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醇中碳、氢元素的检测探究实验

2020-09-26刘国豪

化学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乙醇实验探究

刘国豪

摘要: 设计乙醇中碳、氢元素的检测实验。从实验原料的选取、实验环境干扰因素的排除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对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手持技术的运用使得实验操作更简单,现象更直观,数据更精确,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通过此系列改进,构建了物质元素组成实验探究的思维模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关键词: 乙醇; 碳、氢元素检测; 手持技术; 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8007004

中图分类号: G633 8

文献标识码: B

1  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学生提出了“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1]等要求。但目前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 重视实验结果或结论,更强调获得并记住实验结论,而忽视对实验过程的探索。至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等的教学和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则更少涉及。

杨砚宁、沈兆刚和丁小勤等人[2~4]指出,基于证據推理的化学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以“证据推理”、“实验教学”等关键词在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通过筛选、整理和分析,发现基于证据推理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主题: (1)物质成分的探究[5~7];(2)物质性质的验证[8,9];(3)常规实验的改进[10];(4)物质变化的实验探究[11~13]。其中部分实验引入手持技术传感器,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改进实验[14~16],教学效果佳,值得借鉴。但暂未发现从证据推理角度进行物质组成元素检测的实验教学研究,因此,本研究以乙醇中碳、氢元素检测的实验教学为例,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1) 如何从证据推理角度建立物质元素组成的实验探究模型?

(2) 如何利用手持技术进行物质元素检测的实验?

2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2.1  物质元素组成实验探究的一般思维模型

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了几个探究物质元素组成的实验,如蜡烛燃烧、水的组成、氢气和甲烷的元素组成等,通过燃烧、通电等引发反应,进而检测反应产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现对物质元素组成的推理,这是探究物质元素组成的一般思路。由证据推理角度整理得到图1的思维模型,即通过未知组成的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反应产物的检验并收集实验证据,最后根据产物的元素组成推测原物质的元素组成。

2.2  乙醇中碳、氢元素检测的实验探究模型的建构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燃料,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并没有探究乙醇元素组成的实验活动,而是直接给出化学式,学生对该部分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进行乙醇元素组成的探究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探究物质元素组成实验的一般思维模型,模仿课本中原有的对蜡烛、氢气和甲烷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1——烧杯收集法实验。该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有酒精灯、火柴、滴瓶和烧杯,实验药品为澄清石灰水。实验过程中,干冷烧杯内壁迅速出现白雾,将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并不明显,对实验证据的分析推理如表1所示。

步骤1  在燃着的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步骤2  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实验证据直接推理间接推理

烧杯内壁出现白雾燃烧产物中有H2O乙醇中含有氢元素

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现象不明显无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小组讨论,发现本实验有3个不合理之处: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明显,无法推理;(2)酒精灯中的酒精是工业酒精,含有水分,白雾可能是酒精灯中的水蒸发液化而成,推理不严谨;(3)酒精灯芯也同时在燃烧,对酒精成分的推理造成干扰。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结合实验证据和实验环境,从严密逻辑推理的角度,讨论并总结出乙醇中碳、氢元素检测的实验探究模型,如图3所示。引导学生需要从选取纯净的实验原料、设置排除干扰的实验环境、有针对性地检测产物三个方面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

3  基于严密逻辑推理的实验改进

3.1  改进: 锥形瓶收集法检测酒精中碳、氢元素

3.1.1  改进实验设计

基于对实验1的不足之处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具体的改进实验(实验2)方案如下: (1)改工业酒精为无水乙醇,排除水的干扰;(2)改酒精灯为燃烧匙,排除酒精灯棉芯的干扰;(3)开放体系实验改为密闭体系实验,便于收集产物进行检测。图4为改进实验的实验步骤及装置示意图,实验器材及药品有: 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橡胶塞、注射器、锥形瓶、滴瓶、无水乙醇(分析纯)、澄清石灰水,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见表2。

实验证据直接推理间接推理

锥形瓶内壁出现白雾燃烧产物中有H2O乙醇中含有氢元素

挤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燃烧产物中有CO2乙醇中含有碳元素

3.1.2  评析改进后的实验

小组讨论后,很多学生觉得实验2还有一处推理不严谨: 据了解,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0℃,比水还低,因此,燃烧后锥形瓶内产生的白雾有可能是酒精蒸气液化而成。如何有针对性地检测燃烧产物H2O成为进一步改进实验必须解决的问题。

3.2  创新: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法检测酒精中碳、氢元素

3.2.1  应用手持技术进行创新实验设计

前两个实验难以有针对性、一步到位地检测生成物,而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设备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手持技术是可以定量采集各种常见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17],具有便携、实时、准确、综合、直观等优点[18]。在本实验(实验3)中,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乙醇燃烧产物。实验用到的器材有: 威尼尔手持设备Labquest2、 CO2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燃烧匙、酒精灯和火柴;实验药品有: 无水乙醇(分析纯)。实验装置及步骤见图5。

