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息地
2020-09-27张茜
张茜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从事语文一线教学多年,反思自己的课堂,有了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语文课堂; 自主探究; 注重实效; 体验成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9-022-001
回顾自己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在采用了录像课等手段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之后,我发现这样几组启人深思的镜头。
镜头一:学生的质疑成了“做秀”
每当导入一篇新课文时,我总爱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读了这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很高涨,有的甚至挖空心思,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面对各种问题,我频频点头,夸奖学生爱思考,会提问题。末了,却仍旧抛出了自己在备课时准备的几个问题: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久而久之,学生大都也猜到了我的用意,他们的问题出奇得统一,“三步走”一步不差。
镜头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自由选择伙伴合作,形式纷繁多样。但是我并没有去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合作愉快吗?也没有深入调查;他们的合作卓有成效吗?也不能用合理的方法来获得。
镜头三:读书成了好学生的表演
朗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日益突现,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一般先请他们读,再请朗读好的学生读,由此达到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朗读水平逐步提高的效果。公开课的时候,我的目光更不会投向他们,课堂是好学生表演朗读的舞台。
当我写下这几组镜头后,我的心中很沉重。我希望学生能爱上语文课,希望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面对自己的问题,我及时反思,不断学习,并改进了自己的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希望能为像我一样年轻但是有追求的语文老师提供借鉴。
一、教学设计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共同探究中享受
教学实践证明,确定了教学目的,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教学的艺术。如果在课堂中,还是以老师的教为主角,由老师扮演主角,学生只充当配角,有时甚至仅为教师的道具,必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充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中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让师生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学活动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同谁的?这还用说嘛!学生肯定会赞同小猴的做法,然后我再引出要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我一个也不赞同!”一个平时较调皮的男孩子极认真对我说道。看着他的认真模样,我捺住性子,面带微笑地问他:“是吗?说说你的原因。”“小猪太馋了,一口气全吃完了,以后怎么办呀!小牛太节俭了,麦子放得太久了,要坏掉的!那多浪费呀!”听了他的解释,我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小猴的做法我也不同意,土地爷爷送给他的麦子他全部种下了地,一粒麦子的味道都没有尝到,这一年他肯定过得很不好。”孩子说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了同情的目光。“我觉得可以把这袋麦子一分为二,吃一半,把剩下的一半作为种子,来年播种。这样,不仅吃饱了肚子,而且第二年还可以收获更多的麦子,那多好啊!”孩子真是太聪明了!我不禁为他鼓起掌来。在我的带领下,全班掌声雷动。孩子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中,高兴地坐了下去。我清晰地看到了他脸上兴奋的表情,多美的笑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变得广阔了!有的说,还可以把麦子分为三部分,一份留着自己吃,一份来年播种,还有一份送给穷苦的人们,让他们也尝尝麦子的味道……
二、教学过程少一些花架,多一些实际——在真正体验中享受
对一节好课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课堂评价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结构紧凑,教学效果好。它的明显弊端有两个:一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教论教,是把老师看作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二是评价指标太簡单、笼统。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技能的主要阵地。课堂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指导学生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学习特定的知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主体作用、主导作用有机地、和谐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摈弃形式而虚假的花架子。学校是一方净土,课堂是一块乐园,让每个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收获,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无穷的智慧,享受到被尊重、被承认的快乐。
三、对待学生少一些偏心,多一些博爱——在成功自信中享受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漠、责怪,不恰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浅显的、容易在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以己之爱,启动心灵。”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相信每个学生的头上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在这片蓝天上一定能够挥洒出最美的色彩。
这样的语文课堂——一个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必将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在这样一个艺术的殿堂里,人的生命将得到尽情的释放,享受着自由,享受着尊重,享受着平等,语文课堂就会成为一种诗意的享受,成为师生共同快乐的园地,这是我们永恒的美丽追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3]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