目,教师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制作数学学具这正好符合这样的教学要求,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另外,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在数学规律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大方向去制作数学学具,而在数学学具的形式上学生则可以全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当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待于提升与完善,有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指导学生制作学具,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示范,让学生了解数学学具制作的正确方法。此外对一些较难的数学学具制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回家中在父母的协同下完成。并可以将学具制作所需要的原材料与制作视频发布在家长群中,便于家长去指导自己子女制作学具。但在一些较为简单的学具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学具制作方法,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制作一个圆柱体模型。于是一些学生用纸张沿侧面回转,首尾相接制成圆柱体,一些学生则用橡皮泥制作了圆柱体。
3.从“制作学具”的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引导通过“制作学具”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根据适当的数学教学内容,科学引导小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去积极思考问题,积极融入课堂学习的探究和讨论中。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认识长方体”这一知识点的导学时,可以先鼓励学生先课前预习该知识点,在课堂导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的形状来学习“长方体”,然后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对面的面积相等、图像相同,对面的图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等”知识点后,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到的关于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吗?请同学们积极思考,然后试着做一个长方体,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你做的长方体。”。然后,在小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自己所做的长方体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小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等。对于简单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引导小学生“制作学具”的基础上及时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究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从“制作学具中”,将复杂问题的学习转变简单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课堂时,要能够根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开展数学课堂活动。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针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将其拆分成许多基础的数学知识,然后引导小学生从对简单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回顾,进一步学习掌握复杂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在“制作学具”的课堂活动中能够引导小学生从简单的动手实践开始,在实践中检验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圆柱体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长方形和圆,引导小学生回顾有关长方形和圆的相关知识如面积。然后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自己动手做“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在小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为“50平方厘米”。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引导小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长方形”动手卷一卷、折一折,观察长方形可以变成什么样的空间图形,有的小学生以长方形的长为边,将长方行卷成了一个圆筒,还有的小学生以长方形的宽为边,将长方形卷成了一个圆筒,小学数学教师将这两种卷法的小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种卷法为第一组,第二种卷法为第二组,让这两组小学生分别观察这个圆筒有什么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引导两组小学生在经过仔细观察之后得出这个圆筒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并且大小一样,以长方形的长为边卷起的圆筒的底面圆的周长是长方形的宽,以长方形的宽为边卷起的圆筒的底面圆的周长是长方形的长。紧接着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开展“圓柱体面积”的计算,小学数学教师再次对两组小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前面我们发现的长方体的长和宽与底面圆周长的关系,请同学们计算你们手中的圆柱体的面积,并说明你是怎样计算的”。小学生通过“制作学具”方式得出圆柱体的面积为长方形的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然后计算出自己手中圆柱体的面积。这种通过简单的“制作学具”的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能帮助小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基础的阶段,小学数学的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有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还要能够融入一定的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制作学具”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渗透能够引导小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中开拓小学生的思维,使得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能让小学生通过对简单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行复杂问题的学习与探究。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将“制作学具”的教学活动与日常的教学内容相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怡.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具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金德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学具的运用[J],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