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业务类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探索
2020-09-26吴圆圆
【内容摘要】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线上教学为例,从线上教学原理和具体教学设计方法入手,探讨传媒业务类课程的线上教学创新模式,以便为未来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上教学;电视节目制作;传媒业务课程
“停课不停学,疫期有保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大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迅速将传统线下课程转向云端,保障特殊时期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线上线下课堂的教学不仅仅只是依托平台的差异,相对于传统课堂面对面、手把手式的教学,线上教学的内核是基于互联网新思维的教学实践,教师既要在教学理念中将“教师主导”转化为“学生主导”,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云课堂里的学子天涯咫尺。因此,线上课堂绝不能简单照搬线下课堂的模式,它意味着要用一种开放性的互联网思维去掉隔离师生的“围墙”,在一个有温度的、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里共享知识教学的乐趣。
以“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较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还需要经过课后多轮具体的电视节目制作,在实战训练中掌握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技巧。当课程转向线上后,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课程内容的具体展开,即课程结构如何调整、教学案例如何更新、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成为该课程线上教学开始前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重组课程结构,雕琢教学环节
对传媒专业而言,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它建构了媒介实践的基础思路和逻辑。①也就是说,课程体系设计本身需要的全媒体逻辑是教学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实践则完成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地。一门专业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的关键知识点是不变的,但由于线上教学的“碎片性”和“距离感”,教师在充分把握全媒体理念的基础上,首先要针对具体课程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围绕关键性知识点如何呈现、用何种教学手段实现关键性知识点的教学问题,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分解、设计和组织。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在学生试听结束后,利用教学软件中的投票模式进行授课方式的调研,经无记名投票后,授课采取“一星两块”模式,“一星”即超星App,通过提前“录播”完成教师核心内容的讲授部分,“两块”则指超星互动答疑模块和微信课程群辅助模块。录课模式能有效避免网络拥堵,与其他工具辅助教学共同保障教学效果的实行。
(一)教学结构:环环相扣,有头有尾
教学流程的规范化是保障线上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学习惯性的重要步骤。整体上,教学流程主要分为四步:上章总结与本章导入、本章學习(以录课视频为主,配合教材和学习资料)、讨论区互动、随堂/课后作业。
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电视节目制作”课程而言,每一章节的内容设计都紧扣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的关键环节,章节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因此,在每一章授课的开始,教师会先对上节课关键要点进行总结,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要点,再提示学生两讲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教学进度安排,做到对课程学习心中有数。随后,再通过情景或案例引起学生对下一讲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要注意提示本讲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目的清晰地进入云课堂。
具体的章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案例情境教学方式,即针对具体知识点,选择对应的电视节目作为案例,通过研讨、启发等互动参与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在在线课程的案例情境教学实施中,尤其需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点和关键知识点加以区别对待。基础性知识点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让学生迅速知晓,时长也应注意缩短,而重要的关键知识要点则需要适当延长,通过适当增加教学案例、配合针对性的视频、图片,对学生进行更为直观、具体的视觉刺激,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
区别于线下课堂完整流程的教学,线上课程在录课时间的长短和节奏上也需要把握。单条录课视频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学生疲惫,学习效果差,但时间过短,如同短视频般的碎片化则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录课时长的设计要根据知识点的差异有长有短。基础性知识点的录制不宜过长,10分钟内为佳,但课程的核心知识要点不宜过短,30分钟内为佳。
如本课程在第一讲《电视节目概论》中涉及“电视节目流程”这一知识点,教师在进行基本要点的常规性讲解后,插入央视《开讲啦》节目导演制作的Vlog,并将Vlog中涉及的拍摄日程抽离,一一对应进行解析。Vlog是当下最受学生欢迎的视频样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边看视频了解节目真实的实战环节,一边听教师讲实战背后的节目制作理念,当学生感觉到知识点既有趣又有用时,自然能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记住本节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并学以致用。
课程设计在流程上科学规范,在时长上长短错开,在内容架构上环环相扣,开课有引入,结尾有总结,保证在云空间内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达到理想的课程效果。可以这么说,网课的呈现效果像是一根冰糖葫芦,每一讲每个节段是碎片化的,但是背后有一条完整的线,将其紧紧串联成一个精心设计的整体。
(二)强化互动:设计讨论,实时反馈
对在互联网空间中成长起来的98后大学生而言,线上教学是不存在教学方式接受门槛的。对教师而言,教学空间的转换使得教学方式和教学表达出现差异,如何提供给学生用户群体良好的线上课程学习体验,以实现甚至扩大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云课堂的平台特性。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开放共享”,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云课堂的实时互动性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保障教学效果的课程设计中,关键点就在于,要充分利用好移动课堂的互动优势,设计互动讨论环节。
“调研”“监督”“答疑”是通常课程互动设计的目的或者出发点。通过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不同互动设计,在教学手段的“怎么讲”和教学内容设计的“讲什么”上都倾听学生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述教师要传达的核心知识内容。
调研性的互动话题设计就能帮助教师有效解决“讲什么”的问题,通过调研互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检验教学设计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中,教师在互动板块设置“关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关于电视节目制作最想了解的问题”的讨论,从上面的互动云图中不难看出,湖南卫视诸多节目最受学生关注,而节目制作流程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讲《电视节目策划》中,教师就纳入湖南卫视的案例,分析湖南卫视从频道策划到具体节目创新的经验,以满足学生的期待。
互动设计的另一个出发点,是学习监督。相比于强制性打卡,学生线下“抬头率”才是监督真正的目的。在“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第二讲《电视节目策划》中,教师在进行完节目策划核心知识点教学后,设置了一个随堂思考题,学生必须观看完录课视频、掌握干货知识要点后进行思考,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用课后习题的方式便于进行学习效果的监督。
