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平凉打造特色文旅融合基地的策略

2020-09-26杜高奇何小娥柴宏科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旅

杜高奇 何小娥 柴宏科

内容摘要:建设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能给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会有力拉动旅游投资,改善旅游软硬件环境,引领区域旅游消费;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区域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县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互补融合,改善城乡环境,实现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才能解决好旅游供需矛盾;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必须综合施策、全力推进。

关键词:文旅 创新融合 文化自信 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

一.文化自信与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特色鲜明的平凉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平凉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甘肃文化、陇山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根脉之地和主要发源地之一,悠久灿烂的静宁古成纪第一代伏羲降生文化,博大精深的黄帝问道与崆峒武术养生文化,享誉海峡两岸的华夏祖母西王母诞生地文化、瑰丽神奇的皇甫谧针灸文化、刚毅奋进的红色革命文化,展现了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胜地”的道脉道源特色与革命老区的红色激进魅力。

弘扬平凉地域文化,增强平凉文化自信,需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全域旅游胜地(简称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胜地)。平凉市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基础良好。但从目前来看,平凉市旅游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产业集约化水平不高。我市旅游业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方可实现要素的集约化发展。推动平凉旅游业由点线状态的景点景区向全域化的旅游目的地转变,由单一产业向产业集群转变,完善和强化产业功能,拓展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旅游经济效益,提高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失时机地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建设必要性探析

1.深化供给侧改革,建设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能给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首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文旅创新融合,建设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胜地,会有力拉动旅游投资,改善旅游软硬件环境,引领区域旅游消费。目前,平凉市顺应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机遇,主动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要求,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以大景区建设为突破口,在品牌打造、宣传推介、项目建设、行业管理等方面积极作为,旅游业态保持在健康有序运行的轨道上。平凉经济目前正处于新常态,发展的新动能有待继续挖掘,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平凉经济开辟新领域、新空间,能给区域经济带来扩内需、稳增长的强劲力量。

其次,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文旅创新融合,打造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区域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形成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产业集群,建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新体系,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平凉旅游结构,促进平凉旅游业提质增效,也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再次,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文旅创新融合,建设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胜地,能促进区域内县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互补融合,改善城乡环境,实现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更好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有助于形成共建共享旅游业发展红利的良好局面,是促进区域经济继续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利民惠民的有效举措。[1]

2.深化供给侧改革,建设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才能解决好旅游供需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旅游业而言,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目前,“供需不协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这也是党和国家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主要背景。[2]新时代,就平凉旅游业而言,要解决好旅游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需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推进文旅创新融合,振兴平凉旅游业,建设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胜地,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旅游业区域结构发展极不平衡。从旅游经济的地域分布看,平凉旅游区域结构需要解决东中部与西南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中部的泾川和崆峒区,凭依王母宫、崆峒山两大旅游名胜地,游客吸引力强,客源基础较好,旅游业发展遥遥领先于区内其它县域,初步形成旅游发展的内生机制。西南部的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因宣传力度不够、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尚未形成旅游业良性发展态势。平凉市的旅游业还没形成点、线结合连成面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开放的视野看,平凉旅游业还没形成内外联动态势,以平凉为中心点打造陕甘宁川旅游文化圈,应该早日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平凉应该积极融入陇山文化旅游圈,加强与陇山大地内的宝鸡、固原、天水的联系,搞好陇山文化旅游。

二是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业是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推动性的阳光产业。旅游业搞得好,发展态势强劲,会围绕游客消费形成一条条旅游产业链。旅游活动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和过程,旅游业就是依据这些环节展开规划的。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高,就意味着这个地区旅游业產业化水平高。在游客消费中,吃、住、行是基本消费活动,游、购、娱是更高的消费活动。在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旅游景点吸引力强,自然环境富有魅力,人文环境优美,旅游项目丰富且吸引人,地域文化有特色且挖掘充分,旅游服务现代化、体系化,交通条件对内对外四通八达,游客在单位时间内会花更多的钱消费。就平凉的旅游业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还是留不住游客,游客观看完景点就开车离开,游客没时间来游,来平凉没时间游。游客消费主要是景点门票,简单的吃喝消费和钟点化驻留。平凉应进一步打造好旅游环境,完善交通条件,缩短旅途时间,让游客有时间来平凉;来到平凉,因区内交通发达,全域旅游时间缩短,游客来了有时间游;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吸引游客在平凉住下来,找着吃,想着游,乐着玩,购不够。

