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媒体彰显“正能量”浅析

2020-09-26王琛

时代人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正能量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王琛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报道;正能量

正能量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依然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人们对正能量的理解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正能量代表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有人将正能量当做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无论哪种解读,正能量词汇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新闻作为百姓接收国内外资讯的重要窗口,理应将正能量融入到报道当中。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正能量的传播效果不佳。为此,本文就如何提升新闻质量、净化新闻环境进行研究,旨在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一、新闻传播问题分析

内容失真化。真实性是新闻必须满足的要求,倘若新闻内容不真实,就会将虚假信息传输给人们,这样他们就无法感知真实世界,会对其判断造成影响。特别是一些新闻具有一定温度,会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如若发现报道是假的,就会导致他们内心抵触此类新闻。久而久之,新闻传播渠道就会变得不通畅,严重时会引起社会动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之间的信任度降低,这时新闻媒体在进行虚假报道,只会让这种局面更加糟糕。当前新闻传播速度较快,受众面较广,一旦发布虚假新闻,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与此同时,我国对新闻媒体的管控不严,给虚假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人们对新闻的信任感不高。虚假新闻的种类繁多,但有一共同点,即新闻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相符。此类新闻意境流出,必然会对受众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引起社会恐慌。比如疫情期间,有人借助互联网散播谣言,就引起民众的恐慌。再比如有人发布地震谣言,这则新闻在网络上快速转载,造成局部地区民众出逃的情况。当前互联网上不乏一些虚假新闻,虽然内容具备正能量,但内容属于编造,就会让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说,新闻只有保真,才能切实发挥作用。

 信息同质化。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存在信息同质化现象,尤其是网络媒体,同质化状况较为严重。同质化会削弱新闻力量,遏制正能量新闻的功能发挥。与此同时,还会引起受众视觉疲劳,从而选择屏蔽此类新闻。本文将几家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状况进行阐述,以此说明同质化问题。新浪网曾发布三篇报道,报道一:某小偷入室行窃,发现偷窃家庭较为贫穷,反而留下一万元钱。报道二:某服刑人员意外死亡,其兄长将其遗体捐献。报道三:某男子在公交站豪掷人民币,周围群众将钱拾起后交给人民警察。搜狐网曾发表三篇报道,报道一:广东某村民众将分红用于图书馆建设。报道二:某游泳队协助有关部门将坠河车辆打捞出来。报道三:小偷摸进别人家,看家庭过于困难,遂留下一万元钱。网易曾发布三篇报道,报道一:美国华侨千里寻子。报道二:一男子撒万元后离开,人们将钱捡起后交给警察。报道三:南京某医院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仍然坚持坐诊,每日手写5000字病历。腾讯网曾发表三篇报道,报道一:深圳一男子撒钱走人,路人纷纷将钱捡起,随即交给警察。报道二:服刑弟弟不幸离世,其哥哥决定将遗体捐给国家,声称为弟弟赎罪。新华网曾报道某民警在寒冬跳入水中亮轻生女子救出。人民网也对服刑人员捐献遗体的事件进行过报道。不难看出,新闻媒体对某些事件重复报道,内容较为接近,这样只会让人们的浏览兴趣降低。

