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位下数学教师该干什么?

2020-09-27苏向级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圆的认识自主活动

苏向级

[摘要]生本位课堂提了很多年,但很多时候只被当作一句空头口号。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只要事先探明学情,做好预设,那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则退居幕后运筹帷幄,实现生本位课堂。

[关键词]生本位;圆的认识;活动;自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9-0072-02

德意志先哲海德格尔曾说:“教师,他得学会如何让学生自学。”海德格尔的这一导学理论,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本源,即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为具体落实这一生本位思想,教研组就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设计了一节展示课。教师在课堂上大胆启发学生,循循善诱,将课堂主权充分“放还”学生,让学生大显身手,教师退居幕后,甘当绿叶。

一、在自由交流中认识圆

师(出示一张空白的“任务清单”,学生汇报预习的情况):现在交流第一题——認识圆的特征。(学生交流,略)

师:谁能够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形?(学生展示)

生1:他画得很标准,中心不偏不倚。

师:这个中心点的专业名称是什么?

生(齐):圆心。

师:画圆的要诀就是中心归正,简称“定心”。确定圆心后该怎么办?

生2:用圆规旋转一周。

生3:笔尖那只脚旋转了360。。

师:真是慧眼如炬!旋转360。这一运动中,什么纹丝不动?

生4:两只脚的距离没变,带针尖的那只脚一动不动,不然画出的图形就会扭曲变形。

师:圆规两只脚距离不变,这叫“定长”。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间距演变成圆形的什么特征?

生5:半径。

师:请在自己的圆形上标明圆心、半径等部件,附上字母O、r。你们找出的半径是什么样的?

生6:就是一条线段。

师:既然是线段,少不了两个端点,端点在何处?

生7:一个居于圆心,一个位于圆上。

师:再探寻直径,观察直径的形状,研究它和半径的关系。

生8:直径仍旧是一条线段,一对端点均居于圆上。

师(随手画出一条非直径弦):这条是直径吗?还有其他发现吗?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原始经验,师生专注于如何在画圆的过程中认清圆的特征。通过画图、辨析、反馈、评析等活动,学生在自行研究与合作探讨中了解了圆的结构,初步理解了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克服了理解“半径”“直径”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困难。这样将圆的认识与画圆过程交织起来,相互印证,知行合一,使圆形的几何概念瞬间形象立体,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力和研究能力。

二、在操作中理解圆

1.第一次画圆

师:大家都学会画圆了吧?会按指令作图吗?(呈现任务清单:画一个圆,要求点A位于圆形之上)

师:他画的这个圆形半径有多长?

生1:半径为2厘米。

师:圆心在此,标上专用字母O!如果半径仍是2厘米不变,点A仍旧居于圆形之上,还有别的画法吗?不妨试试。照这样发展下去,还能画出多少个圆?

生(齐):无数个。

师:这些圆有什么异同点?

生2:半径一律都是2厘米,圆心位置游移不定。

师:圆心位置不同,意味着圆形的方位不同。其实,什么因素决定了圆的方位?

生(齐):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很好!接着画下去,所有的圆心连成线,会是个什么景象?

生3:这些圆心构成一个新的圆形。

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新圆的圆心、半径又居于何处?

生4:A点摇身一变成为圆心,半径仍是2厘米。

师:原来位于中枢的圆心此时又变成什么?

生5:变成圆A上的普通点了。

师:如此看来,圆心A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你们画出的圆形半径最大和最小各是多少?

生6:半径最大为3厘米,最小为1厘米。

师:圆面大小取决于什么要素?

生(齐):半径。半径长短直接关系着圆面的大小。

2.第二次画圆

师(呈现任务清单:画一个圆,点A、B均位于圆形之上):要想达到A、B两点都位于圆上的效果,圆心应在何处?

生7:圆心要在点A、B连线的中点上。

师:还有其他方案吗?(学生展示)

师:让点A、B均位于圆形之上,这样的圆能画出多少个?

生(齐):无数个。

师:所有满足条件的圆的圆心都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3.第三次画圆

师(呈现学习任务单:点A、B、C均位于圆形之上,先后标出C、圆心):如果圆心一定,那么C点可能的位置有哪些?(学生开始寻找C点轨迹)C点轨迹是什么?

生(齐):圆。

这节课的最大特色是在三次画圆的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不断递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领会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等基本性质。学生若是唯命是从、亦步亦趋,只能画出一个圆,而有了自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关联性被揭示得淋漓尽致。同时,经过定点A随意画圆,发现半径一定时有无数作法,所有圆心集中于一个圆上,此时原定点A摇身一变成为圆心,这样神逆转引人遐想,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三、课后反思与评析

数学要成为学生思想交锋的战场,要想实现师生权力交接的平稳过渡,至少要做到两点:

1.明确学情,放权不放任。以往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一步步诱导学生探究问题背后的规律和知识,这要花费大量心思去出题,讲解原理,还要不断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过关的地方要设法重新精讲。但是,放权后,可以另辟蹊径,对具体知识与规律避重就轻,主要交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权力,将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布置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奥秘,总结知识。

2.师退生进,此消彼长。“放权”要事前谋划好,课上教师要运筹帷幄。这样,教师虽然已经“交权”,但是仍能镇定自若、不慌不忙、指挥全局。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的思想动态,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必须发声时,也是字字珠玑。讲台上的演示操作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要让他们带着思考操作,操作后再反省自查,在交流中寻找思想共鸣。

综上,教师退让的空间越大,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就越大、后劲就越足,如果教者缺乏放权让位的魄力和气度,寸步不让,独霸课堂,学生学习的激情就会被抹杀。

(责编金铃)

猜你喜欢

圆的认识自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