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例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调查
2020-09-27佟明坤满塞丽麦金成吴晶单瑞琪高永祥王波杨进刚宁毅李立明
佟明坤,满塞丽麦,金成,吴晶,单瑞琪,高永祥,王波,杨进刚,宁毅,李立明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负担日益加重[1-3]。根据多项全国性高血压调查,中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从2002年的18.8%升至2012年的23.2%[4-5]。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全球死亡人口中约17%可归因于高血压[6],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1/3可归因于未控制的高血压[7-8]。同时,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可改变危险因素,防控高血压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关键环节[1,9]。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高血压流行与防控现状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利用2018年大规模体检人群数据,调查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为我国高血压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设计。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国分布在31个省、市、自治区的459家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或体检者的排除标准包括:(1)研究期间体检人数少于1 000例的体检中心(考虑到新开业体检中心体检人数较少对计算率指标95% CI的影响);(2)血压资料(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高血压病史)缺失或不完整的体检者。如果体检者在研究期间有2次或以上体检记录,则纳入最后一次体检的数据。本研究最终纳入研究对象共有11 065 907人,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412家体检中心。其中,北京市、天津市、西藏自治区因既往病史记录不完全而未纳入研究;6个新开业体检中心因体检人数少于1 000人而未纳入研究(6个体检中心共排除2 953人)。研究已获得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豁免了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使用匿名的去隐私信息的数据开展本次研究。
1.2 调查方法
所有体检人员填写了问卷,问卷包括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病史、是否服用降压药物等。血压测量按照国际通用的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规范进行,使用统一的经过验证和校准的医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一般要求体检者至少休息5 min后再测量血压。对于血压测量值过高或过低的个体,则相隔1~2 min后进行二次测量,并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本研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10]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 ≥ 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 ≥ 90 mmHg,或有高血压病史,或服用降压药者。高血压知晓率定义为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体检者在调查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者的比例。高血压治疗率定义为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体检者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者的比例。高血压控制率定义为既往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体检者通过治疗使血压维持在140/90 mmHg以下者的比例。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标准,BMI<18.5 kg/m2为消瘦,18.5 kg/m2≤BMI<24 kg/m2为正常,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进行年龄性别的标化。不同性别之间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采用趋势 χ2检验。考虑到各体检门店的差异性,所有率的指标在计算95% CI时均采用基于分层抽样设计的估计方法(PROC SURVEYFREQ)估计。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表1)
研究对象的年龄在18~9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4±13.3)岁。其中男性5 750 650人(52.0%),平均年龄(41.2±13.5)岁;女性5 315 257人(48.0%),平均年龄(41.7±13.2)岁。男性中40.9%为超重,17.2%为肥胖;女性中26.8%为超重,8.7%为肥胖。研究对象的平均血压为123.0/75.0 mmHg。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例(%)]
2.2 高血压患病率(表2)
研究对象的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2.1%,标化患病率为21.6%。男性和女性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6.1%和17.0%,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P<0.001)。
表2 研究对象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病率*
将研究对象按照BMI进行分析,男性、女性中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P<0.001)。男性中超重者、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约为体重正常者的2倍(30.5% vs.16.4%)和3倍(45.0% vs.16.4%)。女性超重者、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约为体重正常者的3倍(27.1% vs.10.1%)和4倍(42.9% vs.10.1%)。
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很大的地理差异,呈现北高南低趋势。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三个省份为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依次为27.8%、27.4%和27.0%,远高于南部地区。
2.3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表3)
研究对象中共有2 446 775人患高血压。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3.8%、25.0%和9.7%,女性体检人群的知晓率(36.8% vs.31.9%)、治疗率(29.5% vs.22.2%)和控制率(10.3% vs.9.3%)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 0.001)。随着研究对象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所有趋势P<0.001)。
表3 研究对象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图1展示了男性和女性体检人群各年龄段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男性和女性体检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随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无论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还是控制率,大多数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但由于女性体检人群的年龄构成相对更年长,导致整体上女性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男性。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控制率均在55~59岁达到最高,60岁以后略有下降。
将研究对象按照BMI进行分析,与体重正常者相比,男性、女性中超重者和肥胖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增高(趋势P<0.001,图2)。
