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中的探索与思考

2020-09-27焦玉翠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高职院校

焦玉翠

摘 要:会展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尝试从双导师内涵、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形式、配套机制入手对双导师制在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中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旧动能转换及产业升级输送更多合格人才,为其他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双导师制;高职院校;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

一、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正从注重外延、规模扩张走向注重内涵、提升质量和发展特色新阶段。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重要方式,明确了工匠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职责与使命。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的通知》(鲁教职字〔2018〕25 号)指出,到2022年面向全省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培育认定10万名左右“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山东被确立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会展行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成为很多城市重点扶持的都市型产业、经济转型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山东省会展产业蓬勃发展背后是对会展人才的迫切需求,不仅是在数量上,也是在质量上。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迫在眉睫。

2019年山东省教育厅公布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对象名额,其中旅游类专指委按照职业院校在校生60:1左右比例进行名额分配。按照目前山东省会展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绝大部分院校一般分配1~2个名额,可见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规模较小,完全适合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借鉴现代学徒制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用最优秀的人手把手地培养更优秀的人”采用导师制培育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二、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双导师制内涵与培育目标

(一)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双导师制内涵

相对传统制造业而言,会展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山东省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导师共42名,均来自行业,其中旅游大类只有1名,会展专业0人,严重制约了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培育。即使会展类有行业培育导师,但培育导师通常身兼数职,时间、精力难以保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单靠行业培育导师难以完成,从专业硕士校外导师对学生培养现状可见一斑。

早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意见》明确指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因此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建议采用双导师制,即实行“二对一”培育模式,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工匠教师联合选拔、培育、认定人才,共同培育后备人才。

具体来讲,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双导师制内涵包括:第一,从理念上讲,用会展行业最优秀的人手把手地培养更优秀的人,使其成为会展产业发展的中坚储备力量;第二,从师资队伍构成上讲,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工匠导师构成,鉴于会展类工匠型导师相对匮乏,校外培育导师可以是会展专业优质校企合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项目经理、运营经理等;第三,从分工与职责讲,鉴于目前校熱企冷,校内专任导师起主导作用,侧重专业理论素养培养,校外工匠导师负责专业实操技能训练,校内外导师相互配合。

(二)双导师制下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目标

目前制约我省乃至全国会展行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是中高端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尤其是会展项目经理匮乏。因此我省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目标是会展项目经理储备人才。培养面向山东省会展行业一线,具有山东人热情好客风格,热爱会展行业,精通会展服务技能,具备创新素养与现代信息素养,将自身发展与山东省会展行业发展相结合,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是山东省会展行业紧缺型人才——会展项目经理的重要来源,是未来中坚力量甚至是领军备选人才,是山东省会展行业发展的新血液与新动力。他们的培育质量与山东省会展行业未来息息相关。

三、双导师制下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构思与设想

(一)双导师选拔、职责与培育

1.双导师的选拨

目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导师匮乏,各院校应结合实际从目前校内专任教师与校企合作企业或行业协会中挑选合适培育导师培育人才。

校内导师选拔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热爱会展行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高级以上职称;第二,有扎实理论功底且有一定实践经验,与行业联系密切;第三,能够把握行业前沿,具有较强创新素养与探索精神。

校外导师选拔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最优秀会展企业推荐培育导师,选择有服务意愿、一定理论基础且实践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职场精英担任导师,从业年限应在十年以上;第二,与企业利益挂钩,联合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优先供职该企业,且为该企业服务一定期限,如至少3年或5年。为防止人才流失,企业、学校、导师、学生、家长五方签订协议。

2.双导师的职责

导师是后备人才培育的第一责任人,肩负人才培养重任。双导师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培育,为我省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合格后备人才。

第一,双导师首要职责是与校企合作联盟、专业教学委员会共同制定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方案。基于就业领域与典型工作岗位分析,融合工匠精神与创新素养,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训配置、师资配置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双导师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现阶段校内导师占主导,负责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理论素养、发展潜力以及创新素养培养;行业导师侧重专业技能培养,将经过提炼和升华的会展业务知识、技能和组织经验传授给后备人才。

3.双导师的培养

每年利用寒暑假或企业生产淡季组织培育导师进行培训或进修。第一,每年到境内外知名会展院校或知名会展企业进行学习交流至少一次;第二,组织培育导师参加境内外高品质专业会议或专业研讨至少一次;第三,定期组织双导师进行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相关方面课题研究或理论探讨;第四,定期组织双导师进行专业核心技能提升培训。

