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09-27孟鲜彦王红利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课堂秩序数学知识有效性

孟鲜彦 王红利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组织好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所以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一个有序的课堂学习环境也不能理想的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想保证课堂教学长期有效,就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秩序。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数学知识的难度与思维密集性的特点越来越显著,而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长,导致自我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不能像低年级一样,使课堂教学构建在趣味的游戏与动画上。这就出现了“教师努力讲授知识”与“学生学不学”之间的矛盾。因此良好的教学秩序与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完美的契合点才能是我们的教学工作得以优化。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不断的尝试、思考与总结,感觉对于目前教育大环境来说,趣味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再有趣的知识内容,如果没有一个有序的课堂学习环境也不能理想的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想保证课堂教学长期有效,就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秩序。

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数学知识的难度与思维密集性的特点越来越显著,而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长,导致自我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不能像低年级一样,使课堂教学构建在趣味的游戏与动画上。这就出现了“教师努力讲授知识”与“学生学不学”之间的矛盾。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对于目前大多数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秩序情况做了如下分析:

一、部分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学生上课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中体现在:上课玩东西、说小话、小动作不断。我们班里有一个叫苗东升的孩子,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课下每当我给他講题的时候,总是我讲到一半,他就能很快的领悟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可是,在课堂上,总是出现刚讲过的知识,等到练习的时候就又不会做了。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后来通过观察,我发现,每次我在讲题的时候,这个孩子总是在”吃手”或者玩一些自己的橡皮和文具。这就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因为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学生不止一个,最后导致我不得不把某一个问题再讲一遍,这就大大降低了我课堂教学的效率。讲授数学知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数学知识开始趋于复杂化,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不科学,导致教学秩序差影响学习效果

有时候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为了调动课堂的气氛,会习惯性的用低年级的“做游戏”、“开火车”等方法让学生去回答问题,探索知识。由于数学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同学不能够像低年级一样,既快又准确的回答出问题。导致不能总结到知识的核心问题上来。这就会使课堂秩序很混乱,不懂的同学乱说乱回答,弄懂的同学,也搞不清楚自己的答案到底正确不正确。这就需要我反复的提醒学生保持安静,并不断的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致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降低。

三、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增强,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学生慢慢长大,学生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增强,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度越来越大。我在教五年级的时候就发现:以前个别在低年级很听话,很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在高年级慢慢变的低调。当我把他点出来单独回答问题的时候,这样的孩子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显得情绪非常抵触。这样的学生往往会使整个课堂的秩序出现偏差,因为有的学生会效仿他的这种情况,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加无从谈起。

以上情况在我的教学工作中越是凸显,越是让我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课堂秩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埃德蒙·伯克,爱尔兰的政治家、作家、演说家、哲学家曾经说过:“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上课,学生的言行纪律要求太为宽松,会使课堂秩序变差,以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太过严厉,更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如何才能在课堂秩序与课堂教学达到科学的平衡呢?《教育学》中指出,课堂秩序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行为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他照顾他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实现课堂秩序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机平衡我做了以下的设想和努力:

(1)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不断的提醒学生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做出表率,言传身教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最好是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比如课堂上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以及正确的回答问题的方法,包括文具的摆放位置等等都要做出严格的要求。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而且要注意科学的方法,要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规律进行阶段性的科学性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在上课时的状态更加专注,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要注重调理,科学的设置教学环节。教学要充分分析所教学段教材的难易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按照教师的安排有秩序有条理的开展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学生在环环相扣,知识丰富充实的课堂中学习,学习的效果一定会有大提高。我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一般分为三个环节:第一、自学讨论环节。第二、知识讲授总结阶段。第三、课堂练习复查阶段。学生在各自的环节中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课堂秩序井然有序。课堂效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3)把握学生心理,对与个别学生做好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融入到课堂的有效秩序当中。学生心理发育逐渐成熟,对于学习对于教师的教导也渐渐会有逆反心理。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小方面做到这类学生积极表现时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大方面做到要与这样心理有波动的孩子做朋友,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这样他们不仅不会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秩序,而且还能作为数学课堂上良好课堂秩序的引领者。

综合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教师只要有坚持和有责任心的师魂,良好的教学秩序会与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完美的契合点。课堂教学秩序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冲突的他们应该在合适的方法中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3)《马村教研》、《教师博览》、《焦作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课堂秩序数学知识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如何组织低年级的课堂教学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论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
构建心理活动良好秩序,提高教学有效性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