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定制的家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0-09-26胡优玄
胡优玄
[摘 要] 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也逐渐改变了长久以来社会对家政及家政人才的认识偏见。国家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家政服务业的意见,刺激了现代家政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一大批现代家政企业也开始涌现市场,急需大量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家政管理人才。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受市场欢迎的适应型、应用型、创新型家政专业人才,是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家政专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文章从新形势下家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家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基于校企合作的家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家政专业订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家政管理模式;订单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9-0030-03
2010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现代家庭观念的日益转变,我国家政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适应现代家庭服务业的迅速发展,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惠及城乡居民的家庭服务体系比较健全,能够基本满足家庭的服务需求,总体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家庭育儿养老服务的快速需求促进现代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带来了对现代家政服务管理的人才需求,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国办发〔2019〕30号),明确指出我国家政服务业有效攻击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和人民不满意等问题,必须加快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而现代家政服务的人才培养与供给就显得尤其重要,意见提出要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适当扩大家政服务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应家政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一 新形势下家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人口的大量流动,导致传统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家庭规模趋小,家庭结构简化,家庭成员流动性增强,家庭成员普遍走出家庭,进入其他各种社会组织,参与现代职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因此,家务劳动时间相对稀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滞后,家庭养老问题比较凸显,主要依靠家庭子女养老;加之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主要依靠父母,由此青年夫妇家庭面临赡养老人和教育子女的双重压力;由于二胎政策的放开,年轻夫妇对育儿的需求快速增长。据统计资料,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为16.15%,至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将达到21%,意味着我国将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将从2010年的1.5亿人上升到2050年的3.1亿人。2016年,我国总共有4.3户家庭,而有65岁老人的家庭大概8800多万户。因此,仅仅独生子女带来的育人养老的家政服务需求就非常大。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经营规模达到5762亿元,同比增长27.9%,家政相关从业人员总量已超过3000万人。
由此可见,家庭服务业有着非常庞大的就业市场,其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我国家政服务业普遍处于一种“小、散、差”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有效供给不足、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家庭服务质量低等突出问题,“雇主用得不放心,保姆干得不开心”,是我国目前家政行业发展的普遍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家政市场发展参差不齐,高端家政服务产品少、中低端家政服务质量不高,市场所能提供的更多是保姆、钟点工之类的初级家政服务人员,而精通现代家政的管理人才极其缺乏,这不仅是由于家政服务业的定位不高,也和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够充分,特别是对家政服务专业的认知偏见等原因造成的。显然,这与我国初步建成的注重生活质量的小康社会的需求不相吻合。
因此,要促进现代家政服务业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和跨界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家政管理专业,为家庭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培养专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家政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产业,以满足家庭的生活需求,同时,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调整产业结构。2019年9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3号)指出,社会服务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主动适应社会服务产业发展需要,设置家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老年医学、康复治疗学、心理学、护理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相关专业。每个省份要有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类专业,引导围绕社会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家庭服务业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人才做保障,发展家政教育,建设好高校家政专业,是实现家庭事务社会化和职业化,解决家庭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矛盾,培养专业家政服务人才的必要举措。
二 家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基于百色學院个案研究
全国已有9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家政学专业,其中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新设了家政学本科专业,也是国内最早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高校。而开设家政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有20余所。家政学专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招生情况不是很好,特别是对开设家政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误解很深,还停留在从事家政保姆之类的低端就业上。而家政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为政府、家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家政培训和家政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2011年获批家政学本科专业后,就遭遇了三年未招到一个学生的尴尬境地。2019年教育部两次发文,提出要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以适应现代家政服务产业链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现代家政服务的快速需求,家政学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带来了利好。
然而,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够清晰,以及传统培养方式和培养模式的不足,家政学专业的培养还存在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缺乏、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
高校家政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师资、实验实训条件的不足,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实践操作的平台和机会较少,导致学生的培养与行业的实际需求脱节,严重影响了应用型家政人才的培养质量。
2 家政专业实践基地不够、实践经费短缺
由于历史原因,家政学专业普遍被认为偏冷,招生不好影响办学经费的投入,普遍存在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用于建设实验实训场所以及拓展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同时,由于规模效应问题,合作企业的合作动力不足,尤其是对经费的投入就更不足,基地建设也只能停留在就业层面,过程培养的人力、精力和财力的投入基本微乎其微,从而也影响了家政人才的培养质量。
