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创新教学策略在课例中的实践运用

2020-09-26梁志超

求知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教学情境立德树人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综合性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道德水平。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健康生活素养培养为例,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以致用创新教学策略,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感受课堂教学的快乐,显示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特色与魅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学情境;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7-0071-0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尚存在不足之处,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

一、树立立德树人理念

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中,若是想要提高教师的劳动乐趣,不再将上课当作是枯燥的义务,就需要引導教师走上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教育工作中的能手。教师应该逐渐提高专业化的水平,仔细分析德育中出现的问题。专业的视角来源于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应该随时进行充电,通过阅读、参与教育讲座、研讨会的模式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对当今教育形势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活动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与思维,以学习的态度应对班级中的各种问题。例如,我校一个班级,由于个别学生在上课时时常违反课堂纪律,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讲述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时,重点讲述了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进而延伸出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令人惊奇的是,平常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居然主动参加,并且获得了优秀的名次。所以说,教师应该积极大胆地实践新想法,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育工作,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同时,教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其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学习先进的知识内容,与时俱进。此外,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养,为学生做表率[1]。教师应该优化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在言传身教间展现自身的魅力,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师应该拥有充足的德育理论知识与优秀的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伙伴,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教师应该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工作,增长见识;教师需要多参加科研活动,积极思考,提高班级建设的水平,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德育教学环境。

二、适时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需要适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有效的方式,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优质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增强对课程内容的认同感。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模式。例如,通过有积极寓意的情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相关片段,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出社会现象,在课堂中引入社会热点,充分调动学生谈论的积极性。此外,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主动学习而获得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师需要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以及生活中的小事,将其作为课堂创造的素材。例如,对于“该不该扶老人”的社会热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从扶和不扶这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演绎,对事件进行真实的呈现。生动有趣的肢体语言可以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教师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各类问题与现象出现的原因,讨论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以及探讨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情境进行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意识,深刻意识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身的言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样,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真实的情境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教学情境中获得某种启发,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核心素养。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更能把握课程的重点,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做更好的自己。

三、科学设定学习目标

科学的学习目标可以让教学方向变得明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目标都有自身的价值,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教师需要制订总体的教学方向,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不断地实现小目标,从而逐渐实现整体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角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做人当自尊”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综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与了解自尊的定义,掌握树立自尊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具有自尊的生活态度,使其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难题。

在学习“绿色上网”时,学生需要深入分析文章内容,梳理与总结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对网络语言和网络交往形成正确的看法,充分了解网络的两面性等特点。同时,学生要制订正确的学习目标,其中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等。学生需要正确使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通过先进的网络传播方式,学会正确地辩证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网络交往中,学生要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这样才可以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在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需要遵守网络规则,理性看待网络中的内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养成基本的评价能力。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可以根据身边发生的小事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掌握真正的技能[2]。

四、返璞归真回归课堂

根据新课程改革内容指示,新型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在课堂上不能再单一地采取教材分析讲解法授课。教师也不能将自己作为课堂上的绝对掌控者,而应遵照新课改指示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并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发挥引导作用,避免学生自主学习时走弯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体会法律与社会道德的作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例如,在教学“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时,教师可以以小明同学一天的经历为线索。早上当闹钟响起,母亲准备好了营养丰富的早餐,展现出家庭保护。之后,小明在学校看到了校园应急演练的疏散通知,路过操场时又发现检修人员正在检修设施,展现出学校保护。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出黑板报,主题内容是建设和谐社区,展现出政府与社会的保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只有让学生回归生活的本真,才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其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积极融入社会生活中,扩大学习的范围,升华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其养成动手探究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五、探究创新教学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具体的教材内容为蓝本,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转换他们的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例如,在授课中融入微课的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微课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理念。一般情况下,它是以视频为载体,同时集合图片、声音、文字等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微课的时长在5分钟左右,灵动有趣的动画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时,教师从“法律在我们身边”和“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两个部分入手,制作相关的课程内容并上传到网络中。学生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行观看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主题自由地选择教学素材,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实施情感教育方法

情感教育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两者构建交流沟通的桥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充分发挥德育学科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教育能够活跃气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语言表达,抒发内心情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教师在准备课程内容时,充分借鉴情感教育的优点,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筛选符合课程主題的情感素材,然后制订科学的课程规划,明确好需要传达给学生的思想精神,切实加强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度。同时,教师在选取情感素材时,要提升德育知识的储备量,确保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的交流。需要注意的是选取的情感材料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情感表达的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在学习“遵守公共规则”这一单元时,教师向学生列举某些因不遵守秩序与规则所引发的安全事故,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健康生活素养培养中,教师需要树立德育理念。同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章柳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EB/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6):98.

[2]王成美.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9(13):1.

作者简介:梁志超(1965— ),女,吉林长春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教学情境立德树人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