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生体验,发展数学素养

2020-09-26徐秀国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情境数学教师

徐秀国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验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反思、概括,催生新的体验,从而促进对抽象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体验等角度阐述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一般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C-0056-02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尚处于形象直观阶段,难以理解抽象的内容,因而体验式教学显得不可或缺。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度与发散度,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但很多教师认为,操作是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能直观地理解图形,这样的体验只能满足学生浅层次的发展需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收获体验不同,教师要让体验弥合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断层,引导学生从浅层的表达向深度的思维延伸。

学生不仅要经历具体体验的过程,还要学会去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体验,如在生活中被热水烫了一下,他们会产生疼痛的感觉,这就是“具体体验”,由此引发“反思观察”,他们会思考:“为何会疼痛?”并进入“抽象概括”,及时总结:热的东西会烫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景,他们会避免直接用手接触热的东西,这就是“主动体验”。如果我们仅关注第一过程,那么体验教学仅满足于浅表,失去了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具体体验:创设情境,激活感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得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功感,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真正融入知识的海洋,产生探索的欲望。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千克》内容时,让学生去感知物体的重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教师让学生体验压跷跷板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轻重。再让学生去称一称,呈现学生体重的数据,看看谁最重?谁最轻?然后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薯片,让学生猜猜它们孰重孰轻,并在组内轮流掂一掂,说说哪一袋重一些?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通过亲自体验、数据比较,判断出体重最重与体重最轻的同学,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巩固了轻重的概念。

对于一些在课堂中不易操作的活动,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虚拟情境,帮助学生链接生活,变抽象为直观,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体会到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呈现超市的购物情境,让学生读出铅笔的价格标签,说说上面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如果超市进行了促销,老师只花了5角钱,这5角钱是多少元?教师构建虚拟的情境,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建构生活世界与抽象世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增进了对小数知识的理解。

二、反思观察:对话诱引,以问促探

如果教师站在成人的视角去解读体验,学生会产生抗拒的心理,也会失去探索的兴趣。教师要以对话、问题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与经验之间的秘密通道,诱引学生产生探索求知的愿望。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呈现图片,还要让学生去模仿体会,让他们用动作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图形的旋转》内容时,教师呈现游乐场中的设施,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平移知识,将这些设施的运动方式加以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旋转的设施,会提出问题:这些设施是如何运动的?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并尝试用自己的手势表示出来。学生在对话、模仿中,对旋转这一抽象概念产生了初步的感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思考与探索,开启他们的体验之旅。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所学的新知与原有的知识会发生冲突,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的快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站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视角,灵活地提出问题。在学生思考有障碍时,抓住难点提问;当学生发生认知矛盾时,抓住冲突点提问,吸引学生去体验、思考。教师要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驱使他们参与自我体验,将所学内容迁移到生活之中。

三、抽象概括:适当指引,发展思维

在学生参与体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展示,将自己的体验内容、理解方式具体呈现出来,将体验的知识与科学的内容联系起来,让他们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知识概括为具体的概念。

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表达的时间,让他们去反思、讨论、争辩,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增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即要让时于生,让新旧知识产生冲突,不同的智慧相互碰撞,驱使他们去自我探索、思考。

当然,学生所探索的知识、概括的结论往往是浅显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概括,促进抽象概念的生成。教师要善于激化矛盾点,让他们表达自己各式各样的观点,让他们分组展开辩论,催生更多新的知识,但这些看似“合理”的知识往往缺乏科学性,所以教师要适当干预,为学生的讨论、争辩指向,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结论。

学生有时虽然能感知到学习内容,但他们往往难以运用抽象的语言、符号去描述内容,教师要弹性地设计教学空间,让学生去体验、探索,让他们在体验后产生自己的想法,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如在学习以自己的手势去模仿平移、旋转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平移的概念,学生以“直直运动”表述平移的概念,此时教师要适当引导,追问学生:物体平移运动时的方向有无改变?大小与形状有无改变?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归纳出平移的概念。

四、主动体验:自由发展,交往互动

体验教学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体验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如果他们对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不论付出多少努力他们也愿意。反之,如果他们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或者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就会感到厌恶、倦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往往会制订很多规则,这样虽能控制学生注意力分散、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以讲练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间,让他们与同伴多交流、多表达,进而形成自己的内在感受,促进他们的自我体验、自我建构,也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实现正向迁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构建开放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学会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用体验的方式去体会世界,让所学的内容与生活对话,这样经过了自己的“咀嚼”,有了自己的内化,获得的知识就会“有温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场域,深入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去经历抽象概念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内化为真实的知识。

五、结束语

总之,由于认知能力、思维发展的因素,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尚不到位,教师要借助于实物等媒介,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并引导学生逐渐反思、概括、体验,催生新的学习经验,为其后续的学习体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石鸥,候静敏.在过程中体验[J].课程·教材·教法,2000,(8).

[2]冯颖艳.走出“体验”的误区[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3]李学美,何晓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 中华少年,2018,(17).

猜你喜欢

情境数学教师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