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多了一拨亲戚和兄弟

2020-09-26蓝蔚锽

广西文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盘龙村屯坟头

故乡有个习俗,清明节扫墓时,必须清除坟头上的杂草和清洁墓碑,就像一个人要剪发和洗脸一样,是家家户户上坟扫墓不可逾越的规定动作。这个习俗就像青青草木给春天带来风景一样,在清明节也给故乡带来风景。漫步在故乡土坡岭上,满目一座座干净坟墓和洁白墓碑,星罗棋布,如同满坡遍岭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字画展,从各个坟头上墓碑上清晰可见的字迹中,可以品读先人和后人的来路。

与往年一样,今年清明节,我们兄弟姐妹都一起回老家扫墓。当大家在为一座长满杂草的坟发愁时,迎面坡岭上忽然冒出一位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小伙子腰间挎着一个电机模样的玩意,他走到我们面前,跟居住在老家的我的堂弟寒暄几句,便钻入长着比人还高的草丛里,呼里哗啦、干练利索地操弄着挎在腰间的那玩意。伴随着嗒嗒嗒的声音,十来分钟后,坟墓前后、周边和坟头上的草丛全部被清除得干干净净,片草不留。堂弟告诉我说,小伙子腰上挎的那玩意是电动割草机。

故乡地处丘陵地区,村前村后环绕着土坡岭。丘陵地区与石山地区的显著区别是,石山地区开门见山,山上大多是石头,泥土少,没有泥土种不了庄稼,耕地在石头缝里是碗瓢一块,尽管能种上一些玉米,但产量低,逢干旱灾年甚至颗粒无收。而丘陵地区,坡岭上下尽是泥土,常年能种上水稻、玉米、红薯、芋头、黄豆、花生、甘蔗、瓜果、蔬菜、林木等。尤其故乡坡岭底部,有一排排天然保水田,常年种两季水稻。

故乡就三十来户人家,但土坡岭却有三十来座。坡岭大小高低陡缓不一,大坡岭绵延几公里,从一个村庄延伸到另一个村庄,甚至跨越乡村地界。村庄界限划分以坡岭倒水为线,坡岭脉顶部以下一面地属于我们村庄,另一面则属于另一个村庄。一道道坡岭环绕一座座村庄,一座座村庄傍岭而居,岭中有村、村中有岭,依岭面水、岭脉环抱,岭岭相拥、案山拱揖,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风水先生津津乐道。

较为丰富的坡岭和耕地资源成了故乡的强项,故乡人颇有优越感。这个强项更像蜜糖甘甜了媒人的嘴舌,让她们轻而易举地促成不少婚事,石山地区许多女人都愿嫁到我们村屯和周边村屯来。但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并未感觉到有丝毫的优越感,我们甚至厌恶居住在满坡遍岭的丘陵地,尤其到了读初中时。因为初中学校设在大队(现改称村委会)所在地,大队部和初中学校邻近石山地区,在一座高大陡峭的山脚下,有一条公路经过旁边。我们去读初中时,要爬五座坡岭,走近五公里的路程,最快也要走五十分钟才到学校。那时故乡还没修通通屯公路,从故乡到初中学校全是沿坡岭崎岖小路。小路陡而窄小,很多路段两个人无法并行。坡岭上植被茂密,许多草木和树枝伸展到路的中间,碰到下雨天或露水多的早晨,我们的身体都要被淋得湿透。我们羡慕那些居住在离初中学校近的同学,不但羡慕他们家离学校近,还羡慕他们村庄有公路经过,天天能看到汽车。那时候,我们县与邻近县的一条县际四级沙石公路经过学校侧边,每天两县各对开一趟班车,班车经过学校的时间大约是上午十点钟。如果到这个时间是下课的话,我们所有同学都会聚集在公路旁等候,盼望着班车能准时到来。如果没有看到班车,能看到运化肥、粮食的货车,我们也兴奋不已。上个世纪70年代初,对居住在不通公路的农家孩子来说,能看到汽车简直与现在能看到飞机一样高兴。在我年少时的认知里,故乡坡岭就是隔离、障碍、差距的代名词。

因为故乡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和稻田资源,因此读初中时,我们也让居住在石山区里的同学羡慕几分,因为我们可以吃上大米饭,他们很难吃上,或者说我们能吃上大米饭的次数比他们要多。实际上,他们对我们羡慕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说只看到事物表面看不到事物本质。