3.2.2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在乙醇燃烧后,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设备检测到三颈烧瓶内CO2和H2O的含量迅速上升(图6中上图为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下图为相对湿度变化),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由原空气中含量约1000ppm最终上升到

约10000ppm,相对湿度由原空气的55%上升到83%。通过直接推理,即可推出乙醇的元素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见表3)。

实验证据直接推理

三颈烧瓶内CO2的含量迅速上升乙醇中含有碳元素

三颈烧瓶内H2O的含量迅速上升乙醇中含有氢元素

3.3  评析: 认识手持技术创新实验的优势

通过对比(见表4)我们发现,燃烧法检测可燃物元素组成的实验,需要注意两点: (1)要在密闭体系里进行实验,防止气体生成物逸出导致检测现象不明显的情况;(2)实验的方案务必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注重证据推理的严谨性。另外,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应用于产物的检测不仅具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推理严谨等特点,而且使实验由定性检验上升为定量检测,具有更多的学科价值。

序号收集产物方法检测产物CO2和H2O的方法优点不足

实验1  烧杯收集法检测酒精中碳、氢元素烧杯

(开放体系)澄清石灰水和

观察水雾装置简单现象不明显

推理不严谨

实验2  锥形瓶收集法检测酒精中碳、氢元素锥形瓶

(密闭体系)澄清石灰水和

观察水雾装置简单

现象明显推理不严谨

实验3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法检测酒精中碳、氢元素三颈烧瓶

(密闭体系)传感器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推理严谨

定量检测

4  教学反思

4.1  从证据推理角度设计探究实验——结论的推理更严谨

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只需按照教材中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因此很多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仍不清楚实验目的,也缺乏对实验方法的整体认识。本研究通过乙醇中碳、氢元素检测的实验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推理乙醇元素的组成,从证据推理的角度进行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和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设计好严谨的实验方案。

4.2  从严密逻辑推理角度改进实验探究方案——学生的思考更深入

在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新的、没有预想到的问题,使学生理解构思和实践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结束后经过书写实验报告,反思实验不足,再重新改进实验方案,变学生被动地操作实验为主动地设计实验和改进实验,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思维容量,培养了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4.3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进行物质组成的探究实验——现象的显现更科学

本研究使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对无水乙醇燃烧的产物進行检测,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数据可靠,操作更为简单,可重复性强,使推理严谨,同时让实验由定性检验上升为定量检测,根据数据的变化,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拓宽了探究的维度。基于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的应用,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空间,需要广大的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0.

[2]杨砚宁. 基于证据推理的科学探究: 实验、 评价及反思——以“铁钉锈蚀实验”为例[J]. 化学教与学, 2017, (2): 13~15, 33.

[3]沈兆刚. 证据推理让教学回归本真——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为例[J]. 化学教学, 2018, (10): 45~50.

[4][5]丁小勤. 例谈证据推理与实验探究的巧妙融合[J]. 化学教与学, 2019, (7): 92~93.

[6]王辉. “物质”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意识的渗透[J]. 教学论坛, 2019, (2): 11.

[7][14]胡巢生.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实验活动设计——以“定量研究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为例[J].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9, (8): 36~40.

[8]王宝权. 基于“证据推理”的二氧化碳复习课实验教学设计[J]. 复习研究, 2018, (12): 59~92.

[9]张旭东, 杨玉琴. 浅析“证据推理”在元素化合物探究教学中的应用[J]. 案例研究, 2019, (4): 45~49.

[10][15]杨硕宁. 基于证据推理的科学探究: 实验、 评价及反思——以“铁钉锈蚀实验”为例[J]. 教学研究, 2017, (2): 13~33.

[11]罗一方, 吴文中. 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创新实验——以实现常温下乙酸乙酯碱性完全水解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 (11): 28~31.

[12][16]周萍, 肖中荣. 基于证据推理增加分子作用力演示实验[J]. 实验教学研究, 2018, (7): 21~23.

[13]耿元元. 基于“证据推理”的化学实验实践研究[J]. 实验教学研究, 2017, (7): 93~94.

[17]黄碧芸, 钱扬义. 手持技术与化学整合的研究进展——以中国知网CNKI2003年至2010年文献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11): 95~101.

[18]钱扬义, 王祖浩, 陈建斌等.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 (7): 63~67.

猜你喜欢

乙醇实验探究
乙醇的学习指导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化学必修二 认识有机物——乙醇》教案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世界主要国家乙醇燃料生产情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