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研究
2020-09-26张海涛
张海涛
【摘 要】肖邦是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代表人物。在对肖邦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演奏的过程当中,都会不禁被其中散发的气质和爱国情怀所打动。肖邦的钢琴音乐在情感表现方面有着很高的价值,情感张力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体现出了音乐家的自身个性特征。另外,肖邦音乐的和声语言非常的新颖,钢琴织体独特细腻。所有这些要素整合起来就构成了肖邦音乐风格,不仅为欧洲的音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还为世界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键词】肖邦;钢琴音乐;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060-02
肖邦出生于波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他的钢琴音乐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国家发展状态。肖邦的钢琴音乐反映出了欧洲资产阶级运动的潮流,体现出了这场浪潮给国家和社会诸多方面带来的影响,用音乐喊出了对奴役与压迫的愤怒与反抗。肖邦的音乐展现出了波兰民族的风格,敢于打破传统,不断寻求创新。
一、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
(一)深沉的民族情怀
肖邦的成长以及成名都是在波兰这个饱受灾难的国家中,也因此肖邦将波兰作为他的精神热土。在肖邦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波兰是一个动荡和战乱频繁的国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肖邦的爱国情怀。后因华沙起义,肖邦只能去到其他国家,踏上了远走他乡的道路,最后在法国巴黎逝世。对于肖邦来说,波兰是他一生的所向与所往。肖邦钢琴音乐体现出来的深沉的民族情怀和热忱的爱国情感也成为了他音乐作品的首要风格。肖邦的爱国心与赤子情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不仅可以从旋律、音高和和声等方面体会到独特而又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情,还可以在曲风当中品味到他的自豪感、尊严感和对祖国的深切担忧。《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是肖邦众多钢琴音乐作品当中极负盛名的波兰舞曲体裁钢琴作品,各个章节、旋律和音符都饱含着他对家国故土的眷恋。他在音乐当中赞美了波兰军人,赞美了波兰民族的刚毅果敢,但想起家国正遭受的磨难和痛苦,他在曲风当中又显现出了悲愤和痛心。《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在大气磅礴的音乐格调当中也渗透着沧桑的英雄气质。肖邦在钢琴音乐创作当中显现出来的雄壮气势,从形式层面来看,是来自于传统波兰舞曲的特殊气质,实际上所展现的就是肖邦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殷切情怀。
(二)静谧的浪漫主义
在19世纪的初期和中期,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鼎盛的阶段,而在这些浪漫文学作品的影响之下,其他的领域也显现出了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是钢琴音乐领域。肖邦在这一阶段创作的夜曲体裁钢琴作品就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赋予了这些作品浓郁的浪漫情怀。肖邦在钢琴音乐的创造过程当中,特别注重运用微妙唯美的浪漫主义气息对作品进行处理,在优雅恬静的格调和氛围当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把悠悠情思寄于作品之中。所以肖邦所創作的钢琴音乐作品,虽然有着非常浓郁的浪漫色彩,但是并不媚俗,低调且带有空灵感,描绘出静谧的画面,低声诉说浪漫情怀和情思。肖邦的钢琴音乐把浪漫主义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但是这样的浪漫是静谧的,而且是情致高远的。肖邦个人的情感经历对他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比如,《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在1830年创作完成的,此时的他还在波兰,不过这个阶段的波兰已经显现出了动荡的局面,同时肖邦的个人情感也出现了一定的波折,所以此时的他心中萦绕的是淡淡的忧郁。整部作品旋律舒缓,节奏轻松,把浪漫主义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在描绘自然风景的同时,还在轻声说出心灵层面的感受,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体验。
(三)唯美的诗歌体裁
诗歌和音乐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似乎是天然共生的,优美的音乐就如同诗歌一样典雅。肖邦被人们称赞为“钢琴诗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富有诗意,能带给人歌唱感。纵观肖邦的一生,他从来没有创作过歌剧作品,但是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却受到了歌剧的深刻影响。肖邦钢琴音乐作品受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影响非常深刻,带有叙事史诗的风格。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在节奏设置方面抑扬顿挫,如同诗歌一般。唯美的诗歌体裁是肖邦音乐作品的一个特质,而叙事曲又是其中的一个鲜明代表。比如,《肖邦第一叙事曲》就是运用奏鸣曲结构演奏了波兰英雄史诗。在引子部分,利用稍显沉重的上行分解和弦和抒情性的下行流动构成了如同诗歌一样的朗诵开端。主部刻画的是英雄的性格,整体的表现非常细腻而深刻。副部用温柔优美的旋律展现英雄的丰富内心。这部作品描绘了战争的场景,也显现出了英雄的伟大。这部作品用雄浑的音乐发出了波兰民族的呐喊。
二、肖邦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