三是旅游业生产要素投入不充分不均衡。以西方经济学视角透视生产要素,我们把它分为资本、劳动力、土地、管理、技术、信息等。从资本角度讲,在旅游业发达地区,如湖南张家界、福建厦门、四川九寨沟等地区,曾经一度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资本不再是旅游业崛起的障碍,而正好成为各类资金追捧和角逐的对象。然而,平凉的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和幸运。平凉发展旅游业,资金仍然是制约旅游业跨越发展的瓶颈,招商引资是平凉今后在建设旅游强市过程中要做的一篇大文章。就土地要素而言,平凉旅游业的用地存在利用效率不高和土地投入不足问题。旅游业发展到了今天,走全域旅游的路子是大势所趋。放眼全区旅游业,景点建设的热流在平凉大地疾速涌动,但生态环境建设和全域无垃圾治理显得滞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短板,现在继续补上。除了土地和资本要素,要实现平凉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的因素还有技术、管理和劳动者素质。平凉要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水平,要不断将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旅游服务上,要积极引进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真正让管理创品质、出效益。同时,要加大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提高其技术素质和人文修养,让游客在旅游消费中感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人文平凉的魅力。

四是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开发和挖掘不充分不到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必然的趋势是旅游消费由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从游客整体的消费结构来说,一个旅游区域,这部分游客正在进行观光游消费,另外一部分游客正在进行度假游消费,这与游客本身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富裕的迟早密切相关。先富起来的游客,来到一个旅游区,正在进行度假游消费,而后富起来的游客正在进行观光游消费,后者的度假游消费可能要再推迟一段时间。一般来说,观光游对旅游区的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的要求低,而度假游则不同,游客对这诸多方面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旅游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一个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度假游在整个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而观光游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发展全域旅游,正是顺应了旅游业由观光游向度假游这一发展趋势。就平凉的旅游业发展而言,为了顺应当代旅游业发展态势,必须进一步搞好旅游环境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美丽而又人性化的环境,高度关注游客消费体验,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注重发展乡村旅游。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打造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的策略

1.注重党政统筹,突出全域融合共享,实现旅游全民参与

推进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建设,实现平凉旅游业转型升级,必须注重党政统筹,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协调作用,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巨大合力。要把发展全域旅游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主线,切实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足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2]因此,要确保供给侧改革得到深化,必须增强创新能力。要改变重“自然”轻“人文”的倾向。平凉旅游区的“魂”是平凉悠久灿烂的文化,而不是地方自然景观。就自然景观而言,崆峒山是平凉一绝,然而它还是难以比肩全国许多大景区,崆峒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久远深厚的道源文化和儒释道融合的博大文化意境。平凉旅游发展,在文化研究上的投入还是少了点。如在崆峒文化旅游方面的研究就重视不够,存在短板,应该抓紧补齐。道文化的研究现状不容乐观,近乎停滞状态,应该引进道学专业研究人才。崆峒山儒释道三教合一,神仙在这座山上“团结协作”,当然我们也要加大儒释的研究力度,不可冷落这两家。

要加大招商融资力度,和旅游业发达地方相比,平凉在这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在融资上,别老盯着政府投资,应做好吸引企业投资的文章。有意向投资平凉旅游业的企业是有的,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要做到位。要不失时机地引导企业资金、个人资金投向平凉文化旅游业,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发展平凉文化旅游,要突出融合共享这一主题,大力推进“旅游+”行动,形成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以崆峒山为龙头整合关山、云崖寺、莲花台、大云寺、王母宫、龙泉寺、古灵台、成纪故城等文化旅游资源,建立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胜地,创新平凉文化旅游的内涵与外延,把平凉区域内的所有文化资源融合在一起,做到平凉范围内的县域旅游业平衡发展,让全区人民共享旅游帶来的福利。

深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推进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建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现旅游参与全民化。要举全市之力,群策群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文化旅游的良好氛围,促进平凉文化旅游全面快速健康发展。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做大做强平凉文化旅游。要改变由少数人关起门来决策平凉文化旅游项目和重大旅游活动的局面。文化旅游项目和重大旅游活动实施前,要推行社会公示制度,对其做出绩效评估,最大限度地改变节会上热闹一时,节会后死气沉沉的不良局面。要开展我为旅游发展做贡献活动,鼓励各类研究会和学会积极开展文化研究,引导其著书立说,重视专家学者对平凉文化旅游的建议意见。宣传部门要做好旅游宣传推介,商务部门要做好“饮食”引进工作,让全国的名吃走进平凉,文联要积极邀请全国文化界朋友到平凉度假采风,职业技术学院要开办烹饪、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2.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创新与传播助推特色文旅融合基地打造

