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下课堂老师如何变身线上好“主播”

2020-09-26马玥

教育传媒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主播

马玥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为例,分析了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在线教育;主播

一、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教育部做出了2020年春季开学延期的决定。中国教育电视台积极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工作部署,发挥国家级专业媒体的平台优势,从2月10日开始推出《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大型全媒体教学互动直播节目,每天7个小时的“直播课堂”以高三和初三学生和小学阶段学生为教学对象,聚集了北京市第四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市第五中学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等20多所知名学校的290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授课团队,独家传播了总计约1000课时的全学科直播在线课程。①

《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直播历时3个月,因其品质优良、针对性强、服务及时、覆盖面广等特点,受到全国中小学生和家长等用户的广泛赞誉,缓解了无数家庭的后顾之忧。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大数据系统(CVB)统计,中国教育电视台第四套节目CETV4推出《同上一堂课》后,频道收视率上涨539%,②其在酷云实时收视率的排行连续多日居全国卫视同时段前列。在有监测样本的1.19亿用户中,有3533万家庭收看了CETV4频道的节目,占比29.7%。近三分之一的家庭收看了《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课程及相关内容自有平台访问量达1.05亿次,第三方平台课程直播及点播量累计为5.89亿次,《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网络传播影响力呈现几何式增长。

中国教育电视台临危受命推出“电视+网络”直播在线课程。成绩单虽然很亮眼,但工作中仍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笔者因工作关系参与了《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的前期策划和中学组课程的直播工作,发现大部分老师没有电视直播或在线课程授课经验,也从未受过相关培训。来自线下传统课堂的老师怎样才能顺利转身成为线上好“主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二、《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直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直播状态紧张

疫情期间为减少传染隐患,策划时决定直播课堂不设置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只保留录制节目所需最低人員配置。这给授课老师出了难题:需要他们自己开场、结尾、播放PPT课件、把控节奏、看倒计时表和编导提示等。流程看似简单,但对没有电视直播和在线授课经验的人来说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虽然老师们有着丰富的线下教学经验,但授课场景由学校课堂变成了电视台演播室,听课同学变成了3台摄像机,直播时老师们的状态就开始紧张了。这种紧张情绪来自于老师对电视直播的误解,他们普遍认为电视直播不像在教室讲课,你不知道观众是谁,因此讲课时必须严肃谨慎要像新闻发言人一样。

(二)课程教案缺少设计

一堂50分钟的直播在线课程,主要依托老师的教案和课件,如果在节奏、内容或表现形式上缺少设计,很容易让观众感觉疲惫,从而影响对课程信息的有效获取。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知识点的紧密输出使课程内容过于充实,缺乏节奏感和点睛之笔,不能给观众带来思考和愉悦;二是由于电视直播是线性的,不能暂停和重录,老师们因避免讲错话而不敢拓展发挥;三是直播课堂没有现场学生缺少互动,老师们得不到即时反馈也会影响讲课效果;四是缺少个人风格展现,线下老师们讲课时各有特点,风格迥异,而直播时因过于拘谨,个人风采和魅力被不自觉地遮蔽起来了。

(三)老师讲课缺少故事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首要是对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在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环节。没有兴趣作为动力,学生很难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对课程内容也不会很感兴趣,再有价值的内容也无法获得最佳传播效果。如果将老师授课内容中的学科知识点比作一个个的论点,那么讲故事和举例子就是论据,融故事与知识点于一体的故事教学法会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还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讲课效果将得以极大提升,但如何在电视直播授课中讲好故事对老师们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四)讲课方式不够丰富

“课程讲解+课件展示”呈现的是一种“独角戏”式的授课方式,难免单调平淡。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老师前期进行充分设计,运用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课程可以结合科目特点引入音、视频辅助授课,比如小学音乐、美术等视频、音频作品赏析,中学物理和化学课可以添加实验视频等,还可以展示笔记和书籍等道具。现有的授课方式不够丰富。

三、解决策略

电视直播对授课老师、电视及网络平台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需将教学内容与播出技术平台深度融合才能打磨出精彩的直播在线课程。鉴于此,笔者针对电视直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电视直播课程教师培训三要素”,以期为未来电视直播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沟通环节应准备充分、直播流程应规范

为缓解老师们的紧张情绪,节目编导务必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帮助老师理清各个环节,熟悉直播流程;和老师充分沟通,了解其讲课风格做好心理帮扶。

1.预案前置、策划到位、把控细节

提前设置直播工作预案,充分体现策划思路和细节把控。帮助老师熟悉演播室环境,包括课件使用、摄像机机位安排等,只有对“直播课堂”软硬件情况充分了解后,老师在身处陌生环境讲课时才能得心应手,从容有序。课件内容准备以老师为主,但编导要从侧面加以协助,使其课件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得到最优化应用,比如确定制作课件的技术标准,适当运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技术使课程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预演试讲对直播节目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直播台本按标准时长直播演练,不仅可以使各工种工作人员熟悉所有流程和环节,还能排查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从而提前制定直播预案。

2.注重课程复习的针对性、知识串讲的逻辑性

《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包括高中课程。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包括课程、教材、教学和考试等在内的各个环节都在不断调整,应将这些有指导性的信息和要求融入到直播课堂中,为高中课程改革“打样”。这就需要老师们提前做好功课,从宏观到微观,要先见森林,再见树木。先对本学科各板块的架构设置和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再进行知识点讲解,让同学们对学科既有统领性的把握,也要有结构性认知。通过前期精心的准备和打磨,提升课程辅导的针对性、知识串讲的逻辑性。

