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学生快乐练笔
2020-09-27张传高马敏刘敏
张传高 马敏 刘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5-0289-01
升入四年级以后,增加了一项作业——课后“小练笔”,也称小习作,就是除了单元习作之外,帮助同学们练笔,以增强其习作兴趣、提高其习作水平。然而,即便称为“小练笔”,也是习作,不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们练得也不情愿。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练笔?激发兴趣、提供素材缺一不可,于是我想到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学生现场习作,也称快乐习作。实施以来,效果较好,浅谈点滴,共同分享。
1.活动中,利用视频指导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平时写作,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们要仔细观察,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们并不知如何抓住重点进行观察,只是靠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勾勒出事物的大致轮廓,有时还需要进行虚构,失去了真实性。而课堂指导学生练笔时,却可以利用视频,指导学生抓住细节,重点观察。比如我指导练笔“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时,就提前利用电脑录制好小仓鼠的相关视频,课堂进行播放,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立刻征服了同学们,只须要求孩子们按一定顺序说一说小仓鼠的样子,由于直观和新奇,孩子们无比兴奋,个个把仓鼠的外形说得生动无比。仓鼠吃食、喝水、做运动、嬉戏……这些丰富生动的细节都在孩子的眼皮下进行,为孩子的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学生习作示例1:
“小雪”和“黄球”
张老师说今天要带给大家一个惊喜,我们都很期待。终于盼到了语文课,只见张老师打开课件,播放了视频,我们的眼睛立刻被视频里的画面所吸引过去,原来视频里是两只小仓鼠!只浑身长满白色的绒毛,我内心里默默地给它取名叫“小雪”。另一只全身黄澄澄的,走起路来像一个滚动的球,所以我叫它“黄球”。
“开饭啦!开饭啦!”我看见视频中张老师一边喊着,一边抓起把仓鼠粮,从它们的笼子上方往下撒,哗啦啦!天上掉馅饼啦!“小雪”飞快地从“二楼卧室”跑下来,用它那粉嫩的小爪子在木用里提来按去,当它找到颗玉米粒后连忙站立起来,放在嘴里“哺呀”响,嘴边的胡须也一动一动的……“黄球”从容地从“楼道”上走了下来,它很快地找到了一颗麻籽,熟练地把壳咬掉,再把仁儿送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咀嚼着。瞧,它们是不是很可爱呢?
吃完了饭,仓鼠们需要喝点儿水。它们的饮水器是由一个瓶子和一根管子组成的,管子的顶端有一个可以滚动的珠子。“小雪”站立起来,“双手”抱住管子,伸出柔软的小舌头舔小珠子,甘甜的水就流到它的嘴里,真像一个贪婪的小娃娃在不停地吮吸乳汁。
此文中的细节描写,若不是亲眼所见,兴趣观察,仅凭大致的记忆绝不会写得这么生动。
2.活动中,拍摄视频梳理感受,形成独特感悟
传统的习作课堂其实就是老师要求,学生习作,课堂仅仅是一个写作环境,而现场习作摆脱了令人窒息的气氛,使课堂临时变成了一个舞台或者一个赛场。这些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全部感官,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获得了快乐、满足,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同时也使学生在紧张、沮丧的失败经历中磨练意志和毅力。这些丰富的体验,真实的情感,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趣味比赛时,我总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既是观众又是选手,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
比如:“单手剥鸡蛋”比赛活动中,我请女生比赛时,男生作为观众,而男生比赛时,女生又可以跳出来冷静地观察每个人的动作、表情、神态,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揣测选手的心理,然而有这些還不够,我在活动中还拍摄视频,活动结束后再把视频在班级重现,指导学生进一步有序观察后,分别请男女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种独特的体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顺利而有序地进入到习作中来。
同一场比赛中,失败者和胜利者的体会也是截然不同的,观众和选手的心情也是不尽相同的,在组织“拍气球”比赛的时候,我请不同阵营的同学说感受,谈体会,尽量使同学们能有整体的把握,从而把习作写得更加全面,更有吸引力。
学生习作示例2:
气球大战
今天,我们班开展了一场激烈的拍气球比赛。
比赛的规则是四人分两组,只要把球拍到对方的地面上,就算赢了。首先,由我方的姚逸鑫和梅心蕊出场对战“敌方”的皮晨睿和王梓钥。比赛开始了,由对方先发球,“心狠手辣”的敌方先来了个“腾空抛球”,而我方姚逸鑫毫无惧色,一个“猛虎扑食”冲到气球边,一个扣球把球扣到对方的领域。就在气球即将落地之际,皮晨睿飞快地卧倒,把球救了起来,球飞过中线又来到我们的地盘。说时迟那时快,梅心蕊在气球刚过中线的瞬间,迅猛地来了个扣球,气球不偏不倚地落在对方的地盘上。“哈哈,我们赢啦!”我方队员不约而同地击掌欢呼,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失败的一方也在总结经验,跃跃欲试,期待着下场的比赛。这次拍球比赛不仅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而且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还激发了我们身上那种不服输的精神,真是个好活动。
我在现场习作所设计的一个个活动,尽管很受孩子们欢迎,但我所在意的并不是这些活动的本身,而是想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使他们明白在生活中也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多感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认识到生活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活动”组成,只不过没有这么明确的时间分割,需要一双双慧眼去发现。“大扫除”“大课间”“手工课”“午饭”“午休”.....都可以当成现场作文的活动,每位同学都可以尽情地观察、尽情地体验,把它们变成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习作。
总之,我希望自已组织的这些刻意的活动,能使孩子们受到启发,受到训练,在今后能主动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把生活当成习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