(1)平凉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应主动吸收平凉文化精髓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校传播平凉地域文化和平凉文旅信息的能力。

学校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而其中最富有特色的、学生感觉最亲切、最容易接受的,莫过于各地的地域文化。

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说,让中高职学生熟悉、了解、热爱平凉地方文化,从优秀地域文化中吸取养分,受到熏陶,培育学生作为平凉人的文化自信,是平凉中高职学校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切实有效的途径,也是宣传甘肃文化、平凉文化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甘肃文化、平凉文化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2)平凉各级各类学校应实施“地域传统文化铸魂工程”。

弘扬地域文化要“接地气”,比如平凉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甘肃文化、陇山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根脉之地和主要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的静宁古成纪第一代伏羲降生文化、博大精深的黄帝问道与崆峒武术养生文化、底蕴深厚的耕读文化、享誉海峡两岸的泾川西王母诞生地文化、瑰丽神奇的皇甫谧针灸文化、刚毅奋进的红色革命文化,展现了平凉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平凉的各级各类学校应实施“铸魂工程”,将平凉优质文化资源与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甘肃文化和平凉地方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甘肃文化、平凉地方文化的挖掘、开发和利用,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平凉文化旅游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3)加强甘肃文化,尤其是平凉地方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传播。

弘扬地域文化首先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整理。以甘肃平凉为例来说,甘肃医学院成立了皇甫谧文化研究院,编办崆峒学杂志,在弘扬地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这方面的工作还亟待快速推进。建议平凉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谋划平凉地方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传播事宜,加大力度推进平凉地方文化的传承传播。

建议平凉中高职学校与甘肃医学院联合举办“地域文化大讲堂”,组织师生开展考察、采风、调查等活动,挖掘本地民间习俗、历史风情、文化古迹等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悟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让来自甘肃各地和其他省市的学生把陇山文化、平凉地方文化、甘肃文化传播出去,传播到全国各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提高平凉地方文化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为平凉文化旅游大发展打好信息传播的坚实基础。

(4)以厚重的平凉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依托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以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吴玠吴璘纪念馆、平凉博物馆等平凉文化资源为依托,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编写特色专业教材与通识教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利用“华夏祖母西王母之乡”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继承和发扬西王母心怀天下、捍卫和平的仁爱精神,坚韧执着、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平等精神。

(5)市委市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平凉地方文化自信建设工程。

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本质上就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基础,就是这些含义深刻的地域文化。只有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中华民族的根脉才不会断裂。有文化自信,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把当代大学生和青少年培养成为先进文化的承载者和学生引领者,从而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推进平凉地方文化自信建设工程,首先要在平凉的各级各类学校、各机关各单位加大宣传平凉地方文化的力度,让广大学生和各机关各单位的干部职工知晓、掌握平凉地方文化。其次,面向全社会宣传传播平凉地方文化,让普通百姓学习平凉地方文化,正真让群众了解熟知平凉地方文化,让文化自信在平凉大地落到实处。

3.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挥文化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陇山区域和甘肃全境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覆盖区域,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平凉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重大机遇,这令我们倍感振奋,令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3]放眼“一带一路”沿线,我们发现西行的班列发展很快,满载中国货物驶出国门。我们在班列上,暂没有高附加值的货物可载,但我们有的是品味高远的静宁古成纪第一代伏羲降生文化、博大精深的黄帝问道与崆峒武术养生文化、享誉海峡两岸的华夏祖母西王母诞生地文化,这是平凉的独特之处和比较优势。

平凉市应借“丝路精神”的春风,大力创新和传播平凉文化,推进平凉特色文旅融合基地建设,打造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全域旅游胜地。搞好文化旅游业,不要让文物古迹沉睡,让文物古迹说话走路,以文化旅游业发展引领平凉经济新格局,深化供给侧改革。我们要让古成纪、崆峒山、王母宫、第一代伏羲、广成子、西王母在世界各地,与中外观众在影视剧里、网络世界里相遇。我们要善于站在世界地图面前规划发展自己,要推动平凉的文化演出项目走向全国,走向丝路沿线国家,走向世界。如我们可以将崆峒派武术表演项目推向丝路沿线地区和沿线国家。这就是在提高平凉的知名度,就是给平凉文化做宣传、打广告,就是在推进平凉文化自信建设。

当身處天涯海角的潜在性游客受到感染后,就会激发其分享平凉文化的冲动,来平凉旅游。国内远距离游客、外国游客数量的持续增加,会引领平凉旅游业转型升级,高层次的旅游业对平凉经济的带动作用会更为明显,客商会更眷恋这片热土,平凉供给侧改革会进一步深化。

