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的临床观察
2020-09-27陈丽贞刘垠浩
陈丽贞 刘垠浩
淋之名称,始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并对其症状作了以下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说明淋证是以小便淋沥不爽,尿道刺痛为主症。现代医学将“淋证”归属泌尿系感染范畴,是以病原微生物侵犯泌尿系统各部位所引发的炎症反应为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少腹疼痛,甚至发热、腰痛等一系列症状。女性尿道较短而宽,距离肛门近,且体内雌激素水平于围绝经期波动明显,故发病率较男性高,且易复发[1]。研究表明,我国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以确保病患的健康[2]。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依赖抗生素,但抗生素的长期广泛使用势必导致细菌耐药的出现,且副作用不容忽视:如肝肾损害、变态反应、二重感染等[3]。八正散是治疗淋证的代表方和基础方,临床辨证运用极其广泛,近年来,笔者运用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漳州市中医院糖肾科就诊的,辨证属湿热下注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1.87±12.14)岁,平均病程(3.13±1.06)天;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8.02±14.59)岁,平均病程(2.98±1.52)天。对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学准则。
1.2 病例选择
1.2.1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4]。淋证湿热下注型: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1.2.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5]:典型的尿路感染有尿路刺激征,伴或不伴腰部不适、感染中毒症状等。但如临床上无尿感症状,需2次中段尿定量培养,结果为同一菌种且细菌数均多于105/mL,方能确定为真性细菌尿。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感。真性细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细胞生长,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细菌数多于105/mL。若妇女出现明显尿频、排尿不适,尿中有较多的白细胞,若中段尿含菌数多于102/mL,亦可诊为尿感[3]。
1.2.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诊断及西医辨证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3)年龄18~75岁。
1.2.4 排除标准 (1)合并泌尿系统畸形或结石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3)合并严重感染、结核、肿瘤等疾病患者;(4)过敏体质患者;(5)罹患精神疾病或其他无法配合试验者;(6)其他笔者认为不适合参与试验的人群。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根据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的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给予抗感染治疗。药物包括:头孢他啶(Antibióticos do Brasil Ltda,国药准字:H20130653,1 g/支)0.5 g,q12h、头孢噻肟钠(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60279,1.048 g/支)1.048 g,q12h、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656,100 mL/瓶)100 mL,qd等,2周为1个疗程。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八正散。方剂:车前子15 g、萹蓄10 g、瞿麦10 g、滑石15 g、甘草梢3 g、大黄6 g、山栀子10 g、通草10 g、灯芯草6 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疗程2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相关标准判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尿常规2次正常,尿菌阴性,并于治疗结束第2、6周复查尿菌1次,均为阴性,为近期治愈;追踪6个月无复发为完全治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尿常规显著改善,尿培养偶有阳性。无效: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尿菌阳性,或于治疗结束后第2、6周复查时尿菌阳性,且为同一菌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表1 证候积分表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x- ±s)
1.4.2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按症状的无、轻微(轻)、明显(中)、难以忍受(重)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详见表1。
1.4.3 淋证复发率 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尿常规,统计菌尿转阴人数。随访6个月(前3个月每2周复查1次尿常规,后3个月每月检查1次尿常规),并记录受试者淋证复发情况。复发的定义:菌尿经治疗转阴后,再次发生真性细菌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数据统计,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一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两组淋证复发率比较
1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共有33例菌尿转阴,治疗组共有40例菌转阴。6个月随访期内,对照组出现11例复发,复发率33.33%;治疗组出现5例复发,复发率1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
3 讨论
湿热下注型淋证的病因可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因恣食肥甘厚腻、辛辣之食或酗酒太多;或感受外邪未及时清解;或因心火亢盛,下移小肠;或秽浊之邪侵入下焦等。以上皆可导致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生热淋[7]。其治疗原则以攻补兼施为核心,用药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健脾补肾、补益气血、滋阴补阳等,旨在通过调节机体自身免疫达到远期治疗效果[8]。李竞等[9]认为,热淋不只在肾与膀胱,还需与心肺同治;郑桂敏等[10]认为,该病的病机关键是肾虚,膀胱气化不能,同时湿热流注膀胱,旧伤阳气,致使损伤阳气,进一步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治疗上采用攻补兼施;段苇等[11]认为,女性反复泌尿道感染主要病因病机为阴虚内热,故使用猪苓汤加减;顾向晨等[12]认为,女性泌尿道感染主要病机为肾阳虚衰,故治疗上多给予温肾助阳的中药;许陵冬[13]运用瓜蒌瞿麦丸合四逆散治疗老年性尿路感染,收效明显。虽然各医家对于该病的诊疗有着不同的思路,但坚持辨证论治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故临床上都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治疗效果。
八正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湿热下注型疾病的代表方之一。方用瞿麦、萹蓄为君药,性味苦寒,起到利水通淋,清热凉血之功用;臣以滑石、车前子、通草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佐以大黄通腑泻热、栀子清三焦之火,共奏前后分消之意;甘草缓急止痛、灯心草导热下行,为使药,共奏泄热止痛之功[14-17]。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18],清热类药物可以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解毒、调节机体功能等作用:萹蓄除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外,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车前子、栀子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黄有效成分大黄酸可抗炎、抗菌、抗氧化。故在该病治疗初期甚至全程,清热药均主张积极辨证使用。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4%;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在疗程结束后的6个月随访期内,治疗组复发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总结笔者的研究发现,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具有相对突出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