3.采用课下心理调适、课上情绪把控的双向互导法,激活老师的“表演欲”

面对未知领域,紧张恐惧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无论老师课上课程效果如何,编导都要在课下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老师树立信心,并一起客观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通过课下心理调适使老师得以把控课上情绪,从而激活他们的课堂“表演欲”。收集直播平台的观众反馈和点击阅读量也很重要,可使老师有的放矢完善课案。编导还要将现场人员的感受实时反馈给老师,这些积极的信息反馈对于老师们来说十分重要。

(二)精心设计课程教案才是讲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

精心设计课程教案才是讲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相比小学课程,中学课程知识点多难度大,尤其高三课程串讲辅导都是硬货和干货,同学们听起来非常消耗脑力,课程教案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制作的课件应该几易其稿,保证内容既不能过满也不能过于平淡,生动有趣之余还能回归生活的实际应用,最终达到从学科知识传授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1.可以采取“先声夺人”的课程导入设计

一门课是否值得一听,往往前3分钟见分晓。课程开篇的导入部分能否“先声夺人”,直接关系到同学们接下来是否能集中注意力听下去。如录制《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的北京四中物理王老师讲授浮力原理时,开篇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大家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运用的是什么物理原理呢?”设置好了这个悬念,王老师开始娓娓讲述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计量等内容,等到大家对浮力原理有了基本了解后,他又提出课程开始的问题,这时同学们已经能够自己解答曹冲称象的原理了。这种以问题导入并作为驱动的讲课方式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录制《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的北京四中高中数学苗老师有近40年教龄,他会在课程开始时给出一张表格,是近3年高考真题中的高频考点也是得分点,随后配合此图结合真题讲解,牢牢地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总之,讲课如同写文章一样也要虎头豹尾,好的开篇导入预示着课程已经成功一半了。

2.打造金句频出、亮点不断的智慧课堂

所谓金句是指那些像金子一样有价值、珍贵的话语。是对观点的高度浓缩和整合,语句短小精悍但富有深度和哲理,让人过目不忘并主动传播。金句种类可以是名人名言、口诀秘诀、学习方法等。录制《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的北京四中苗老师抛出了很多充满智慧的金句,如引用数学家高斯的话开宗明义:“世界万事万物皆是数学,而数学问题都能转化成方程,会解方程了,你的人生就会精彩。”直播后,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袁小平到直播间看望大家就提到“万事万物皆数学”这句话特别精彩,让人印象深刻,并指示将其做成短视频在官方账号推广,目前这个视频点击量已达到约50万次。因其具有的特殊作用和效果,老师每节课应设计3至5个金句,内容要和学科关联,还要体现一种智慧的思考方式。

3.展现风格迥异、话术独特的名师风采

艺术家罗丹说过:“有风格的艺术作品才是美的。”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老师才是富有魅力和吸引力的。个人魅力是老师自身修养长期积累的一种体现,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但可以通过主动设计来打造。成名于《百家讲坛》的中学老师纪连海,讲课时引经据典、风趣幽默,个人魅力十足,深受学生和观众喜爱。个人风格的设立要结合自身特点,既可以亲切随和、生动有趣,也可以逻辑严谨、知识渊博。此外,因电视传播具有冲击力强和感染力大的视听信息特点,直播课程还会放大老师的个人特点,因此授课老师主动营造个人风格、增加个人魅力和识别度尤为重要。

(三)以妙趣横生的故事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1.名师授课不应走寻常路

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和生活实例具有很多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学科知识。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课堂效果就是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录制《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的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李老师善于用小故事启发同学总结学习方法。在强调要有意识地积攒作文素材时,他讲了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的故事。故事看似通俗但蕴含深刻哲理,让人不能忘怀。这个短视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官方抖音公众号平台播出后,点击量累计高达150余万次。

2.让课件活起来、动起来

“电视+网络”播出的《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不僅是教育传播方式的大胆尝试,也是教学手段和方式上的摸索和创新,多种手段的运用使课程内容鲜活生动起来。录制《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的北京四中物理王老师讲课风趣生动。讲解浮力原理时,他会结合实验视频使内容更生动形象;讲解天平称重和凸透镜成像原理时,他会展开双臂运用肢体语言比拟现象形成原因;讲述物理学科“有物有理、依物说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理时,他甚至会唱上几句《雾里看花》。王老师被公认为是此次直播中变身好“主播”最成功的一个老师。他从开始的紧张不适、不想再参与,到后来主动思考在线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课堂效果变得轻松有趣。应该说编导和王老师一起经历了一个蜕变过程,真诚信任和实际行动使大家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让编导坚信,通过有效的培训必将释放这些教师“主播”的光芒。

四、结语

电视直播课程,教师不但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更要关注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持续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所以课程吸引力指标非常重要。电视直播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有效地理解所学知识。

注释:

①刘春来、王小涵:《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课堂现象研讨会综述》,《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3期。

②《广播电视节目保持强劲收视态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http://www.nrta.gov.cn/art/2020/3/6/art_114_50217.html,2020年3月6日。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主播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Monet Talks
网络主播的生存状况调查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在线教育商业模式探究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慕课中美应用差异的四大原因分析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