在我们初中要毕业时,故乡突然像赶集般热闹。全大队人山人海,汇聚在故乡的坡坡岭岭上,挖坡填壑,劈岭开道,只用三个月就修通从大队通往我们生产队的机耕路,还是全大队第一条通屯机耕路。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村子是全公社交纳征购粮(那年代也称作爱国粮)最多的生产队,连续五年递增超额完成任务。我们生产队和邻近三个生产队送交国家的征购粮比全大队二十几个生产队的总和还要多,县报和县、公社广播站甚至省报,都曾报道过我们生产队夏收夏种夏粮入库的热火场面。其实,我们也亲眼看到,虽然父辈们年年都多打粮食,生产队晒场上和仓库里满是谷子,但一个月的夏糧入库过后,生产队仓库里的谷子所剩无几。因此我们的少年时代,并不因为故乡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而得到多大好处,肚子一直是饿的,并不能放开肚子吃饱饭,更不能说每天都能吃着大米饭。故乡路变宽变大是乡亲们多打粮食、勒紧裤带多交爱国粮勒出来的。所幸的是,故乡修通机耕路后,公社粮站直接开拖拉机到村子晒场上装谷子,结束了父辈们列成长队、起早摸黑肩挑谷子送交夏粮的日子。同时,我们虽然不能像居住在初中学校附近的同学能坐在家门口看到汽车,但也能在生产队的晒场上看到拖拉机了。

故乡真正从自身拥有的土地资源中获取回报和恩惠,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那时,故乡与全国一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像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样,生机勃发,浑身力量充沛、亢奋,仿佛埋藏着使不尽用不完的动力,土地也仿佛久旱逢甘霖、干柴遇烈火,投桃报李。当年故乡人即把所有的坡岭、稻田和旱地变成了米粮仓、摇钱树、聚宝盆,连续大干了几年,故乡率先进入了脱贫致富行列。

我们县属桂西北石山区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地区。全县面积是九分石头一分土,绝大部分地形地貌是高峰耸集,层峦叠嶂,石山绵延,横亘数百里的茫茫山群。在这样一个被定性为国家扶贫重点县、自治区极度贫困县的县份里,拥有一片坡度低缓,方圆几十里的土坡岭群,确实是难得的资源。我的故乡,便坐落在这片坡岭群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征用故乡和与故乡临近村的几十座坡岭和一些耕地,建立全县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试点,把部分居住在石山地区、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贫困户搬迁到故乡及周围村屯安置扶贫。当时,故乡人也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扛起锄头扁担在坡岭上静坐、呐喊,阻拦搬迁户与扶贫工作队征用土地及建房。为此,他们几次给我打来电话,并且派出几个叔伯侄子找我和上访,他们特别强调说,最要害的是来这么多外乡人、建那么多住房,怎么说也会破坏家乡的风水。我给他们解读了县委县政府的文件、政策和科学理论,介绍了石山区贫困群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情况,还是不能把他们的认识统一起来。后来,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深入调研和细致工作,当然也给予少量的土地征用补偿,故乡人才基本达成了共识。随后,一排排新房子、一座座新村庄,在故乡及临近村的周围拔地而起。故乡从此多了一拨外来户和外乡人。

时光像山风一样在故乡的坡岭上飞逝而过,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精准脱贫攻坚阶段,凝心聚力、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脱贫攻坚基本方略,全国、全自治区上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等展开脱贫摘帽工作。县党委、县政府总结推广在我们村屯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做法和经验,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在县城、乡镇附近以及土地资源较多的村屯周边,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集中区和基地,全县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步伐加速加大,比二十年前增长了十倍,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十多万人,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指日可待。

在我们爬上一座坡岭去扫另一座坟墓时,一阵熟悉的嗒嗒嗒声音从坡岭下面的一座坟墓上传来,嗒嗒嗒的声响足有二十分钟,我想着这坟墓的杂草一定让这家人费了很大力气才清理完。我随口问堂弟,是不是刚才给我们家清除杂草的那小伙子又去帮忙了下面这一家人?堂弟回答道,肯定是!我对堂弟的回答有点怀疑,便站稍高处踮着脚往坡岭下的坟墓定睛一望,果然是刚才那小伙子:个头中等,略显瘦削,憨厚,一眼就看出是个勤劳纯朴、乐善好施的农家后生。

扫墓结束后,我和堂弟边聊着边步行回村里。我有意识地把话题引到故乡人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外来户、外乡人的看法和他们搬迁过来后故乡的变化上。堂弟感叹地说,土地与农民命运相连,就好比树木离不开泥土、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农民嘛,谁不珍惜土地?谁能离开土地活得下去?二十多年过去,我们也想通了。堂弟接着说,二十多年来,村里的坡岭和地域虽然减少不少,但村前村后多了村庄,人口增多了,村子变大了,近几年村里与搬迁户的年轻人谈情说爱、婚嫁成亲、生儿育女不胜枚举,攀了不少亲家。堂弟还说,我们和他们一同相约结伴外出经商和劳务,我们在外面又多了一拨老乡、亲戚和兄弟。

我插话问了堂弟,今天来帮我们家清理坟头上杂草的那小伙子是谁家的孩子?堂弟告诉我说,这小伙子是搬迁户的,是那年搬迁入住三个月时出生,出生时是你的二婶接生。看到他的母亲身体虚弱、奶水不足,你二婶二话不说,回家立即把自家的母鸡杀了,加上木瓜煨成木瓜鸡汤给他母亲送去。添丁进口是大事喜事,村里姨婆婶娘们也像你二婶一样,你提上两三斤肉、我拎着一两只项鸡、她揣着百把元钱,遵循村上的礼俗一一去他家登门探望和道喜。他父母亲感激不已,都说我们村里人把他们搬迁户当自家兄弟姐妹。这孩子后来也长得很顺,很壮实,五年前从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自家的坡岭上搞养殖业,干得还行,人很勤快,乐于助人,村内村外无论谁家有事情需要帮忙,他都是最先到达。