在分析了肖邦钢琴音乐作品的特点之后,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品味肖邦音乐的独特魅力,还需要从演奏风格层面上进行分析,立足演奏实践感受肖邦钢琴音乐的艺术价值。第一,音乐演奏旋律带有抒情性和声乐性的特征。在肖邦创作的诸多音乐作品当中,抒情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与声乐性、歌唱性等特性进行了深度结合,增加了演奏旋律的优美性,也让整个音乐的音调表情丰富多样,明显提高了音乐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成肖邦音乐极富特色的因素当中,特殊的装饰音、独特的音调和音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二,演奏和声具备色彩性的特点。主调音乐在肖邦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当中运用非常普遍,与此同时他也整合了复调音乐。肖邦钢琴音乐在演奏风格方面体现出了复调技巧运用纯熟,并且可以导出特殊化复调的特点。肖邦特别注意演奏和声的表现力,所以肖邦钢琴作品的演奏和声有着色彩性的风格,多处运用了转调、交替调等方法表现和声。第三,即兴与诗意化的演奏风格明显。肖邦钢琴音乐特别关注随意性的表达,所以融入了很多的即兴表演内容。即兴主要表现为随意创新、速度自由,以增加音乐作品的华丽姿态。此外,肖邦对音乐演奏的节奏也特别看重,要求弹奏伴奏的时候在确保时值的同时,也要遵循严格的规律。肖邦在演奏的速度方面非常特别,并利用速度上的灵活控制体现即兴风格与诗意化特色。第四,对比性风格明显。肖邦钢琴音乐作品在织体创作层面上个性特征鲜明,特别关注琶音以及和弦音,往往会在演奏过程当中,从键盘的某端直接到达另外一端,构成高低音宽广的强烈对比性风格。对于伴奏,肖邦特别关注旋律和伴奏的整合。
三、肖邦钢琴音乐的演奏技巧
掌握肖邦钢琴音乐的演奏技巧能够为钢琴演奏者提供实践方面的指导,而在演奏技巧的把握上,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节奏技巧。肖邦钢琴音乐在节奏层面上体现出了微妙的变化,歌唱性的音乐旋律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当中,既要保证节奏基本统一,又要在局部层面增加一定的变化性。要达到这样的层次,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作品的段落和句子首尾处,对演奏速度进行有效把控。二是踏板技巧。踏板技巧是钢琴演奏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技巧,在踩踏板之前,先要熟悉肖邦音乐作品的曲谱,同时还要对踏板更换处进行有效辨别,而且不能够直接把踏板踩到底,而是要结合音色的差异选择踩踏的力度。琴键和踏板是钢琴演奏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保证钢琴音乐的正常表现。钢琴演奏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手指弹奏,因此从弹奏技巧层面来看,对于手指弹奏的熟练程度等要求较高,而踏板在此过程中具有辅助作用,通常踏板能够表现出具有连贯性的声音,然而演奏过程中如果出现需要转换声音的地方或需要强化声音的地方,则要立即停止踏板,通过此种方式采用适当旋律体现出具有变化性的节奏。在肖邦一部分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需要实现踏板和琴键的完美融合,一般在出现两个音需要断开的情况时,进行第一个音演奏的时候要松开琴键和踏板,在第二个音过渡的时候又要同时按下琴键和踏板,注意松开时需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因此在进行演奏的时候,要实现对踏板和琴键的有效控制。在演奏肖邦钢琴音乐作品的时候,需要良好地协调手指弹奏和踏板操作,同时在演奏过程中对踏板的操作要确保合适的力度,过重过轻均不行,因为踏板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主要是创造混响效果。三是泛音技巧。在肖邦的钢琴作品当中,泛音表现力丰富,能够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演奏者在调节泛音时要遵照技巧性原则,合理把控力度,提升音樂敏感度,并通过持续提升音乐感染力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氛围。四是情感把控。肖邦在演奏过程中也非常注重体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因此对于传统音乐存在的呆板空洞问题具有显著改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钢琴音乐的内涵,将钢琴音乐不再单纯地看成音乐。同时钢琴音乐演奏过程中,肖邦和其他演奏家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他对于音乐的表现技巧不会过分重视,而是更注重实现音乐演奏中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色彩的融合。肖邦在创作或演奏钢琴作品的时候均会出现一定的创新,所以开创了肖邦钢琴音乐演奏的独特方式。肖邦在钢琴曲演奏过程中会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在曲中,进一步提升钢琴作品的时代价值和内涵,将自己的形象融入到丰富的演奏风格中,从而形成更具特色的演奏风格。因此,在演奏肖邦钢琴音乐作品时,注重情感把控是尤为重要的。
肖邦在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钢琴演奏领域也是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带有鲜明的波兰音乐风格,把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肖邦被称作音乐天才,他在钢琴音乐方面显现出了很高的天赋,而他创作和演绎的钢琴作品,也深受欢迎。在对肖邦钢琴音乐进行分析和品味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其中浪漫主义的色彩,也能够感知到作者传达的思想内涵与强烈情感。后人在对钢琴音乐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有必要从过去的钢琴音乐大家身上汲取营养、吸收借鉴,这也是当前加强对肖邦钢琴音乐演奏风格研究和演奏技巧分析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陈静.浅析肖邦<幻想即兴曲>的演奏风格[J].大众文艺(理论),2017,(7):81-82.
[2]涂园园.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J].大舞台,2018,(10):128.
[3]杜刚.谈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J].音乐创作,2017,3(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