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20-09-26褚艳娥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调节新课程情境

褚艳娥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点燃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是任何时候的生物教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借此,根据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特点和近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围绕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谈谈自己的见解,旨到抛砖引玉。

一、妙创问题情境,巧立探究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一节的开头都设置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栏目。事实表明,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问题性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讲究“妙”,课题的引入关键在“巧”,因为妙能生趣,巧能激趣。不管是巧,还是妙,都要以实际生活、生产事实或经验为出发点。《标准》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和探究生物学。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最近出现的“大头娃娃”引出问题,并提出课题“‘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这样提出问题,确立课题,非常的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的高涨。

二、组织学生探究,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让学生在学习中多接触自然,联系生活。生物是一门面向自然的学科,学生只有多接触大自然才能对生物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平时可以让学生多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微生物,再叫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的奥秘,激起学生的兴趣,平时上课时学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就能很快联想到,容易理解了。例如学习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如果平时学生多接触自然,他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善于思考的同学就会问“有负反馈调节,那会有正反馈调节吗?”这时,如果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教师再举一个河流水污染的例子给学生讲正反馈调节,因为他见过就很容易理解了。再如学习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时候,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没见过豌豆的生长过程的同学,就有点难理解什么是相对性状,什么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若学生平时认真观察过花朵,种子,就很容易理解记忆了。

生物教学不能局限课本,与生活健康有关的也可以介绍给学生,将生物思想融入生活。例如学习到激素调节的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不吃早餐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因为现在很多学生有些为了多睡几分钟,或者减肥,而不吃早餐,让同学们谈谈平时不吃早餐有什么感觉,通过思考不吃早餐的坏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各级中枢”下丘脑的功能有一项是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其实就是生物钟,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钟的形成,再根据原理来规范优化自己的生活学习。

课本上的知识是枯燥的,若在教学中能将生物思想融入生活中,多鼓励学生去亲近自然,仔细观察,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因此,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实验的假说能力、方案的设计能力、过程的观察与记录能力、讨论与结论的分析能力等,充分体现新课程培养学生“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如“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探究实验,可让学生——①提出假说: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②设计实验: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5分钟→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③观察和记录: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④得出结论:核酸种类不同,其分布也不同。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再次,新课程强调,课堂探究要取得成效,合作讨论学习是不可忽视的。但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大班制,学生人数多,实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时遇到不少问题。最简单的策略是采取同位或前后学生分别组成合作小组。小组人数一般以2-6人左右为宜,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但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即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应尽量均衡,并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补充人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分好组和职务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还应解释清楚学习任务,说明成功标准;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监控学生的行为,及时提供帮助;最后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公正、科学、合理地肯定学生的探究学习。

三、展示探究成果,交流彼此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探究成果要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分享成果,共享智慧,实现共同进步和新课程倡导的“全体发展”理念。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部分内容是抽象的,單纯看课本上的描述很难理解,这时候就可以用到多媒体网络上的资源,比如图片、视频、动画,甚至有时候还可以播放网络上的其他优秀教师的视频给学生看,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比如讲到必修二的“减数分裂”的内容时,部分学生到高三快高考了还是不太明白的,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更具体的呈现,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楚明白,感受生物的奇妙。有时候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动画,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让教学在轻松的氛围当中进行,从而改变传统课堂当中沉闷枯燥的氛围。

四、归纳总结效果,进行教学反思。

归纳总结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效果作出的科学而合理的评价,将大大促进他们的再次或者下阶段开展探究活动。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以保证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落到实处。

所以,教师在对探究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时,要把握时间,讲究简洁,注重人性化,但也不要“蜻蜓点水”,内容应包括本节课所探索的生物学知识的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小结和整个课题的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总结和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

猜你喜欢

调节新课程情境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平均税率、标准税率与收入分布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