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叠词的教学

2020-09-26邱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感运用

邱静

[摘 要]叠词是汉语词汇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何与教材自然结合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感的目的呢?基于统编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说、读、运用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品味语言、表达语言,长此以往,學生的语感就能获得提升。

[关键词]叠词教学;语感;说;读;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8-0061-02

统编教材课文中叠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叠词的使用,赋予了文本音韵美,使描写更生动形象,内容含义更丰富,深受学生的喜爱。作为语文教师,依托教材文本,有意识地进行叠词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一、趣说:朗朗上口

翻阅统编教材,发现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编入了不少儿歌,尤其是拼音部分安排了九首儿歌作为拼音学习的巩固,而且几乎每一首儿歌中都会出现叠词。在这些文本中出现的基本上是“AA”式单音节叠词或“AA的”式叠词,如“轻轻”“慢慢”“哗哗”“沙沙”“尖尖”“弯弯”“蓝蓝的”“黄黄的”,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语言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有效的叠词教学模式。

(一)口语游戏,有声有趣

《小小的船》一文短短四行儿歌,作者用上了“小小的”“弯弯的”“蓝蓝的”“闪闪的”这些“AA的”式叠词,不仅读来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还会使读者眼前浮现出奇特美妙的画面。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游戏,叫“变变变”。老师说“大”,你们就说:“变变变,大大的。”会吗?

师:游戏开始了。谁来变“小”?

生:我来变。变变变,小小的。

师:谁来变“圆”?

生:我来变。变变变,圆圆的。

师:谁来变“红”?

生:我来变。变变变,红红的。

……

教师提供的字还有“弯”“直”“绿”“蓝”“黄”“闪”“亮”等,主要是表示颜色和性状的词,这恰好和课文中出现的叠词类型吻合。学生在与教师对答的过程中,生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不留痕迹地进行了叠词的口头训练,从而感受到了叠词的韵律美以及表达的有趣、可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定的语感。

(二)仿说训练,有形有韵

《四季》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在对“草芽”“荷叶”“谷穗”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AA”式的叠词进行描述,特别有趣、形象。学生每每读到这些句子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以第一小节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教学片段】

1.出示第一小节,圈出春天的景物。

2.读句子感受草芽形象。

师:读句子,你看到了怎样的草芽?

生:我看到了尖尖的草芽。

师:你看到了它的样子。你们还看到了怎样的草芽?

生:草芽绿绿的。

师:“草芽绿绿”,你看到了它的颜色。

生:草芽嫩嫩的。

师:你不仅用眼睛看,还用手去摸了呢!好一个“草芽嫩嫩”。谁也用手去摸一摸?

生:草芽软软的。

师:用眼睛看到了“草芽尖尖”“草芽绿绿”,用手去摸感受到了“草芽嫩嫩”“草芽软软”。(边小结边出示“草芽××”)

师:现在用心去感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草芽挺挺的。

师:真有精神的草芽呀!(出示“草芽挺挺”)

师:不知不觉,我们也能用叠词说草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感受春天的美好。

4.仿创句式,延伸拓展。

师:草芽钻出地面,挺挺身子,睁大眼睛欣喜地看到了 (出示:桃红柳绿燕子图)学着草芽的样子,用上叠词来说一说。

出示:桃花      ,她对      :“我是春天。”

(预设:桃花粉粉,桃花香香,桃花朵朵)

师:还有谁也会告诉我们,他是春天呢?

(预设:燕子飞飞,燕子喃喃, 垂柳绿绿)

这个片段的教学设计,教师先让学生圈出景物,再关注“尖尖”这个叠词体会草芽的形象;接着教师运用情景式评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看到了草芽的颜色“绿绿”,触摸到了草芽的“嫩嫩”“软软”,还用心感受到了草芽充满生机的形象;之后,教师出示情景图将学生带入美丽的春景之中,让学生仿照“草芽××”的句式用上“AA”式叠词说说“桃花”“燕子”“垂柳”等景物。从文本范例到生发出的各种“草芽”的样子,再到联系情境拓展,这样的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多角度表达,尽量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各种形象,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品读:历历在目

朗读是需要多种感官一起参与的,要用有声语言来表现书面语言。在这个过程中, 朗读就成了文本和语感形成之间的一座桥梁。

(一)比比读读,欣赏“叠”中景

《荷叶圆圆》是一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的儿童诗。课题就有叠词“圆圆”。课文的第一句话“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独立成段,连用两个叠词“圆圆的”“绿绿的”分别来描摹荷叶的形状、颜色,表达了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在课后题“读一读,写一写”中要求学生观察图片,用“AA的”叠词形式表达事物两个方面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关注这句话的叠词教学,引导学生品悟叠词在表达上的效果,为学生的运用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

(出示:荷叶图)

1.小朋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预设:圆形的,绿色的)

2.找一找課文中写荷叶的句子。(出示句子,指名读)荷叶是怎样的?(预设:圆圆的,绿绿的)

3.(出示句子:荷叶圆的,绿的。)老师把句子改了改,谁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课文中用了两个“圆”“绿”)

4.(两个句子对比读)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预设:①“圆圆的”读起来感觉很圆很圆,“绿绿的”感觉很绿很绿。②“圆圆的”“绿绿的”读起来显得荷叶很可爱)

这个句子的教学,紧扣叠词“圆圆的”“绿绿的”展开。为了让学生对叠词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采用了对比教学。在对叠词进行删减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读、情景式评价的方法,学生很快感受到了叠词的作用,即能让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使作者的感情更加强烈,同时在学生的心里也埋下了试着用叠词进行表达的种子。

(二) 细细玩味,身临“叠”中境

《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课后习题一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从单元要点到课后习题都指向了语言积累。

课文本身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范例,语言特别有新鲜感,如“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这些句子中都有叠词的身影,用上这些叠词,大自然的声音就变得可摸、可触、可感了。

用好教材,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并形成语感,这是教师课堂上最要做好的事。以第三自然段为例,教师可以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来展开教学。初读句子,找出表示声音的叠词;再读句子,围绕叠词想象听到的声音;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我品读、展示朗读等形式,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和语言表达上具有的新鲜感。这样教学,就能培养学生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力。

三、活用:徐徐入韵

学生将课文语言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感后,当然会想要进行语言表达,只有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叠词的语感习得亦是如此。统编教材在编排中就关注了叠词的积累和运用。这不仅仅体现在课后练习中,在“语文园地”里也有所体现。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编者设计了“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的习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把叠词读正确;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并交流眼前所浮现的画面,读出叠词的韵味;然后,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句子“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通过范例让学生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接着,让学生尝试用上一两个叠词写句子;最后,交流互评“用上了哪些叠词?用上叠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互评之后,再对自己的句子进行修改。

其实,这道习题编者的意图很明显,首先是边读边想象叠词所描述的画面,这是对叠词的理解和感受。在此基础上还要选择一两个词语把画面写下来,这就要进行言语实践,让学生用叠词写话。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在“读—悟—写—改”的语言实践中,加强了对叠词的感受力。

关注叠词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挖掘语感因素强、语感点多的言语材料,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品味语言、表达语言。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感运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从《香菱学诗》看作文语感的培养
浅析语文诵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