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中心的预住院模式效果评价
2020-09-27张欣李维张晨计虹
张欣 李维 张晨 计虹
医院服务量不断上升[1],加之对于提高优质医疗服务能力的需求,促使医院加强门诊和住院服务力量统筹,合理分配优质医疗资源满足老百姓看病需求。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在《“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出要完善入院、出院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2]。为进一步减少患者等候入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医院运营效率,我院于2019年3月在骨科试行预住院管理模式。预住院是指针对需要住院治疗的且病情相对稳定患者在没有空床不能立刻收治的情况下,通过收住虚拟床位的形式,完成正式住院诊治所需要的相关检查检验后,根据床位情况安排正式入院,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等待时间[3]。本文就预住院管理模式在我院的试行效果进行探索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3月—2019年12月试行预住院管理期间收治的1 213名患者,分析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情况、术前评估情况和等待入院天数等。并以该科室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未实行预住院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3 981名非急诊入院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等待入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住院天数、费用等。
1.2 预住院流程
预住院模式工作流程衔接门诊和住院,将术前评估前移,实现患者就医全流程管理。
工作流程:符合预住院管理条件的患者,持住院通知单、电子就医卡到住院管理中心登记,并预约术前检验、检查、麻醉评估等。完成检验、检查的患者,按顺序由护士、医生、麻醉师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麻醉初级评估不通过的患者需麻醉师面谈评估,最终由麻醉师确定患者能否手术。满足入院条件的患者由住院总医师通知入院。待患者入正式床位即结束预住院流程,成为正式住院患者。流程详见图1。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等待入院天数:以入院时间与开具住院通知单时间之差计算。
(2)等待手术天数:以手术时间与入院时间之差计算。
(3)住院天数:住院病历病案首页中,患者实际住院天数。
(4)临床诊断项目费、实验室诊断费等住院费用:住院病历病案首页中,相关住院费用明细。
1.4 统计分析方法
图1 预住院患者评估流程
数据来源于我院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基于Hadoop技术框架的大数据技术,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解决了数据多源异构问题,完成数据的共享和深层次利用[4]。从数据中心调取患者基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住院信息等。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两两比较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或t检验,其中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不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住院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情况
实行预住院期间共有1 213名患者住院,其中男性583名,占48.06%,女性630名,占51.94%。患者平均年龄(56.58±14.00)岁。外地患者625名,比例略高于本地患者,占51.53%;医保类型中,外埠医保患者(595名)比例最高,占49.05%,本市医保患者(551名)患者比例略低,占45.02%。就诊患者多为已婚患者,共计1 086名,占89.53%。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9年患者平均年龄更高 [(58.62±12.77)岁vs.(56.58±14.00)岁,t=4.533,P<0.001),其他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预住院患者筛查情况
术前评估可筛查出67%以上的有手术风险患者:术前评估患者中,67%以上的患者有慢性病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死等,分别有470例、199例、81例和74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38.78%、16.42%、6.68%和5.28%。对术前检验检查进行评估,仅630名患者评估正常,占52.28%;评估异常患者575名,占47.72%。经麻醉评估后,72.59%的患者可直接手术,但仍有27.41%的患者还需麻醉师面谈评估。在面谈评估的患者中,有10%的患者因不满足手术指征而无法手术。
表1 人口学资料情况 [例(%)]
表2 术前评估结果对预住院患者等待入院天数和住院天数影响 [d,M(P25,P75)]
表3 等待入院天数、等待手术天数和住院天数情况 [d,M(P25,P75)]
表4 住院费用情况[元,M(P25,P75)]
表4 续表
