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情志教育”的尝试

2020-09-26韩子亮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志教学策略目标

韩子亮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和创新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心中的永远不变的话题。

在国外,课堂教学改革侧重在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上,过分强调了“意欲向前”文化思想,导致了人际关系淡薄,甚至冷漠的状态,不利于团结、和谐、高效课程的建构,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内心的学习潜质。

在国内,许多教育家、教育同仁从中国文化特色出发,提出了一些有关知识与情感同时培养的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梁漱溟提出的“情志教育”,但他们缺乏一定的实践研究,理论性较强,实践研究性偏弱。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六大学科核心素养。“情志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志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这样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动力,培养学生的志趣爱好和情商都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对实施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之路。

一、教学策略的界定

“情志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实验探究中,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真正“动”起来,“享”受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情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情志教育”是尊重学生和学校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实验室,让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探究,实验创新的一种具有实效的教学策略。策略重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自我检测等多方面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教学模式,课堂上通过学生“自学”“互学”“展学”三大特征,体现高效课堂的“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两个核心。“情志教育”教学策略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各个环节层层递进落实。

1.制定导学案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预设的教学目标编写,形式多样,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基础知识填空和自我检测三部分。首先教师根据课堂所制订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制订出具体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编写相应的导学案和自我检测,都以基础知识填空的模式发放给学生;而教师根据编制的导学案,制订出相应的正确答案,挂在每台电脑上。主要让学生课前完成,然后教师统一批阅,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确定新的教学目标,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2.学生课前自学

学生课前自学包括了个人自学和互学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学”

利用导学案或平板电脑首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记录在册,从而学生明确了课堂学习的目标。

第二环节——“互学”

“互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有效地进行分组,选出组长一名,组员2~3名,作为课堂学习的实体,并采用有效的奖励办法激发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课堂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组内或组间同学的讨论交流,互相解答答案,甚至进行答辩,从而碰撞出思维火花,汇集成学生普遍存在难点问题,教师根据问题进行板书“问题集锦”展现给学生。

3.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准确性。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尊重了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才有实际意义,落实的效果才好。“情志教育”教学目标是在学生自学和互学基础上现场制定的,这样教学目标才具有针对性,落实的效果才好,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4.确定课堂活动内容

课堂活动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事先让学生组内和组间互相交流帮助。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教师相比,他们更能融合和接受。然后教师根据组与组之间存在的共同的问题,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互动,或“问题再现”或“实验探究”,共同探讨学生还未解决的实际问题。

5.学生评定

学生评定分为多元评价。组长、同学、教师和自己组成评价团队,分别从课堂纪律、课堂积极性、课堂知识掌握度、合作探究意识等多维度进行评价,从而使得评价更客观真实。

6.课堂检测

最后根据课堂的学习,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利用电脑设置不同层次的检测试题,分成A和B卷,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每道检测题都紧跟上答案,便于学生再次发现自己的薄弱的知识点,深层次的分析、讨论、交流、纠错、落实,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落实达标。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组长的具体指导下,彼此合作探究,完善知识,寻找自己组存在的共同问题,等待教师或同学的指点。

“情志教育”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数字化教学,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信息技术很好地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这一教学策略具有课堂容量大、学生动手动脑多、小组合作意识强、学生实验探究欲望高等优势,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三、效果比对

1.“情志教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好的学习方式可以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好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比如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意识、实验探究能力等。“情志教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师友关系”,互相幫助,彼此交流,合作探究,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例如初中学生学习《碱的化学性质》三步学习如下:

2.“情志教育”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

“情志教育”彻底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变成了“师教生” “生教生”“师生互教”三种主要模式,教师真正成为了课堂实施的“导演”,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课堂成为了学生的“多言堂”。

3.“情志教育”凸显了长足的优势

笔者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比,学生的化学成绩、课堂学习品质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化学学习成绩对比如下:

(1)优秀率。期中检测中优秀率为22.88%,期末检测中优秀率为36.12%。

(2)及格率。期中检测中及格率为49.15%,期末检测中及格率为60.05%。

(3)平均分(满分80分)。期中检测平均分为48.74,期末检测平均分为58.76。

爱因斯坦说:“用富有活力的表达和知识去唤醒乐趣是教师的至尊艺术。”教师在课堂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和自由,让他们去探究与讨论、交流、比较、补充,互教互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情志教育”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情感交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猜你喜欢

情志教学策略目标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