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26王学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迁移理论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王学花

【摘要】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也逐步更新,很多教师都极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迁移理论属于一种叠加优劣影响因素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中应用这一理论也能让学生在这一理论的正向引导下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是双赢的效果。基于此,接下来本文先是分析了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之后探讨了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发挥迁移理论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迁移理论  小学语文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80-02

迁移理论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其应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可以应用于技能、知识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学习也会受到学习者情感、经验以及技能等方面的影响,因而可以说有学习就会有迁移[1]。迁移过程不单单是能发挥出巩固的作用,还能发挥出深化与提高的作用,因而对学习者而言迁移也是一种必备的技巧。那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合理应用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接下来本文就这个课题进行如下分析:

一、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建立在学生的心理活动基础上,当学生在学习中投入全部精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心理学教育家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了四种情况:学生在学校中可以主动学习课内知识,这也是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实际上,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建立实质性与人为的联系。有意义的学习包含内外两个条件,而内部条件也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者必须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另一个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联系的知识;外部条件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具有的逻辑含义。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也相当于应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就是在学习中迁移。将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从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内容来看,很多教师都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迁移理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2]。但是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也要重视在教师的“教”中内化为学生的“学”,如此教师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是要交给学生课内的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若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那么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也很难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想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就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将迁移理论应用到学习实践中。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从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来看,假若教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迁移理论,那么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也会主动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以此为基础去理解新的知识,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也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式与理解,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迁移理论也能有效发展与丰富学生的知识,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能力。

二、影响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迁移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能力,使其在学习中可以阅读更多书籍,这样才能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属于比较常见的问题。而影响学习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主观因素

(1)学习态度。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态度对学习迁移产生直接影响,若学生在学习中高度重视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其就会自主迁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巧妙结合。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最终对学习迁移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2)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学生学习语文态度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对学习迁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若师生之间的关系轻松愉悦,其就会对教师充满好感,从而喜欢所学的课程;反之,若师生间的关系紧张,学生很容易对语文学科学习失去兴趣。

(3)自我效能。若学生自我效能感较高,其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可以在学习中应用以往经验进行新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语言学习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就算是遇到难题其仍然保持积极心态自主探索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指的是影响迁移理论应用的外部因素,与学习者的环境有关。不同的学习情境对不同个体的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加之受到不同教学方法等复杂的影响,不同情境下学习语文学科效果不同。若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情境相似度较高,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容易接受与掌握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点,因此从这一方面分析应用迁移理论就受到具体客观情境的影响,因此要保证迁移理论应合理利用这一客观的情境,如此才能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受到学习材料影响,具体表现在学习材料特性、包含的技能与知识等。语文教学原则、原理等对学生形成优良的知识认知与组织结构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需要推动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三、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应用于识字

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要学习汉字,这也是最基础的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识字教学内容来看,很多学生都应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因而整体的教学耗费大量的时间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很多喜欢思考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都会应用“一字带多字”的方法,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汉字,而且又能让学生扎实记忆所学的单词,还能有效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实际上也是应用了迁移理论。生字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共性,但是语文课文中的生字并没有这种明显的共性,因而更需要教师应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学习“资”“勉”“偏”等生字时,从三个生字的表面来看并无共性,若我们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也能发现这三个生字都属于形声字。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举例归纳识字的方法,比如说以“偏”為例,这个生字属于形声字,左边的“人”表示“偏”这个生字与人的住处有关,如此也能归纳出学习生字的方法:看偏旁,明字义。给学生示范完成之后笔者接着引导学生试着应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汉字,这个过程也实现了从字到字的迁移。

2.应用于探究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的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此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生基本上都有很强的想象力,其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认知欲望,尤其是一些具有较强探究性的文化活动。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为例,笔者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并挖掘这篇文章内在知识点的关联,如小蝌蚪可以通过何种途径找到妈妈?以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其主动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这样的探究活动不单单能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作用,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应用于阅读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与研究文章的方法。虽然文章类型较多,但是内容却是天差地别的,表达的方式也不能拘泥于固定方式,如此才能达到迁移阅读的目标,使其在阅读中逐步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比如说在学习《广玉兰》这篇文章时,笔者指导学生借助相关问题与程序总结作者描绘的白玉兰花瓣,帶领学生揣测语句,了解作者应用这些修辞方法描绘白玉兰的形状、特点以及好处。通过分析文字学生可以快速总结,最终理解作者应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在这种描写方式下衬托了白玉兰清新脱俗之美。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排比修辞方法出现的频率较高,比如《夹竹桃》就应用了排比句,学生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应用迁移理论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这篇文章,同样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4.应用于写作

写作是语文学科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训练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来分析,其并非是某种方法的特定结果,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掌握生字生词,强化阅读训练,加大写作练习力度等[4]。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也属于迁移,通过增加学生的字词量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相对应词汇的描述,最终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更多的词汇。此外,加大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力度,让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文章,如此也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效借鉴范文,让学生更加合理地部署文章结构,科学选择修辞方法。如此,学生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的应用学过的表达方法与修辞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描述事物的能力。

5.应用于段落学习

就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内容分析,每篇文章都有很多个段落,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逐段给学生讲解,否则就会浪费课堂时间,且学习效率不高。教师要意识到每篇文章中的段落结构均有共同因素,只要教师准确把握共同要素就能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常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三个主段,即结构大体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这一段落教学的要素,不断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轻松、灵活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迁移理论已经属于十分普遍的一种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应用迁移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这也促进教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意识到这一点,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惠莲.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7(2).

[2]梁旭,李晓琳.浅谈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9):28-29.

[3]黄仁波.试论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 2016(25):97.

[4]余李俊.运用迁移理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1).

猜你喜欢

迁移理论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论河南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