患慢性疾病、检验检查评估异常和术前评估异常患者等待入院天数更长:相较于本地患者,外地患者等待时间更短[9.57(5.37,20.39)vs.11.66(5.56,25.59),Z=2.906,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死既往史的患者等待天数较无既往史患者更长,检验检查评估异常[12.66(6.35,25.54)vs.8.57(4.62,20.32),Z=4.912,P<0.001]、麻醉初级评估未通过患者[10.62(5.63,20.31)vs. 7.45(4.51,13.79),Z=2.016,P=0.044]等待入院天数更长。此外,本地居民住院天数更短[5.00(3.00,7.00)vs.6.00(4.00,7.00),Z=-2.902,P=0.004],需麻醉面谈评估患者住院天数更短[5.00(3.00,6.00)vs. 6.00(3.00,7.00),Z=-2.204,P=0.028]。详见表2。
2.3 预住院效果分析
预住院患者等待入院天数、等待手术天数和住院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1.36 d、1 d和5 d,与非预住院患者相比,分别下降0.87 d、1 d和1 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患者临床诊断项目费、实验室诊断费、床位费、护理治疗费、护理费、检查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和治疗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也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3 讨论
3.1 应用预住院模式可减少等待入住院天数和住院天数
与非预住院患者相比,预住院患者等待入院天数、等待手术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有所下降,患者实验室诊断费、床位费、护理费等医疗费用也有所下降,与曾洪兰[5]、鲍萍[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传统医疗管理模式下,待住院患者需要办理住院手续正式住院后再进行术前检查评估,甚至在正式住院后仍需排队等候手术或治疗安排,住院周期消耗时间较长。而预住院管理模式下,患者可在办理预住院手续完成后立刻接受各项检查,并由主治医师获得患者病情整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正式入院后可以立刻接受手术或治疗,减少非必要住院时间[7],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周期。患者术前住院日缩短,总住院时间相应缩短,不但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还可降低患者误工费、家属住宿费等非医疗支出[8]。
3.2 预住院模式对预防手术风险有重要意义
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9];糖尿病可引发多种手术并发症,包括感染、愈合不良、增加围手术期出血量、心血管意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假体松动等[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评估患者中,67%以上的患者有慢性病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死等。对术前检验检查进行评估,仅52.28%的患者评估正常。利用预住院模式,可在患者入院前提前干预手术危险因素,在入院前调整血压、血糖或请多科会诊,给予患者更充分的调整时间,提前控制手术风险。
3.3 预住院模式实现患者住院流程全追踪
传统就医流程中,开具住院通知单至入院期间无医院和患者间的信息沟通,流程脱节;但预住院管理模式连接门诊和住院,填补流程空缺,实现就医全流程追踪。大型三甲医院住院量大,非急诊或重症患者在门诊开具住院通知单后不会立即住院,而是排队等待医生安排床位和入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非预住院模式患者等待入院时间的中位数是12.23天,等待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达27.64天。传统就医流程中患者等待入院期间,医院与患者无信息交流。研究表明患者会因就诊信息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焦虑程度升高[11],就医体验下降,甚至导致患者流失。相比传统就医模式,预住院模式在患者等待入院期间,住院前通过短信提醒、电话随访等方式提示患者预住院进度、注意事项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降低患者焦虑,予以更主动的患者服务。此外,在等待住院期间患者身体状况可能发生改变,入院前的充分交流,可确保患者满足手术指征后再入院,减少了不必要住院,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12]。
3.4 信息系统是预住院模式的重要保障,是预住院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
院前检查服务覆盖了门诊和病房、医技等多个部门,必须依靠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优化保障[13]。我院基于图1流程开发预住院中心管理系统以满足预住院管理需求,实现患者登记、检验检查结果查看、既往就诊记录查看、评估结果登记、患者分类管理等功能。为保障数据及时性和准确,预住院中心管理系统与院内已有业务系统做接口,实时更新患者基本信息、检验检查结果、处方信息、病历信息等;通过权限配置,固化护士、医生、麻醉师的协同工作流程。预住院中心管理系统实现了患者状态记录和追踪,同时满足了护士、医生、麻醉师对患者的评估和管理工作。预住院模式需信息系统的建立,以满足护士、医生、麻醉师统一在系统上工作,确保患者入院各流程环节的畅通,提高工作效率。
3.5 局限性
患者满意度和患者流失情况是预住院模式的重要评价指标,但我院预住院模式上线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数据和患者流失率数据待完善,今后在补充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全面和精细的分析。
综上所述,依托信息系统,预住院模式实现患者就医流程追踪和住院患者管理,严格术前准入评估,可缩短等候住院天数和术前住院天数,控制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