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教材《基础汉语口语》的“把”字句分析

2020-09-26宋琦吴晓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9期

宋琦 吴晓峰

内容摘要:“把”字句在对外汉语学界一直都是研究热点,汉语教材《基础汉语口语》中有关“把”字句的讲解部分还存在不切实际的地方,不能很好的解答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关于“把”字句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利用句子中的动词情状类型来解释“把”字句的语法意义,那么我们就可以为抽象的“处置说”增添具象的理解,为汉语学习者降低理解难度。此外,作为系列汉语教材,也可以在后续系列中增进对“把”字句的讲解,使其成为完整的知识链,也可以为学习者建立健全的“把”字句知识体系。

关键词:汉语教材 “把”字句 动词的情状类型

一.引言

自王力(1943)提出“处置”说后,不少汉语研究对“把”字句的描述就常表达为“具有处置意义”,汉语教材和汉语语法著作关于“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也多讲解为“具有处置意义”,例如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一书中对“把”字句的解释为“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并对受事进行处置的主动句”。但“处置”一词本身的含义就比较抽象,很难表述清楚其具体的作用和影响,若要将其用汉语以外的语言准确地释义更是难上加难。

学界关于“把”字句的研究角度也颇为丰富,主要包括“把”字句的功能研究、结构研究、句式意义、偏误分析等方面。黄月圆和杨素英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中提出了从“把”字句中动词的情状类型来调查留学生的“把”字句习得状况,指出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主要用于表现某人、某物或某事经历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或有终结性的事件。这为我们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一种更为新颖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根据黄月圆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分类得到以下“把”字句与句中动词的关系式:

(一)结果实现类动词/消耗类结果指向动词+了=“把”字句结构。例如动词“拆”造句:他们把我家拆了。

(二)状态动词/动作动词+定界成分=“把”字句结构。例如动词“擦”造句:值日生把黑板擦得很干净。

(三)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定界成分+(了)=“把”字句结构。例如动词“画”造句:他把太阳画在黑板上(了)。

二.对汉语教材《基础汉语口语》“把”字句讲解的分析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基础汉语口语》(零起点教材)(总主编施向东,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也是“挑战汉语”系列教材。选用的课文是《第10课 去邮局》(以下简称“课文”)。

课文中关于“把”字句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课文后的练习内容如以下两表所示:

关于课文“把”字句内容的具体分析如下:

课文将“把”字句的语法意义讲解为“表示处置”是不准确的,“处置”这个词本身的概念和含义比较模糊,汉语学习者在初次接触时也很难精准把握,所以应表述为“把”字句具有“表现某人、某物或某事经历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或有终结性的事件”的意味,然后再多多举例进入更深层次的讲解。

“把”字句中的名词需要有指、特指、有定及已知,或见于上文,或可以意会。课文此处的解释表述不准确。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零基础的学习者初次接触“把”字句时,对于教材中“表示处置”的解释理解很困难,因此教师在第一课中着重强调了“‘把后面的名词产生变化或动作终结”和“‘把字句后事物特指”的特点,并运用学生先前已掌握的一些动词和名词进行大量举例说明,例如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句子“书在桌子上”,然后移动书的位置使其发生变化,再用“把”字句句型改为“老师把书放在椅子上”。我们经过10组将一般句式转换为“把”字句的训练后,学生对“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此外,课文并未介绍关于“把”字句动词的使用方法,而且介绍的都是由介词“在”引导的介词短语定界成分构成的“把”字句。这样容易引起学习者的误导,即在使用“把”字句时,一定要在动词后加上“在”引导的介词短语成分。這样会使学习者在今后的“把”字句习得中出现过度泛化的现象,不利于未来灵活使用“把”字句。

课文用“把”字句举例的动词有“贴、放、弄、挂、写、存”共六个,其中“挂、存”属于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贴、弄、写、放”属于动作动词。根据上文的“把”字句公式,这两类动词在构成“把”字句时,需要加上定界成分,而课文中的定界成分是“在”字介词短语,我们认为在后续的系列教材中应向学习者展示这两类情状动词的“把”字句使用方法,那么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材课文后的替换练习为“给定内容,套用句式”的练习,难度较低,汉语零基础班共23人,5题全部答对的有19人,其余4人由于生词障碍答错或不会答。课文后的练习二补全对话为“给定句式,自行造句”的练习,既考验学生对“把”字句的掌握程度,也考验学生对已学汉语知识的记忆,灵活性较高,难度也较高,全班23人之中3个造句完全正确的有3人,2个造句完全正确的有5人,1个造句完全正确的有11人,其余4人造句完全错误或没有造句。

鉴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材的设计内容,教师在第三课时中利用学习者已掌握的汉语词汇,将其中的状态动词/动作动词和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分别挑选出来,再次让学生进行替换、句型转换、造句等练习,在造句练习中,相较于课后的补全对话练习,学生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全班23人之中3个造句完全正确的有5人,2个造句完全正确的有12人,1个造句完全正确的有6人。

三.对汉语教材《基础汉语口语》的简评及思考

汉语教材《基础汉语口语》中关于“把”字句的讲解部分简洁但不够准确,容易造成学习误导,极易造成学习者的学习偏误,或出现过度泛化的现象。因此我们建议该教材进行再版时应多方面参考研究成果,及时修改相关内容。

《基础汉语口语》是系列教材,因此在重难点语法点的安排上可以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在整个系列教材中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链结构。以我们讨论的“把”字句动词情状类型为例,将能够运用于“把”字句的典型动词分为“结果实现类动词/消耗类结果指向动词”、“状态动词/动作动词”和“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归类,并根据“把”字句中的动词种类增加例句的数量,减少理解难度,然后依次在系列教材中讲解,一来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把”字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二来能够有效减少学习者的理解偏误和学习偏误,帮助学习者建立牢固的、健全的“把”字句知识体系。

四.结语

本文基于“‘把字句中动词的情状类型”的观点来分析汉语教材《基础汉语口语》(零起点教材)中关于“把”字句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发现,该教材的这部分内容讲解不足,建议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我们将动词的情态类型分类处理后,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大有改善。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汉语中的“把”字句运用时不单纯是其本身,还与汉语中的其它语法成分交织使用(比如结合“着、了、过”结构、汉语动词的作用分类等),这也是导致“把”字句相较于汉语其他语法点较难掌握的重要原因。关于“把”字句如何能准确分析和讲解,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剖析。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增订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黄月圆,杨素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01):49-59+3.

[3]刘月华,潘文娱,故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2001.

[4]李玲琦.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结构及语用功能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9):87-88.

[5]王静.“把/将X”放置类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基于概念结构理论的“把”字句研究与偏误分析》简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31(06):2.

[7]李奉栖.汉语“处置义”把字句从题元角色到语法功能的映射[J].语言与翻译,2018(03):42-52.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