4.增强开放共赢意识,深化内外合作,推动产业全面繁荣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核心目标是加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和社会安定。[4]平凉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增强开放共赢意识,加强对内对外多领域合作,促进产业全面繁荣。要实现这一目标,客观上要求实现“两个合作”:一是加强平凉七县区的互联互通和多领域合作;二是加强平凉市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通和多领域合作。就平凉市范围来讲,我们的开放合作工作做得还不够。如对静宁籍的吴玠吴璘这一名人资源,庄浪想方设法要证明吴玠吴璘是庄浪人。其实,史书的记载非常明确,吴玠吴璘是南宋德顺军陇干(今静宁县)人,后迁家至水洛(今属庄浪县)。两县不应该争执不休,应联手合作、共同开发吴氏资源,实现互利共赢。静宁可以树立起吴玠吴璘诞生地的文化品牌,庄浪可以树立起吴玠吴璘水洛之家的文化品牌。

“一带一路”,首先强调交通和物流上的畅通。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不畅是包括平凉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的软肋和痛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交通要先行。平凉的文化旅游业要繁荣、经济要有活力,首先要让硬件“通”起来。让平凉市区域内的交通网络完善,让平凉向外的路网四通八达。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一招就是建成机场,早日打造好高铁。交通网络的日臻完善,会给平凉文化旅游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能为远距离游客来平凉旅游节约时间。

我们要推动平凉的企业“走出去”,走向丝路沿线国家、沿线地区。长期呆在内地的企业家太怕风险,这是一种通病。他们往往只敢在河边溜达,而不敢去还深浪急的地方。但实际上,海深浪急的地方才产好鱼。平凉的企业,应该去丝路沿线的穷国,这些国家是有强烈需求和痛点的国家,是我们能大显身手的地方,我们可以转移过剩产能。例如,柬埔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欠发达国家,每年因婚庆活动要进口大量鲜花,还要进口好多畜牧产品。而果蔬业、畜牧业是平凉的优势产业,平凉的企业可以走出国门同柬埔寨合作,做到互利共赢。

发展商贸活动,开展对外投资,就是在推介平凉地域文化,就是给平凉文化旅游做宣传打广告。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必将带动平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必将引起平凉供给侧结构领域的深刻变革。

5.弘扬成纪文化精神,加速创新驱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全域旅游胜地,要统筹平凉整体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参与“一带”“四区”“六板块”的陇山文化旅游圈建设。[5]

“一带”是指丝绸之路文化陇山带。“四区”是指以黄帝问道文化和西王母文化为核心的平凉道源文化养生区、以静宁古成纪文化和天水伏羲文化为核心的成纪世界华人祭祖区、以回族民风民俗和六盘山绿色生态文化为核心的固原宗教生态区、以神农氏炎帝文化为核心的宝鸡炎帝文明传承区。“六板块”是指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华夏始祖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人文生态文化。实际上,这是我们陇山地区应该打造的六条旅游线路。平凉发展文化旅游业,要积极主动融入这六条旅游线路,打造大旅游新格局。

推进文旅创新融合,建设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全域旅游胜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成纪文化精神的促进带动作用。静宁治平古成纪区域是人文始祖第一代伏羲的降生圣地,是上古元成纪之地,这是平凉最为亮丽的名片。[6]我们一定要站在陇山文化旅游圈、成纪文化旅游区的大视角上,开发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成纪大地上的人民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勇于探索、善于创造、文明共处、爱民如子”的伏羲精神和“神勇无比、爱国奉献、包容睿智、勤劳坚韧”的成纪品格,是成纪文化精神的核心。

平凉市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传播传承好成纪文化精神,不断提高服务团队的和广大民众的人文修养、服务意识和道德情操,为平凉华夏始祖降生问道全域旅游胜地建设创造良好的人际生态环境。同时,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旅游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搞活招商引资和商贸活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搞好“旅游+”工业建设,助推供给侧结构领域的深刻變革,建设平凉全域旅游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平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平凉经济发展论文集[M].平凉市第三届社科论坛,2017.

[2]张可让.大力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精神[J].求是,4014,(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何义霞.西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三种意识[N].人民日报,2014- 12-26(11).

[5]宝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陇山文化发展论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6]魏柏树.根在成纪[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平凉打造特色文旅融合基地策略研究(编号2019A-28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香莲乡三里小学)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文旅
冰雪文旅乘风起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