(二)联合培育内容与形式

1.培养内容

第一,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是我们常说的“匠心”,会展行业是新兴产业,我省会展产业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同其他产业相比起步晚,发展慢,基础薄弱,因此对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要加强工匠精神培养,要着重培养后备人才热爱会展行业,敢于寂寞、敢于吃苦、敢于拼搏,不畏艰险,敢于开拓的精神。

关于匠心的培养要做到:一是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实行文化建设工程,培养会展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怀与素养。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艺术作品、校园观影活动、会展专业讲座等形式宣传弘扬会展类工匠型人物事迹,激发会展专业学生工匠情怀,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工匠精神教育。二是培育导师严格要求自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将工匠精神融入个人言行举止与会展专业教学过程中。培育导师是后备人才最直观的和最有教益的模范,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小到按时上下课,大到治学对真理的追求。三是培育导师尤其是行业培育导师通过项目实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素养。

第二,创新素养的培养。创新素养是“道存于心,不拘于术”的匠人灵气。对于创新素养的培养要做到:一是在培育方案课程设置中增加创新创业模块课程,任课教师既可以是有实操经验的研发类企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创新实践经验的会展项目经理担任。二是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三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双导师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采用创新方法解决会展项目实操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第三,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匠技”,“匠技”是工匠后备人才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要苦练核心技能——会展营销技能、会展组织运营技能、会展策划技能、会展设计技能。只有技能过硬才能称得上后备人才。一是通过理论训练与项目实操训练强化技能。技能训练要循序渐进,先从校园展或校园活动着手,到区域性小规模会展活动,再到寒暑假参与校外导师所在项目组的真实会展项目实操训练。二是通过各级各类会展技能大赛,校内外导师对会展类培育后备人才共同指导。校内导师侧重会展项目策划理论与理念指导,校外导师侧重项目的实操落地性指导。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项目运用到实践中检验策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培养形式

对于高职院校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形式进行。

第一,校内培育导师每周定期与指导对象谈话沟通,了解其学习状况、心理情况并对其参加各类专业活动进行指导。校内培育导师组成导师组按照培育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授课,课后对培育对象进行分散式个别指导。培育对象在校内表现主要由校内导师评价。

第二,校外导师着重对被培育对象进行实操训练,培育对象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寒暑假定期到校外培育导师所在企业或项目组进行实务观摩,充分感受会展项目实操环境;参与导师业务活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导师解决业务问题;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实操问题与导师沟通获取帮助。在寒暑假校外导师对培育对象进行集中指导,培育对象全程参与导师所在的项目组或校外导师安排的其他会展项目进行实践,校外导师手把手一对一指导,提升培育对象专业技能。校外导师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指导,不断增加工作难度,增强适应能力与实操能力。培育对象在校外表现主要由校外导师评价。

第三,校内外培育導师定期沟通学生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作为承担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任务的高职院校,校内导师定期主动与校外导师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培育对象在校外实践表现情况以及思想变动情况;定期组织校内外培育导师与培育对象面谈活动。

(三)双导师下联合培养配套机制

1.经费配备

通过学习借鉴华为等大公司师徒制以及高校导师制,承担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任务的院校或上级管理部门要给予一定经费配置。经费配置一方面作为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经费;另一方面作为校内培育导师与企业培育导师补贴,调动培育导师工作积极性。

2.文化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利用国家职业活动周及校园活动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弘扬工匠精神与工匠文化,对于入选与认定成功的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要给予表彰并大力宣传,塑造一种人人争当工匠后备人才的社会文化氛围与校园文化氛围。

3.政策支持

对于承担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作的培育导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薪资评定、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入选与认定的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在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干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4.优化考核方式

对于承担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作的培育导师考核唯一标准在于培育的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是否通过认定,通过认定各类经费给予支持,未通过则收回已发放经费。对后备人才的考核进行创新,学习借鉴休宁木工学校把打一张传统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作为评价标准,合格后授予“匠士”学位的做法,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考核则是通过理论测试与其参与的真实项目运营业绩作为考核标准,具体包括累计招展招商数量、客户评价反馈、项目经理评价、同事评价、展后跟踪报告成绩、展后工作报告成绩等组成。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作为承担该任务的院校及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不断尝试探索。运用双导师制培育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和业界更多的思考,更好地培育后备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煜双.“双导师制 ”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学院财会本科专业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08(4):49-54.

[2] 韩玉辉,张庆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双导师”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88-90.

[3] 巴佳慧.高职旅游类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11-15.

[4] 赵永胜.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8-24.

[5] 致公党安徽省委课题组.当前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14):54-55.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高职院校
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实践嬗变及模型建构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