图1 男性和女性体检人群各年龄段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图2 2018年男性和女性体检人群不同BMI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体检人群中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23.0/75.0 mmHg,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1.6%,其中男性26.1%,女性17.0%,这一分析结果和以往在一般人群开展的调查结果相接近。根据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26.1/76.0 mmHg,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3.2%[5]。高血压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去50余年间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1959年高血压患病率为5.1%,1980年为7.7%,1991年为13.6%,2002年上升到18.8%,至2012年已高达23.2%,即中国成人中约有2.45亿人患有高血压[11]。本研究利用2018年美年大健康全国范围的体检大数据,开展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在不同性别、年龄、BMI、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不同性别、年龄间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年龄和性别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在体检人群中发现,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64.8%,提示老年人应重视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性别差异方面,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有关[12-13]。女性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接近甚至超过同龄男性,应对该年龄段女性高血压前期给予有效干预[14]。本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重正常者,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4,15-16]。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正相关,由于超重和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因此被认为是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更高[17]。因此超重和肥胖人群应该成为高血压防治措施的关注重点。另外,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明显的北高南低趋势。与南部地区相比,中国北部和东北部居民饮食中钠的平均摄入量较高,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较高,酒精摄入量较高,与此同时,体育活动水平较少,这些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高血压在中国地理分布差异[18]。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可以综合反映高血压的防治情况。既往研究显示,自1991至2015年,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明显提高。本研究发现体检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3.8%,25.0%和9.7%。比2002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知晓率25%,治疗率19%,控制率5%)有大幅提高[4],但与2012~2015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知晓率46.9%、治疗率40.7%、控制率15.3%)相比明显偏低[5]。体检人群以职业人群为主,这类人群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较大,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视程度较低,这可能是体检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各率低于全国调查的主要原因。
本次研究也发现,与高年龄组人群相比,中青年体检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比较低,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4,19-20]。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随年龄增加上升,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较高。作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人口,中青年人群高血压发现、治疗和控制不佳,会导致该人群在未来面临巨大的心血管疾病潜在风险,将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尽管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推进[21-23],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经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的管理情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4-25],特别是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未来应重点针对中青年职业人群,积极推广健康体检和工作场所健康管理,加强高血压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鼓励开展血压自我监测,积极落实 ≥ 35岁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在使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女性体检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男性,这与其他研究一致[14,19-20]。从年龄组分层结果来看,在大多数年龄组男性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女性,但是女性患病人群年龄中,年长人群比例较高,导致整体上女性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高于男性。
本研究使用来自全国范围上千万例体检人群的数据进行分析,高血压患病率与全国调查相近,从而支持未来利用大规模体检人群的数据来持续监测了解全国高血压流行的状况和趋势。本研究具有以下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体检人群,而体检人群以职业人群为主,在某些特征上与非职业人群存在系统性差异,因此研究所获得的结果推广到全人群时应保持谨慎。其次,《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对于血压测量步骤的要求为,对所有个体均检测两次血压并取平均值,对两次收缩压或舒张压的数值相差5 mmHg以上的个体检测第三次并取三次平均值[10]。而在体检场景下,对大规模体检者按照以上步骤进行血压测量的工作量过于庞大。真实世界的情况是,首次测量血压值如在正常范围内则不进行二次测量;如首次测量血压值过高或过低,则间隔1~2 min后进行二次测量,并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本研究使用此步骤进行血压测量,未能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的步骤操作。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上千万例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基于“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到2022年和2030年,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不低于55%和65%,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的目标,现阶段我国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整体防控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本研究所获得的证据将有助于制定和改进人群高血压防治的策略与措施,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致谢:感谢美年大健康及其信息中心张胜江和朱阳的支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