3 家政专业就业质量不高
家政专业就业不仅仅是数量问题更是质量问题,现有家政人才培养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同市场需要的高技能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相距甚远。缺乏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深度融合,培养既能直接从事家政服务又能从事家政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家政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百色学院-杭州众安集团家政专业“2+1”订单模式的个案研究
百色学院2010年获批家政管理专科专业,并开始首届招生,总共招生14名学生,其中男生4名,女生10名。2012年与杭州众安服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旨在“以实践推动教育,以教育指导实践”,合作培养应用型家政管理人才,打造家庭服务市场实用型人才,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目标。双方合作成立“众安家艺师订单班”,主要采取“2+1”的模式,“2”是指第一、二学年的学习培养地点在学校,主要由校方负责教育培养和管理;“1”是指第三学年的教学实习(包括岗前职业培训和顶岗实习)地点在众安集团所在地,主要由企业方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服务和职业操作指导,实施管理。众安集团负责根据市场情况和校方要求制定岗前职业培训和顶岗实习的计划,具体落实培训和实习的各项内容和要求,为学生提供职业操作指导和实习就业服务,学生培训期满通过考核后,众安集团负责给合格学员颁发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关的培训结业证书等,并根据双方签订的《就业安置协议书》组织合格持证学员前往众安集团就业。
2012年5月10日,家政管理专业2010级共14名学生前往众安集团培训基地深圳佳居乐家政培训学校接受为期45天的岗前培训。培训期结束后,学生前往杭州开展实践教学,毕业后即由众安集团安置就业,签订劳动合同。14名同学除两名女生因身体原因自主找工作外,其他8名女生,4名男生均由众安集团安排在相关企业就业。
从双方的合作来看,双方从生源招聘、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开发、优秀学生激励、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共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家政专业“2+1”订单班的顺利开展。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实验,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水平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和成效。但与此同时,由于校企合作还处在探索阶段,“2+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实操能力不足、管理能力缺乏、学生就业不稳定等诸多不足,需要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 基于校企合作的家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解决。校企合作为家政专业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将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深度融合。
(一)创新家政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由学校主导,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企业下单—学校接单—照单培养”的模式进行培养。家政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注重学生应用型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家政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做到培养目标对接市场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产业过程,搭建协同育人平台。“订单式”人才培养不仅增强了学校办学的开放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也为职业教育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百色学院探索并逐渐形成了“双元制+双园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中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塔型”的人才,为家政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
(二)创新家政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已经引起不同层次高校的高度重视,地方高校实践基地建设起步较晚,建设基础薄弱。合作培养企业能有效地解决实践基地不够、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为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家政专业“2+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地方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模式,应从校企合作的机制化、实践基地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学生实践与专业考证动态化、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制度化、实习基地管理规范化等方面探索家政专业“2+1”订单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在“做中学”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国務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国办发〔2019〕30号)明确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一批100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的家政企业。各地政府要大力支持家政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并且要给予租金的优惠。
(三)创新家政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互动的良好利益合作机制。应用型家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是要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更多更深层次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推进校企双方在“共建专业、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编教材、共研项目、共育人才、共享成果”等方面不断丰富合作办学的渠道、方式、内容,形成真正的产教融合关系,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格局。家政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要紧跟国家政策和企业行业发展新变化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构建协同育人多元发展平台,探索与完善订单班、送技术入企、引企入校等多样化的合作办学形式。
(四)创新家政专业学生的就业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因为企业的需求会使学生明白学习不为了考试而是关乎自身发展;另外,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活动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专业技能素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企业全称必须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按照企业需求投入相应的资源,对接行业标准和用人标准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精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同时,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家政人才的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机制,以此倒逼学校不断改革创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家政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叮波,吕曼秋,庞家主.新建应用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以百色学院经济与旅游管理系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09(08).
[2]孙冬梅.家政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7(01).
[3]张慧一.家政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8(10).
[4]李荣莲.高校家政学专业_校企家_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10).
[5]罗宏.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贡献、局限与完善[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8).
(责任编辑: 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