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朗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26邹金凤
【摘要】现代信息技術为我们教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的合理利用,不但能帮助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解决了教师自身朗读能力不足的问题,还丰富了学生朗读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提供了有力的途径,还为学生的朗读展示提供了多元的平台。
【关键词】信息技术;朗读教学;示范;能力;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5-0108-02
【本文著录格式】邹金凤.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朗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19(25):108-109.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标准中还特别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所以小学阶段中对于朗读的总体要求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中,朗读是培养“说”这种能力的最基本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口才交流能力,并且形成很好的语感,同时有利于小学生对课本文章的欣赏,感受到语文语言的美,也能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的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以下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要想尽快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起到了很重要的引领作用,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范读可以为学生的模仿提供范本,也为生动的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还让学生能更直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地学习普通话,每一个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发音对于他们来说都非常重要,口音也很容易就形成了。而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掌握什么朗读的技巧,对于朗读的训练完全靠模仿老师而习得。教师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范读,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模仿中学到如何正确发音、停连、变调、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等技巧。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然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我们的学校地处粤西山区,学生大都是农村的孩子,平时生活中听到的大多是粤语方言,老师和学生都很少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甚至有很多老师上课都还是用粤语方言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不规范,普通话表达能力较差,很难用较好的普通话词汇、语句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面对这样的困境,教师就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利用优质的多媒体朗读的展示等功能去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和训练。如教学有趣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第一次认真听课文录音范读,让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朗读基调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第二次播放录音范读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悄悄地跟着录音小声地读起来,这样,学生在随后自己朗读课文时也能模仿录音中的语气、语调去朗读了,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一大优点是可以反复播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录音范读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读音。如在低年级教学声母韵母的时候,教师可以重复地播放发音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看到发音的口型和听到正确的发音,这样就避免了一些老师自己发音不正确,反而给学生错误示范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声带疲劳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得到提高。所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好的朗读传递出的声音美、情感美,从而去模仿好的朗读,在不断地模仿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为朗读教学创设情境,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一)利用音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朗读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会选择比较单一的全班朗读或者学生个人朗读的方式去朗读课文,所以,学生朗读课文时往往只停留在流利地把字音读准确而已,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是把课文吼出来就算了,这样的读书声听起来是干瘪的,没有感情的。这样就导致许多学生往往进不了课文的情境中,课文中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学课文时我们应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读出感情来。音乐是渲染情境、创造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把音乐和美妙的人声巧妙地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调动朗读者的情绪,并与文章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朗读的兴趣。配乐训练朗读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教师只要在上课之前先搜集与朗读内容相切合的音乐,然后在教师范读或者学生练读的时候,适时播放就能把学生引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了。比如在教古诗词时可以选用一些悠扬清丽的中国民乐,在教散文时可选择一些悦耳动听的钢琴曲或班得瑞风格的轻音乐,在教童话时可以选择一些轻快的贴合内容的音乐。总之,我们只要根据教材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朗读课文服务,以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我觉得这是最有效的、最易操作的,也最常用的训练方式。例如在教学《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时,我在课前就精选并剪辑好一些春天特有的声音,比如清脆的鸟叫声、沙沙的小雨声、潺潺的流水声等,在朗读前先让学生安静地听,然后再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纯音乐,这样学生就能慢慢地进入到文中的情境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就能读出感情来了。这样恰当地运用音乐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和情感,还启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利用图片拉近距离,引发朗读欲望
多媒体的运用就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呈现画面是小学语文课堂常见的教学手段,直观的画面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直接的体会。因为生动的画面,艳丽的色彩,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着画面就可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语文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准备与课文重点句段相切合的图文,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教师再适时地进行朗读的引导,朗读的效果自然就出来了。如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对于文中所描绘的圆明园的风光美景和奇珍异宝是毫无感知的,所以我设计了配乐配画课文朗读这一环节。我先从网上搜集并下载相关资料、图片。上课时,我让学生看着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听着我的感情朗读,感受着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这样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就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了解到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壮观,拉近了历史的距离,也从八国联军那熊熊的烈火中感受到了耻辱,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三)利用视频调动感官,激发朗读热情
利用视频进行教学的优点是能将图、文、声、像等有机合成一体,以一种更生动有趣的形式去呈现教学相关内容,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據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合理适当地播放视频朗读资料,能极大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习的热情,为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在新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诺曼底号遇难记》电影开头的片段:在夜色正浓,薄雾弥漫的大海上“诺曼底号”正在快速地前进。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在讲到“诺曼底号”遇到危险,船上的人都在慌于逃生这部分内容时,我再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视频再配以急促的音乐,通过这样就给学生渲染一个紧张的氛围。在学生看完之后我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刚才看视频时的心情去读课文,这样,让学生进入了情境,随着配乐响起,学生朗读的热情也激发起来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朗读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和学习的途径
小学生好胜心强,也喜欢展示自己,所以单单在课堂上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这一形式是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现在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了。日常上课时,我会首先播放准备好的课文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大师的魅力,然后播放自己精心朗读的一段课文,这样的范读就能给学生一个学习和模仿的例子,读起来就能更好地把握要领了。在学生朗读时,我又会用手机把他们朗读时的声音录下来,读完后让他们马上回听。这样,学生们听着自己的声音,在大家的评议和教师的指导下,就能比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要领,还调动了学生主动表现自己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事半功倍的好事啊!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中小学很多班级都已经建立了班级QQ群、微信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把自己朗读课文或者课外美文的视频或音频发到QQ班级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博客之类的平台上,学生把自己的朗读成果传送到网络平台上来共享。在平时,我就比较喜欢定期在班级微信群里举行朗读擂台赛。例如在学习了新课之后,我就让学生们把自己朗诵得最好的一段音频或者视频发到微信群里,然后再让学生投票,选出这一篇课文的“朗读小能手”。这样坚持操作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实践证明,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让信息技术为语文的朗读教学开创一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