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童年家庭记忆

2020-09-27徐忠

百年潮 2020年7期
关键词:讲排场生父生母

徐忠

1951 年,周恩来三兄弟家人合影

周恩來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也就是他12岁以前在淮安的淮城与淮阴的清江浦的“两淮”生活时期,与其同龄的清末民初两淮城区的少年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基本是一样的,因为他出生在败落的封建官僚“士民”(是指曾经做过官而又非农非商非工)家庭,所以又具有“周家”的特色。他的自述和日记、文章等史料说明,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其道德观念和品德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周恩来对生父生母的感情很深

周恩来对生父感情很深,1918年8月27日,他在留学日本的《周恩来旅日日记》中记下了送别父亲的伤感:“今早生父以四(点)钟行,‘昨事伤心方未定,今朝又复别严亲。此情此景不知若何难受。孤单单既离吾家,又复远吾爱友,伤心之极不复再有言矣。”他曾告诉家人:“祖父五十多岁去世。他生前不事生产,不买地,只有房产。到了父辈,我们的家庭就中衰了。”“父亲(周劭纲,原名贻能)当文书,进益不够维持生活,先后在湖北、铁岭、奉天(沈阳)、北京、南京等地找工作,没有气馁过。”“干爹(即生父贻能)从干娘死后已经11年了,总没有再续”。又说:“我对父亲是同情的。”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提到邓颖超给了她一件对周恩来有重要意义的遗物——一个保密用的小皮夹子。这只皮夹子里,周恩来一直珍藏着父亲的一张照片,在背面有他亲笔写的“爹爹遗像”四个字。周秉德在书中还附了一张周恩来邓颖超夫妇1940年送给父亲周贻能的照片,上面写着“爹爹大人,翔儿、超儿”。

周恩来贴身携带的黑皮夹内装有其生父的照片

1938年,周恩来在武汉任中共代表团(对内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期间,通过地下党组织找到生活无着、颠沛流离的父亲,接到武汉同住。周恩来到重庆工作后,又把居无定所、没有工作的父亲接到重庆居住。

1942年7月,周贻能患急病,抢救无效,10日在重庆逝世。这时,正逢周恩来因病住院治疗。“董必武同志含泪仰天长叹,与大家商量说:‘恩来对父亲一向很孝敬,他又极重感情,如让他现在知道老人病故,精神受刺激,对病痛不利。于是大家一致同意,暂时不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等他出院后再说。老人家的灵柩暂停在红岩沟内,待恩来回来再出殡。”这一消息瞒了三天,还是被细心的周恩来发觉了,他“在医院知道自己的父亲去世三日,顿时惊得脸色苍白,术后虚弱的病体不支,一下跌坐在地上泪如雨下恸哭不已,决定立即出院,为父亲治丧。”7月17日,周恩来发电报,向中共中央书记处并毛泽东同志报告:“归后始知我父已病故,悲痛之极,抱恨终天。当于次日安葬。”毛泽东立即复电慰问:“尊翁逝世,政治局同人均深切哀悼,尚望节哀。重病新愈,望多休息,并注意以后在工作中节劳为盼。”

周恩来生母万氏善良和爽朗的品质,对周恩来的影响很大。他谈到个人性格时说:“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他弟弟周恩寿说:“母亲处理问题时总是先耐心听情况,然后再发表意见,因此解决问题很顺利。总理(指周恩来)常随母亲同去,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想他处理问题坚定果断就是从母亲那里学到的。”

周恩来钦佩生母万氏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例如她对妇女的缠足裹脚的陈规陋习在行动上表示反对。周恩来说:母亲“虽身为贵族小姐,却不像大家闺秀,不肯缠足,外公经常带着她到处走,参加各种活动、礼仪等,所以她以后很会处事,很会应酬。她一直到十一二岁才缠足。”

周恩来对自己的出身定位是“封建家庭”。1964年8月2日和9日两个星期天的下午,周恩来在家庭会上说:“我总是想谈封建家庭,是想批判它,否定它。”“旧的否定了才能创造新的,否定以后,在其中找出些好的,肯定下来。”会议上周恩来提到封建家庭的陋习,譬如:生母万氏及万家好讲排场。他曾回忆说母亲中彩得奖以后,“真是高兴得头都昏了,首先想到玩,要大讲排场。彩票在武汉,要坐船去兑,一路上到处玩。我母亲就要给这个送东西,给那个送礼物,又要买皮衣,又要买留声机,她是从小看惯了讲排场,爱面子的,这五千块钱,光是玩,送东西就不在一半以下。”周恩来也提到外婆张氏因为受了封建官僚家庭思想的影响,在周恩来生母万氏病故后,要求厚葬闹丧,致使只有九岁的周恩来早早感受了世态炎凉。他满怀伤感地说:“一年内死了两个母亲,给我打击太大,印象深刻,当时我只有九岁,母亲死时,棺材是借钱买的,是楠木的,已经很好了,但外祖母还一定要搞什么七层漆,五层麻,逼得我九岁就要拼命想办法去借钱。”

周恩来生母万冬儿画像

抱养母亲陈氏对周恩来的影响

据周恩来自述:“我出生不久,因叔父周贻淦病重,照传统习惯,把我过继给叔父。叔父死后,就由守寡的叔母抚养。”所以周贻淦给周恩来的影响和印象都不深,抚养周恩来的主要是嗣母。周恩来回忆:“叔母即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五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唱词。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

周恩来嗣母陈氏出身书香门第,是有文化和追求思想解放的大家闺秀。周恩来对美国记者谈自己的生平与革命经历时说:“12岁以前我受的完全是封建教育,家里请了先生教书,也是借钱请的。他只为自己考秀才,对我们根本不负责任。我的知识许多都是从小说中得来的。我母亲,就是十一婶,认(识)字,会写诗,她总教我读诗,还让我看小说。”“我小时在私塾念书。从八岁到十岁我已开始读小说。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后来又读了《镜花缘》《水浒传》和《红楼梦》。中国有句俗语:‘逼上梁山。这句俗语就出自《水浒传》。我们都是‘逼上梁山的。人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先天的,而是由于外来的压迫和环境造成的。”这种感悟,实际上就是先进思想的萌发。陈氏理所当然地是童年周恩来进步思想的启蒙老师。

猜你喜欢

讲排场生父生母
包公断案故事之冒牌生父
生母认女剑指弟弟婚房:此情不堪哟此心可悯
生母
生母
讨厌讲排场
滥竽充数
新闻浮世绘
生母和岳母等2则
年轻干部防“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