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2020-09-26周妍孜
周妍孜
【摘 要】《三十里铺》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它是一首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信天游曲调民歌,它的语言生动朴实,感情真挚,音调高亢悠扬,反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当时特殊的人文社会环境。本文先分析《三十里铺》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然后对雷佳老师、王二妮老师和陕北民歌合唱团演唱的版本进行比较,再由此延伸探讨如何对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等进行处理。
【关键词】《三十里铺》;艺术特征;演唱版本比较;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88-02
一、《三十里铺》的创作背景
《三十里铺》是我国陕北绥德县三十里铺村的一首同名爱情歌曲,由当地的真人真事编写而成,是陕北信天游曲调的代表性民歌作品之一。其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女主角凤英(四妹子)家与男主角郝增喜(三哥哥)家是邻居,二人在相处中,渐渐互生情愫,当时保守的社会观念并不支持男女自由恋爱,男方家庭对这门婚事坚决反对,凤英和增喜只好将对彼此的爱意深藏在心中。后来增喜为了保家卫国,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了八路军,在增喜临行之际,村民们都到村口的大路上为参军者送行,凤英对增喜依依不舍却不能与情郎互诉衷肠,凤英看着爱人即将离开村庄,她内心煎熬、不舍,但碍于人多眼杂,无法上前诉说自己的心意,只能远远地望着自己的心上人,将心事埋藏心底。作者常永昌目睹了凤英和增喜二人相识、相知、相爱及分别的过程,他们曲折的情感经历与深厚的感情给予了常永昌创作的灵感,于是他为这段爱情故事即兴创作了几段小曲,并以《三十里铺》为名。后来这首歌曲传唱到“鲁艺”的音乐工作者王方亮耳中,王方亮觉得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又极具地方音乐特色,歌词朴实无华却情感真挚,于是对歌曲进行收集整理与创编。上世纪50年代,王方亮将这首歌曲整理改编成一首无伴奏合唱歌曲,并亲临现场,指挥陕北民歌合唱团在北京进行公开演出。《三十里铺》别具一格的曲调、颇具戏剧性的情节,受到观众的热捧,自此之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风靡一时。
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征
《三十里铺》这首歌曲是一首信天游曲调的作品,曲调高亢、悠扬。歌曲节奏由抒情的2/4拍与活泼欢快的3/8拍交替进行,节奏转变与情绪的转换同步。《三十里铺》的歌词保留了陕北方言咬字吐字的特点,具有浓厚的陕北风格。
(一)曲式结构
该作品调式转换较多,由g徵五声民族调式转c宫调式再转为C徵六声(加变宫)调式,为带再现部的单三部曲式,为A+B+A,由三个独立的叙事段落构成,三个段落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阐述了这段爱情故事的起因、发展与结局。单从旋律的角度来看,三段的旋律几乎是完全重复的,但是却不会让听众感到单调,因为作者在B乐段运用了变奏的形式,将B乐段与其他两个乐段区别开来,A乐段与A乐段相比速度更慢,每一段的情绪都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变化。
(二)旋律、节奏特征
《三十里铺》旋律舒展、奔放。作为地道的陕北民族歌曲,其旋律具有典型的下沉特点,除陕北民歌“上行二度与下行三度”的旋律特征以外,整首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纯四度与五度音程关系的跳进。这种跳进的特点是直上直下,符合陕北人民奔放的性格特点。这种跳进运用于歌曲中,能更为顺畅地抒发情感。
第一乐段的节奏为2/4拍,节奏平稳,速度悠缓,交代人物、地点以及赞美家乡。第二乐段的节奏转换为3/8拍,较快的速度与主人公急切的心情相呼应,到段尾“三年二年不得见面”时速度突然慢下来,以速度的突变预示主人公情绪的转变。第三乐段回到2/4拍,速度比第一乐段更慢,抒发主人公说不出口的不舍之情。
(三)语言风格
《三十里铺》采用了大量当地方言。首先,在称呼上沿用了当地对年轻男女的称呼,例如用“三哥哥”、“四妹子”指代增喜和凤英,又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以及语气助词,比如“洗了个手”“灰个塌塌”,中间都加了“个”字,“三哥哥走了回来哩”的语气助词“哩”字等,以凸显陕北方言的语言习惯。其次,在字音上采用了当地方言的发音,例如“四妹子和了个三哥哥”的“和”字念“huò”,“他是我的知心人”的“我”念“ě”等。方言的运用保留了歌曲的民族风味,更能凸显作品中浓郁的陕北民族风格。
三、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目前《三十里铺》在演唱风格上有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唱法两种,本文将对雷佳(学院派)和王二妮(原生态),以及陕北民歌合唱团(原生态)这三个各具特色的演唱版本进行分析比较。
(一)雷佳演唱版本
雷佳老师演唱的《三十里铺》属于学院派唱法,也即接近现在所说的中国唱法,借鉴美声的先进歌唱技法,再结合标准的普通话、地方方言等中华民族音乐语汇,唱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民审美情趣的歌曲。这种唱法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有机结合,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结晶,既注重科学的发声,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作品的音乐风格。
雷佳老師在演唱《三十里铺》时,摆脱了传统民族唱法“高、尖、亮”的审美趣味,运用了丰富的头腔共鸣保证声音的圆润、柔和。在气息上,运用美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气息较传统民族唱法更深、更充盈。在语言方面,将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大部分歌词采用普通话的发音,又将一部分方言的字音和语调保留,例如“他是我的知心人”发音为“tā sì ě dī zhī xīng réng”,以及将“路”念“lòu”、“下”念“hà”等,使作品既保留了陕北民歌风味又具有时代性,符合当下的审美情趣,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二)王二妮演唱版本
