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比较分析
2020-09-27张瑾文
张瑾文
(阳新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石 435200)
起搏器植入是对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节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其生命体征较易波动,在起搏器植入后,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情况,影响治疗的效果,严重者,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起搏器植入中,应对其工作状态准确的掌握,加强患者病情的监测,并对患者生命体征具体变化情况了解,合理对起搏器参数调整,从而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2-3]。本研究主要对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的价值作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50例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种检查方法心律失常检出情况作观察分析。50例患者中,年龄55~85岁,平均(68.78±4.02)岁,病程3~8年,平均(5.22±1.30)年,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9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3例为房室传导阻滞,22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男29例,女21例。纳入标准:无起搏器植入相关禁忌证;无精神性疾病,且认知功能正常;自愿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循环系统疾病者;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难以对本研究配合者。
1.2 方法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进入诊断室后,协助患者保持为平卧位,全身放松,为静息状态,以12导联心电图仪实施描记,设置纸速为25 mm/s,设置增益为10 mm/mV,实施描记的过程中,确保基线的稳定。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实施检查前,停止使用药物,对24 h内心电图变化情况监测,以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患者12通道相关心电信号实施24 h的监测,以Biox Win软件,全面分析图像。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应多体位检测,从而将体位所造成的影响排除。
1.3 观察指标
对2种检查方法心律失常检出情况作观察分析,包括Ⅱ度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起搏器植入患者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其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2种检查方法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分析[n(%)]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心脏疾病的发生,会严重降低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加强其有效的治疗干预,十分必要。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可较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但是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中,也存在并发症的情况,从而对治愈的效果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起搏器感知异常、心律失常是患者起搏器植入后常见的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对患者疾病发展进程监测,则疾病会发展为恶性,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中,起搏器植入患者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其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表明相较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能够更好将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常规情况下,为心脏患者实施治疗中,不管是植入任何性质、任何材料的导管于心腔内,均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且主要发生于室性异位心率患者中,可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继而出现猝死的情况。
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仅能在一个时间点观察记录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而起搏器植入后的心律失常,则主要为间歇性或阵发性,从而导致常规12导联心电图难以准确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导致部分心律失常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不能及时监测疾病的发生过程以及发展过程[5]。而24 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则可更好将心律失常检出,其能够24h持续监测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对其心功能具体变化情况准确的记录,及时对心律失常发现,并对其病情进展情况监测,特别是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同时,24 h动态心电图还可对患者疾病发作时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反映,与患者疾病表现相结合,可更好对其心功能的相关病理变化情况了解[6]。
综上所述,24 h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能够更好将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指导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促进其预后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