效果负能量化。新闻需要将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个受众,以此引发人们的同理心。然而不乏有一些民众思想偏激,让新闻的传播途径受阻。受众在看完新闻报道后有权将内心想法表述出来,但其忽视一个问题,即不良评论会引导舆论风向。一旦影响范围扩大,就会使得大量负面能量产生。正能量新闻在传播过程中要掌握一个度,如若宣传过度,就会引起负面效果。此外,在撰写新闻时,要结合实际,切记不可夸大其词,力求完美,这样只会起到反作用,使得人们对新闻的信服度降低,严重时会让受众内心滋生排斥情绪。比如某新闻媒体曾报道袁隆平事迹,为拔高人物形象,使用不眠不休等词汇。在忙的人也会休息,显然这篇报道违科学,也与主人翁的实际生活不相符。当人们在阅读文章时,就会觉得这是虚假报道。有些民众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会逆主流舆论,发表一些负能量言论。凤凰网曾报道一辆摩托车突然起火,车手不想对他人造成影响,选择不跳车。大部分民众会对车手这种精神表示赞扬,但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说车手因担心跳车伤及自身生命,才选择不跳车。凤凰网还有一篇报道,讲述某湖南小伙为了提醒路人,坚守在漏油路面。很多人为湖南小伙的行为点赞,但也有一些受众进行调侃,说湖南小伙为何只坚守四个小时,难道是肾亏?其实,在任何一篇报道中总会有另类声音,不仅阻碍新闻力量的传播,还污染了人文环境。

二、新闻传播问题的解决对策

确保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媒体博取民众信任的基石,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将事实原汁原味的呈现在受众面前。虽然当前社会大力提倡新闻自由,但要保持一个限度,不能肆意篡改事实,更不能歪曲事实。新闻报道要严格遵守客观公正原则,让新闻发挥其正面作用。在当前时代,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以至于受众对信息的信任度降低,也会使受众的信念发生动摇。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自律意识,根据事实真相撰写新闻报道,切记不可为了迎合手中喜好而编写虚假新聞,也不要为了传播效果而夸大事实,更不能为了树立伟岸形象而有悖生命科学。新闻报道中不能出现主观臆断,新闻媒体要严格把控新闻内容,力求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以好文章赢得口碑,并将正能量根治在每一位受众的内心。

强化引导性。新闻媒体肩负巨大的社会责任,在新闻传播中需要积极引导受众思想,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受大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使得社会环境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借助正能量报道,将受众拉回正途。只有受众具备正确三观,才会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言行,这对构建社会和谐风气大有益处。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充斥着各种声音,要想将这些声音统一,需要新闻媒体强化引导性,以此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从而让我国社会经济趋于平稳。新媒媒体要多发表弘扬真善美的文章,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需求。同时,增设新闻专题,与受众展开积极的讨论,以此加大正能量的传播效果。当社会出现不良声音时,新闻媒体应及时站出来,将舆论向正确方向引导,一方面可维系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坚守道德性。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坚守道德底线,培养自律意识,以追求积极向上的新闻传播为己任,为净化传播环境贡献力量。只有当从业者万众一心,才能将低俗、虚假的新闻消失的无影无踪,才能抵御经济利益的吸引,不为利益而折腰。新闻从业者要清楚媒体的社会责任,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写出更多的优秀文章,让新闻报道感化众人心,从而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新闻工作者要利用闲暇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不断完善知识基础,提升职业素养。与此同时,从业者要积极参与培训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与分享,促进自身成长。

增强传播性。近些年社交媒体呈现喷涌式的发展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2019年我国利用手机浏览新闻的用户数已达到6.6亿,这为正能量传播提供了基础。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社会平台,将一些弘扬真善美的文章呈献给受众,以此传递社会温暖,并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新闻媒体还要利用社交软件的互动功能,设置话题,以此与受众开展有效交流。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借助大数据技术,研究受众需求,实行个性推送,以此增强正能量的传播效果。在拓展传播渠道的同时,新闻媒体工作者还要以传播规律为依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创设正能量环境。

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更加方便。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新闻的作用,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坚守道德底线,实事求是报道新闻,同时加强对受众的正确引导,并不断拓展受众面,以便让更多人阅读文章,从中接收正能量。当人们长时间处在正能量氛围中,就可形成正确三观,这对稳固社会秩序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石彬.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新闻正能量的传播[J].新闻传播,2019(20):49-50.

[2]刘颖洁.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正能量传播范式探析[J].记者摇篮,2020(01):143-144.

[3]张然.探析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J].传媒论坛,2019,2(20):40+42.

猜你喜欢

正能量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雪中放牧新风景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