王二妮老师是原生态唱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所演唱的《三十里铺》是较原汁原味的陕北音乐风格。原生态唱法的发声位置是在人体的胸腔处,是一种源于自然声的发声方法,也是最原汁原味、没有经过太多修饰的民间歌唱形式。
王二妮老师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声音通透、明亮、极富穿透力,歌腔自由舒展、高亢奔放,情感真挚,直来直往。在语言上,大部分歌词都采用方言的形式进行演唱,更注重声音的自然、流畅,以及情感情绪的表达,让观众听到的每一句都源自于演唱者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意,整首歌曲洋溢着陕北地区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陕北民歌合唱团版本
陕北民歌合唱团所演唱的版本是最经典的,《三十里铺》也正是通过陕北民歌合唱团在各地的巡回演出,才传遍大江南北。陕北民歌合唱团是1952年王方亮等音乐家组织建立的一个合唱队伍,合唱队员都是音乐工作者们走乡串户从陕北的青少年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并在这些青少年进入合唱团以后对他们进行文化、音乐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为了保证陕北民族风味的纯正,还特意请来了绥德当地的民歌艺人为合唱团进行授课。1954年,在向中央歌舞团和文化部的汇报演出中,陕北民歌合唱团所演唱的《三十里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当中有一位出色的女領唱——马子清备受瞩目,她所演唱的《三十里铺》细腻、自然、极具陕北民歌风味,但是却丝毫听不出雕琢的痕迹,无论是演唱技巧还是歌曲风格的把握,都接近完美。
陕北民歌合唱团演唱的《三十里铺》采用的是无伴奏合唱形式,开篇由人声吟唱主旋律作为歌曲的引子,以人声合唱作为歌曲的伴奏,运用的是混声唱法进行演唱。第一段以领唱为主,合唱作为人声伴奏,领唱马子清老师平铺直叙地将故事的人物、地点、事件进行呈现,采用平腔唱法,偶尔穿插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方式,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陕北民歌的特色,突出了陕北地区自然朴素的乡野特点,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第二段以合唱作为主旋律进行演唱,与歌词第二段是用第三人称(乡亲们)对凤英进行劝说相契合,丰富了剧情与人物间的对话,采用平腔唱法和陕北方言演唱,还原了当时的场景。第三段回到以领唱为主旋律,人声的混声合唱作为伴奏,这一段突出女主角凤英内心的不舍与煎熬,段尾运用人声合唱对最后一个乐句进行重复,仿佛是人们看完整个故事以后的叹息声,使歌曲余韵悠长,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四、《三十里铺》的演唱处理
(一)方言的韵律
这首作品是陕北民歌,要想在演唱中突出陕北的民族音乐风格,尤其要注重歌词的语音语调,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演唱,要注意表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字音、咬字方式,以及颇具特色的衬词,以此呈现出更地道的陕北音乐风格。陕北方言里要把“我”读成“ě”、“面”读成“miè”,要把前鼻音念成后鼻音,例如“知心人”的“心”读“xīng”、“人”读“réng”,“村”要读“cēng”。还有衬词的应用,例如“提起个家来”“洗了个手来”的“个”和“来”,“三哥哥走了回来哩”的“哩”等,衬词的运用使得歌词既工整又能突出地方语言的韵律。
(二)心理、情感的把控
《三十里铺》由旋律相同,但速度与歌词不同的三个乐段组成,以女主人公的视角诉说故事,因此在演唱中应采用角色代入法,注重女主角心理活动的刻画,以及随着剧情发展女主角的情绪转换。歌曲的A乐段以陈述的语气诉说了人物、地点、故事的背景,情绪平和,在演唱“四妹子和了个三哥哥”时,应带有少女的娇羞,而之后唱到“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时应略显失意与忧愁。B乐段速度快,突出转折情节,得知了心上人即将上前线,在演唱中应运用急切的语气与激动的情绪,需要充足的气息与饱满的音量,这一段的反复乐段可以看成是女主角为安慰自己三哥哥还会回来而唱,由此突出凤英对三哥哥的深情。A乐段速度比第一段更慢,要着重突出凤英不舍而无奈的心情,面对爱人即将远去的情景,凤英爱在心却口难开,内心满是对三哥哥的依恋、不舍,却又因为在众人面前不得不压抑自己。
参考文献:
[1]吴佳贝妮.论陕北民歌的演唱特征与艺术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汪晨玮,何洋.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J].艺术评鉴,2019,(16):34-35.
[3]徐伟.论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演唱技巧[J].戏剧之家,2017,(14):72.
[4]张如.论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演唱技巧[D].吉林艺术学院,2016.
[5]白宁.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经典演唱的审美审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34(01):110-115.
[6]张文丽.浅谈<三十里铺>的演唱要领[J].才智,2014,(34):327.
[7]强东红,陈春莉.简论民歌的保护与发展——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演变为例[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12(02):3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