此外,答疑也是互动设计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答疑的设计既可以在线上课堂的互动环节进行设计,也可以课后利用课程微信群等工具保持与学生的及时互动。教师要力争当堂课的问题在当堂课解决,根据学生具体的个体实际问题,进行及时的回复,以弥补线上教学面对面交流的缺失。
二、创新在线实践教学模式,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场域
疫情以来,各种新闻层出不穷,加之经历长时间宅家,学生的心理势必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同时,家庭环境中过于轻松的氛围,也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的线上教学既要解决云端课程建设的“教”的问题,还要重视云端学习氛围的营造,解决学生“学”的问题。
媒体业务类课程的线上教学在具备其他线上课程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个特性,即实战性。传统课堂的电视实践教学多依托项目式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参与项目的方式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媒体实战情景中思考并处理问题。但是在疫情背景下,传统项目式教学的引入存在教学基础设施缺失、教学时间和进度难以控制等难题。基于“云”学习场域营造下的云节目制作实践,则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宅家实践在设备、场地、团队协作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限制。
(一)“云”节目制作,线下实践与线上教学结合的项目式探索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学员是31名大二纪录片专业的学生,纪录片专业作为我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影视人才。尤其作为一门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教师理论讲得再好,课程设计得再精彩,不让学生动手,终归纸上谈兵。要引入线上实践,首先面临着两个问题:节目制作是一个团队活动,学生宅家如何独立动手开展实践?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想办法克服设备、制作上的多重困难展开实践?在经历前期调研后,教师对传统节目制作实训环节进行了调整,策划设计了“宅家短视频谈话节目制作”的实训环节。
当下许多电视台正值“宅综艺”节目制作期,不少电视台都调动资源“云录制”节目。本课程实训设计包含“短视频”“宅家”“谈话”三个元素,既能抓住当下云综艺的新风口,接轨电视节目制作新趋势,又能让学生在节目策划制作过程中将知识活用。
经过两个星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指导,具体的课程讲授与线下实训紧密结合,教师指导学生以网络写作的方式把创意变成策划,把策划落实到具体的节目。在缺乏专业灯光、设备、场地的情况下,学生克服采访、拍摄、录制的多重困难,完成《你不知道的事情》《最熟悉的陌生人》《家话》《疫家人》《宅在一起》《爆炸吧厨房》六档宅家短視频谈话节目。
学生原创的这些宅家云制作片花还登上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②
在具体的实践指导中,教师应注重节目价值观的引导,始终不能忘记在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意识。在节目云制作的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将思政教育与宅家节目云制作指导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疫情新闻的背后,关注疫情之下人的心理,通过具体的节目制作实践,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做一档能传递主流价值观、能引发人们思考的电视节目,如何将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结合以传播积极的战“疫”观念,如何在突发危机之下坚守媒体人的专业主义和职业素养。应该说,学生的实训作品即是课程在线项目式教学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更是传媒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特长进行青春战“疫”的一种方式。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形成师生智慧碰撞的公共场域
线上教学的公共场域不局限于传统课堂的单一时空,是对传统的时空限制的突破,因此,教师要抓住云空间的时空特性,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线上学习场域,使得学生一进入该空间,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场域的打造主要依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依托于在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所对应互动活动的设计。如针对学生团队的策划案,教师在微信群中给予实训小组单独的指导意见,针对第一次节目云制作实训中存在的疑惑,建立专门答疑版块,对收到的问题给予一对一答疑解惑。
另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可忽视。教师搭建好讨论区板块,应该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积极交换思想。“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实践采用团队小组作业的形式,每次作业小组统一得分。教师抛出问题,鼓励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对小组进行统一指导。在团队之间、师生之间的反复讨论中,碰撞智慧的火花。
线上教学不是简单的“教”的环节,而是包含“教”和“学”两个活动的整体,两者构成教学共同体,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和过程贯穿当代传媒教育的价值体系。课程内容的重组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将有效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思维,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互动中推进教学思路的转变。“如何学”的问题重点在于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动起来,把被动学习行为化为主动要学习的热情。
在线教学是疫情之下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应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推动高校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据艾瑞咨询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2022年,我国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5400亿元。③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在线教育的需求升级,促成了国内在线教育行业的升级。随着5G技术的发展,5G政策环境的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未来5G语境中将出现更多元的应用场景,“5G+在线教育”灵活便携、互动沉浸、资源共享的优势,势必将成为未来5G重要的应用场景。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期间前往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虽说只是一个暂行之策,但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将对未来高校教师的教育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或将成为未来高校教学的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注释:
①刘涛:《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四维融合”模式与实践探索——以暨南大学为例》,《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3期。
②吴圆圆:《“疫”家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091579970167931758&t=158607312329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owmenu=fals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20年4月5日。
③《在线教育行业接连出台新福利政策 学习效果为王时代已来》,《经济日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107091465153452&wfr=spider&for=pc,2020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