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德昌县傈僳族音乐文献综述

2020-09-27余雁君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傈僳族本体学术

余雁君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西昌 615013)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德昌县傈僳族全貌,笔者以德昌县傈僳族音乐为基础,搜集期刊、杂志、专著以及地方志相关资料共71篇。从文献分类来看,主要涉及专著20本、学术论文5篇、期刊25篇、报刊21篇。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关于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才有所记载,一方面散见于地方志与民族志中,并未形成单独的研究话题;另一方面存在于对傈僳族大背景下的总体研究概论之中。

从德昌县傈僳族学术研究的大背景看,德昌县傈僳族的研究发端于1985年德昌县民间文学普查小组的成立。直至200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逐步明确,学术专家将研究视角转向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之中,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德昌县傈僳族搜集、整理工作。为此,根据学术特征和发展趋势,笔者把1985年、2004年作为学术分期的时间节点,将近四十年傈僳族音乐研究划分为1985年前、1985—2003年、2004—2019年三个学术分期。1985年前的傈僳族音乐研究主要集中在德昌县傈僳族文化背景下整体音乐风格的概括;1985—2003年傈僳族音乐研究逐步进入起步时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志和民间集成中,形成对音乐本体、种类、历史发展为主的研究格局;2004—2019年进入研究综合发展时期,内容方面从傈僳族音乐本体性研究转向文化属性、功能的综合性探讨,从“多视角、跨学科”出发,运用多学科的学术思维方式进行探讨。

一、1985年前的德昌县傈僳族音乐文献资料研究状况

1985年前的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研究,作为傈僳族文化研究的一部分,一方面囊括在整个傈僳族文化概论之中,另一方面还未形成相对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这个时期共整理出4篇文献资料,包括3本地方性专著、1篇期刊。从文献整理来看,这一时期的德昌县傈僳族音乐文献主要表现在以歌词记录的民歌、器乐乐谱的收集中。前者以《德昌民歌选》为代表,用文字记载了傈僳族生活、劳作等方面的歌谣;后者关于德昌县傈僳族乐器葫芦笙的歌曲,收录在《凉山彝族民间器乐曲选集》中。

二、1985—2003年德昌县傈僳族音乐文献研究状况

受1985年德昌县开展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影响,1985—2003年的傈僳族音乐研究主要集中在傈僳族民歌、舞蹈和器乐方面,此时期共有8本专著、3篇期刊、2篇报刊。笔者将这部分相关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做以下分析。

其一,具有四川地区总体音乐风格代表性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四川卷》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3本专著,搜索到十多首关于德昌县傈僳族舞蹈、乐器葫芦笙的相关文献资料。描述德昌县傈僳族民俗文化生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由德昌县自主编订的《德昌县志》《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省德昌县资料集(第一卷)》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省德昌县资料集(第二卷)》3本地方县志中,包含了部分德昌县傈僳族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谚语等多种内容体裁。

此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以德昌县傈僳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民间口头文学专著《四川省德昌县傈僳族民间文学资料集》,此书“填补了德昌傈僳族民间文学无记载的空白,充实了我国傈僳族民间文学书库”,更具价值的是书中记录了德昌县傈僳族部分民歌的歌词,体裁主要包含劳动、时政、情感等内容,描绘出关于德昌县傈僳族音乐与民俗文化生活的基本面貌。在同期研究中独显较高的学术价值,也为了解四川省德昌县傈僳族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上述从国家到地方文献的梳理、划分中,清晰地呈现出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研究自1985年开始进入了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侧重于音乐本体研究,主要围绕音乐历史源流、文化内涵、音乐形态、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将对傈僳族文化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综合讨论手法结合在音乐本体研究之中。

三、2004—2019年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状况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引起了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德昌县政府积极响应,着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直至2019年底,德昌县傈僳族已成功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在短短十多年的学术研究、新闻报道中,文献资料数量达到54篇,远远超过了前二十多年的文献数量,其中包括8本专著、5篇硕士学位论文、23篇期刊、18篇报刊。在该时期关于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的研究主要以对传统民歌、器乐、舞蹈微观个案的探索,特别出现了将视角转向音乐与文化相互结合的相关内容。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还包括对某些音乐种类的宏观综述,例如《傈僳族舞蹈》《凉山傈僳族民间舞蹈初探》等。

从研究内容和对象来看,2004年后的德昌县傈僳族研究延续了前一时期对傈僳族音乐本体的关注,又进一步深入到与文化、美学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索。研究中一边保持对傈僳族音乐本体的分析;另一方面关注在德昌县傈僳族语境中的音乐文化事项,代表文献有扈滨《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从研究视角和方法来看,德昌县傈僳族在这一时期受到以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音乐学、哲学、社会学为代表的多元文化视野的关照,相关文献有张伟《“非遗”视野下傈僳族民间舞蹈嘎且且撒勒的审美意蕴》。

表1 德昌县傈僳族相关文献资料柱状分布图

从研究规模和深度来看,出现了具有“整体性研究”特点的学术文献,有将“历时”与“共时”“本体”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四川省德昌县傈僳族婚俗仪式音声研究及文化阐释》。

此外,本时期首次出现了用乐谱方式记录有关德昌县傈僳族生活、劳作、婚丧嫁娶的歌谣——《德昌县傈僳族民间音乐集》,也是近四十年时间中出现的第一本音乐类专著。

综上所述,该时期的傈僳族音乐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献数量增多,文献类型多样化。这一时期对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研究的文献总数比前两个时期高出50%。这两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以地方志、期刊文献为主,同时出现了硕博论文、报刊杂志、音乐专著的类型。这一时期,报刊上发表近二十余篇文章,也因报刊传播速度较快的特点,使得外界了解德昌县傈僳族文化更加便捷,也为近五年硕博论文的产生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当然,硕博论文文献类型的出现,进一步体现出学术研究提升到了更加专业的水平中。

(2)研究主体扩大。这一时期,在延续前一时期政府性机构对德昌县傈僳族文化挖掘同时,增加了个体学者、艺术群体和高校学术机构对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的关注。虽说有关这一时期的学术论文、会议论文较少,但在研究内容、方法上更加深入。

主要原因是德昌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同时,对德昌县傈僳族文化进行了推广和宣传,使得更多的学者关注德昌县傈僳族,最终产生了多样化的文献形式和深入化的文献内容。

(3)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方面,该时期探讨德昌县傈僳族音乐“本体”与“文化”的内容成为研究的热门。无论在期刊还是在硕博论文中都体现了对德昌县傈僳族音乐在文化语境中历时与共时、保护与传承的深入分析,同时,研究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种类增多,内容方面更多展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4)研究方法方面,在这一阶段,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研究中,延续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音乐“本体”的理论方法,同时在文献中显现出民族学、人类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傈僳族文化“境域”与音乐融合,呈现出傈僳族音乐“跨学科、多视角”的特点。

总之,近四十年,德昌县傈僳族音乐研究主要涵盖民歌、器乐、舞蹈三部分。无论是从学术分期,还是研究内容来看,都随着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视,进而使得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对于德昌县傈僳族音乐文献的研究,笔者仅从学术分期与研究内容方面进行了分析,随着近几年“跨学科、多视角”研究理论的兴起,文献资料也呈现出更多样性的研究特色。

猜你喜欢

傈僳族本体学术
云南省傈僳族儿童乳牙龋的唾液微生物研究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基于MFI4OR标准的本体融合模型研究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眼睛是“本体”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