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低年段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2020-09-26蔡玉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低年段能力提升讲故事

蔡玉梅

[摘 要]培养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得到有效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准教材对于讲故事的梯度要求,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讲故事支架,注重实践训练,创造出更多讲故事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关键词]低年段;讲故事;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8-0052-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明确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与课标相呼应,在统编低年段语文教材中不仅选编了大量故事类文本,而且针对具体课文提出了可操作的讲故事的要求。那么,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怎样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呢?

一、研读教材,把握讲故事的梯度目标

讲故事作为一项语文要素,教师要在对新课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合理推进讲故事的梯度训练要求,以促进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一)把握单篇课文的梯度目标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单篇课文仔细研读的时候,不仅要对这篇课文需要落实哪些语文要素有明确的认识,还要对这些语文要素需要落实到什么程度有个基本的了解与把握,这样才能为学生讲故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课后练习中“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个要求其实也是属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的要求。对这篇课文研读之后就会发现,教材中对学生讲述范围提出的要求是“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而不是通讲全文;要求“按照顺序”把曹冲称象时的几个步骤讲清楚,而不是把故事内容讲丰富。据此,教师就可以把讲故事的目标定位为“按照顺序完整地讲故事”。只有把握了单篇课文的梯度目标,才能真正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

(二)把握多篇课文之间的联系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研读课文的时候,还要注重多篇课文之间语文要素的联系,这样才能把握讲故事的梯度训练要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以二年级下册为例,教材在把握主要情节和故事细节的能力训练方面是以梯度的形式呈现的。在《小马过河》一课中,教材中提出了让学生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借助关键词讲故事的要求,从这个要求来看,不仅有对故事情节的提示,还有对文本细节的提示。在《蜘蛛开店》一课中,教材提出了让学生借助示意图讲故事的要求,从能力要求来看,注重了对故事情节的提示,但对文本细节的提示很少。到了《小毛虫》一课,课后练习中只为学生提供了“小毛虫—茧—蝴蝶”三个主要情节,文本细节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去提取。从教材对学生所提出的讲故事的要求来看,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原则。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多篇课文之间的梯度联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讲故事方法的多维融合

在低年段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对学生的讲故事过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围绕这些要求训练就完事了。教师还要能够从整体目标出发,注重学生讲故事经验的前后联系,注重学生讲故事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时,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讲故事经验的整合。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沿用在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借助图片、借助词句讲故事的方法;其次,在学生看图讲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为每幅图适当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语和句子,为学生今后脱离插图独立讲故事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就不再是教材中提到的单一的讲故事的方法,而是多种讲故事方法的综合运用,从而获得了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二、了解学情,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内在需求

在低年段故事类文本的教學中,学生不仅会感到索然无味,而且也很难有讲故事的兴趣,而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则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主动把故事分享给别人听的兴趣,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一)变“要我讲”为“我要讲”

教育实践证明:真实,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在低年段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的讲故事情境,可以使学生讲故事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小毛虫》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学校准备成立广播站,故事讲得好的同学可以去广播站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你们有兴趣吗?谁先来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要求不仅要会讲,而且要讲好。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学生想把故事讲好的愿望特别明显,这能促进他们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二)在参与交流中明确讲故事要求

在学生讲故事的兴趣被激发以后,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讲故事的过程进行评价与指导,以促进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如在《小毛虫》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学生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认为要把小毛虫两次变化的过程完整地讲出来,有的认为要把小毛虫不悲观、不放弃的精神讲出来,有的认为应该把小毛虫每次变化后看到什么、做了什么等讲清楚……有了具体的讲故事的目标后,教师再引领学生互相评价,就能促进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三、搭建支架,助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

学生有了讲故事的兴趣和具体的目标之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恰当的支架,以促进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学生讲故事的时候,教师要避免机械枯燥地向学生传授经验,而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先讲,然后教师再就学生讲故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点拨和指导,以促进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先讲故事,当学生出现遗漏或者讲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再引领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讲故事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或是借助图片,或是借助关键词句,或是借助示意图等来调整自己的讲述策略,从而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促进了他们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当遇到故事情节较多的课文时,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要注重故事内容的整体把握,通过梯度设计分散故事讲述的难度,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时,在学生对蜘蛛开店的项目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把“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等词卡贴在黑板上课文题目的下面,以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让学生把词卡上的生字多读几遍;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示意图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让学生借助示意图讲故事。这样把识字与示意图相结合,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需要对这些生字进行反复回顾与运用,不仅巩固了生字,而且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有助于学生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三)通过读故事为讲故事奠基

在低年段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学生读好故事是把故事讲好的基础,这里的读好主要包括三个意思:一是读懂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了解故事情节;二是读懂故事的细节,形成自己的理解;三是要对故事中的形象、传达的道理有所认识。要想实现这些,教师就要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并对阅读中所提取的信息进行整合,为学生讲好故事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从文中找出描写蜘蛛每次开店前想法的句子进行品读。“就卖口罩吧,口罩织起来简单。”“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简单。”“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简单。”在對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以后,学生发现了蜘蛛每次改变想法的原因就是因为“干起来简单”,而通过整合这些句子,学生就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形象。

四、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对低年段学生来说,讲故事的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提升的,它融合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要素,教师要能够依据教材文本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讲故事契机,以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一)用好教材中的故事类文本讲故事

在统编低年段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后面明确提出了讲故事的具体要求,如《开满鲜花的小路》《小马过河》《蜘蛛开店》《小毛虫》《羿射九日》等,有些课文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这些故事类文本是对学生进行讲故事能力训练的有效凭借,如《邓小平爷爷植树》《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寓言二则》《太空趣事多》《大象的耳朵》《青蛙卖泥塘》《泪水茶》等。在这些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故事的主要情节讲一讲,也可以让学生把某个故事里面的细节讲清楚。这样将讲故事的训练融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逐步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二)用好课外阅读中的文本讲故事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不仅在课堂中能读到许多故事,在课外阅读中也读了许多小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读故事、讲故事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了培养学生故事分享的习惯,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评选出讲故事小能手。这样把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对低年段学生讲故事能力培养的梯度,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支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活动。长此以往,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低年段能力提升讲故事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