堂弟说,小伙子是盘家姓,名字叫盘龙生,因为他是易地搬迁到我们屯后的当年出生,他父亲就用我们那龙屯的屯名,给他取名盘龙生。堂弟这么说,让我对盘龙生产生了兴趣。我接着堂弟的话往下问道,你说盘龙生五年前县职校毕业后回乡搞养殖业,干得怎么样?堂弟说,盘龙生从县职校毕业回乡一年后,就开始利用扶持贷款养猪,在自家分得的坡岭上搭建了养猪场,第一年起步养五十多头猪,同时还养几头母猪繁殖,当年收入还好。第二年是收入最好的一年,发展到近两百头猪,还安排村里近十个劳动力就业。第三年也就是2018年就不怎么好,遇上非洲猪瘟,死了不少肉猪,应该说亏损不小,后来政府也给予一些补偿,但还是挽回不了损失。今年他又重整旗鼓,已经养有一百多头猪,应当持续向好。

堂弟还说道,盘龙生不但是个勤劳实干、乐善好施的年轻人,还是个难得的细心人。这些年雨水丰富,坡岭上的各种草木生长很快,许多原来有路的地方,几个月后就被生长的草木覆盖,看不见路了,许多坟墓也一样,全被长草覆盖。前年清明节盘龙生曾跟我堂弟说,看到村里人扫墓时清除坟头上的杂草很费劲,一家人一天清除不了几个坟墓的杂草,于是他萌发了使用便携式电动割草机清除坟头上长草的想法。这种便携式电动割草机既能挎在腰间,又能提在手上,操作灵活。盘龙生是去年买割草机的,从去年开始为全村屯家家户户清除坟草,主要针对那些長得又多又密又高的杂草,不便用锄耪、铲子、柴刀、镰刀等简易农具清除的坟头杂草。盘龙生细心还在于,他在清明节前就独自满坡遍岭察看谁家坟头的杂草长多并且高和密,一一记在本子上、手机上,然后事先了解谁家是哪个日子扫墓,大概哪个时辰到这个坟头,记得清清楚楚,只要这坟的家人一到坟上,他准时赶上帮除草。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很多地方清明节扫墓的时间安排只规定清明这一天举行,也就是进入清明节气第一天,一般是每年4月5日,并且在这一天完成所有的扫墓事项,其他时日是不上坟扫墓的。我们村屯包括周边村屯清明节扫墓则较为灵活、有弹性,整个清明节气十五天内,均可以扫墓,具体到每家每户安排在哪一天由自家定夺。有些户选择的日子可能与别的户重复,有些可能错峰,有先有后,有些家坟墓较多或者离家较远,分布较散,则要安排两三天时间才做完。于是我就想着,在整个清明节气的十五天里,全村屯三十多户人家,每家每户安排扫墓时间肯定有不相同的,盘龙生一定是马不停蹄,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大家上坟除草上来,无法干自家的事情了。堂弟告诉我说,是的。我说那大家应该付给盘龙生一些工钱。堂弟说,这个事情村里人也商议过,去年他养猪场得非洲猪瘟猪死光了,确实很困难,大家议定按单个坟墓长杂草的体量和割草的工作量付给他五十元至八十元工钱,还推选我去与盘龙生面谈。我也亲自去了,但我一说出“工钱”二字,他就打住我的话题。他说,他从开始想着买电动割草机为村里人扫墓除草的那一刻起,就从没想过要收大家工钱,他说如果他收大家的工钱,他就有悖于他父亲给他取盘龙生这个名字。他说得很坚决,毫不含糊。

天空飘来了余晖,在从故乡返城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故乡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故乡和搬迁到故乡来的扶贫户家家户户都摆脱了贫困、迈进了小康,还是故乡坡坡岭岭林茂岭绿、草木青青,村前村后溪水环绕、路渠相连、稻粱满仓,在青山绿水中日益彰显美丽乡村的前景?我想这些当然是大变化,但并不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在我与堂弟谈话的言语里,就是:故乡多了一拨像盘龙生一样的亲戚和兄弟。

责任编辑 韦 露

特邀编辑   晓 雨

蓝蔚锽 瑶族,现系广西河池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盘龙村屯坟头
村屯绿化建设实践思考
家乡的盘龙山
每个伤口,都有它的原创(外一首)
祈祷
遥远的盘龙塘
又到清明节
从语义空缺角度分析网络玄幻小说《盘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与母亲坟头上的一只鸟聊天
吉林省整村屯美化创建标准(试行)
广西田林:完成21个村屯绿化 多植经济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