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季之美》教学纪实

2020-09-26李文斌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圈画萤火黎明

李文斌

教材分析:《四季之美》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章。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独特的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300多个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写景课文,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写景文章必然离不开感受、情感,体会“情”很重要。因此,“读”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精髓,更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生命线。用心用情地去读,读出语言文字的灵动,才能教出本单元阅读文本的个性与特色,才能充分将本阶段“读”的目标落实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生词,其中会写生字“黎”。

过程与方法:通过美读课文,体会作者视角的独特之美。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熟读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细腻的笔触,选材视角的独特,意境中独特的韵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2.通过四季“独特之美”这一中心,初步感知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题发挥,赏四季独特,圈画中心句,感知散文“形散神聚”

师:今天咱们共同学习一篇散文《四季之美》。文章的题目,就是一双欣赏四季变化的眼睛。(板书课题。)春夏秋冬化为四季,缓缓地读,读出变化的过程……(指向板书“四季”。)

(生缓缓地读,唤醒四季交替之感。)

师:春夏秋冬美景各异,想象着读,眼前浮现出美景……(指向板书“美”。)

(生想象着读,浮现四季各异之美。)

师:通过这双欣赏四季之美的眼睛,你联想到哪一个季节的美?

生1:让我联想到冬天,哈尔滨冬天飘飘洒洒的雪花很美!

生2:我想到秋季满眼金黄,硕果累累的美!

生3:我想到夏季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一片荷塘里面盛开着许多荷花……

师:真好!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寻找四季中的美,并圈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生自由朗读。)

师:最美不过读书时!你们读书的样子就很美。作者眼中的《四季之美》美在哪里?画出每段的中心句。将这中心句整齐地排列在屏幕上,就像一首工工整整的诗,让我们一同整整齐齐地读……

(生齐读。)

师:你看,作者眼中春、夏、秋、冬始终在变,黎明、夜晚、黄昏、早晨在变化,唯独什么没有变?

生:“美”没有变。

师:不论四季怎样轮回,不管时间怎样挪移,作者心中的“美”始终未变!如果让你写一个季节的美,你会写哪个季节的景物?(板书:美。)

生1:我会写夏天。夏天大家都知道,天气会很热,坐在大树下面乘凉,可以享受夏天难得的阵阵清凉。

生2:我想写冬天漫天飞雪,整个冬天银装素裹。

生3:我想写冬天的美,可以堆雪人,可以打雪仗,可以抽冰尜……做很多的游戏。

师:我们北国的孩子对冬天都是情有独钟的。我们的作者就很有趣,她在写每一个季节的时候写了……

生:黎明、夜晚、黄昏、早晨。

师: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們在写作文的时候都会写,比如春天最美的是花儿,夏天最美是荷花……但是作者却换一种角度来写春夏秋冬的美,作者写的是时间段。

二、仰望春黎,感“黎明”之间,品细腻语言,体会色彩变化之美

师:作者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将这每一句中心句对应着送回到季节中,谁来读?(板书:独特。)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真好!声音好听,读得正确。春天最美的是——

生:黎明。

师:这个字猜猜念什么?(出示小篆“黎”字。)

生:“黎”字。

师:这个“黎”字是本课要掌握的一个生字。我们来写写这个字,上部“禾”字捺变点儿,中间撇捺舒展,拖住上面,盖住下面,最后一笔写成点。(板书范写“黎”字。)

(生对照书写。)

师:“黎”是指结满籽实的禾穗,右面是一把刀,表示收割。本意是指收割土黑色的黍米,古代与“黧”相同,组词“黎黑”,“黧”表示“黑”。春天最美是黎明。你发现什么独特之处?

生:我发现作者眼中的黎明是一点一点变化,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这些颜色都在变化,有不同的韵味。

师:真好!颜色变化才有美,颜色丰富也是美,请你读出这变化。

(生读出颜色变化的美。)

师:你瞧!看似“黎明”是两个字,离得很近,这更是一段时间,这“黎”是“黑”,这“明”是“亮”,如果“黎”在地平线,那“亮”是太阳到达的位置,这两个字之间,你看到——(播放课件。)

生:我看到太阳缓缓升起照亮了整片大地。

师:掌声送给她,黎明就是一个过程,这过程就在——

生:太阳在缓缓升起,颜色在慢慢变化——

师:那是一种动态的美。咱们合作着来读一读,感受这种动态的美。

(师生合作朗读,感受黎明之间色彩的变化。)

师:一点一点……微微……你感受到了——

生1:我感受到了天空颜色在变化,颜色越来越深。

生2:天边那一点一点,一方面是颜色的变化;另一方面连起来读,画面很有立体感。

师:读书就像赏画,让我们一同欣赏这变化的黎明。

三、走进夏夜,绘三种夜色,赏萤火飞动,感受明暗对比之美

师:仰望春天的黎明,转眼置身夏日的夜晚。请同学们朗读夏夜的独特,寻找作者眼中夏夜独特的景物。(板书:夜。)

(生自由朗读,圈画独特的景物。)

师:你圈画了哪些独特的景物?

生1:我圈画了夜晚时分漫天飞舞的萤火虫,特别的美。

生2:我圈画了作者笔下描写了三种夜晚,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师:侃侃而谈中表达了你对夏夜独特的喜爱。孩子们,当把你们发现的独特景物汇聚在一起,这夏夜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情景朗读。)

情景一:作者曾置身于这样的月夜,月光如水,月色如银……

生: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师:这“固然”是一种肯定的语气,你来读。

(生强调“固然”,朗读。)

(生想象“固然”月夜的样子,朗读。)

情景二:作者曾伫立在漆黑漆黑的夏夜,萤火飞动,翩翩起舞……

生: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翩翩飞舞。

师:“翩翩起舞”的身姿是轻盈的,你来读。

(生语气轻缓地朗读。)

师:翩翩起舞萤火,飞动的夜是“漆黑漆黑”的,你来读。

(生强调夜的漆黑,加重语气读。)

情景三:作者也曾来到这蒙蒙的雨夜,撑伞凝望,点点萤火……

生: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师:那一两只萤火,轻轻柔柔的……你来读。

(生语气轻柔地读。)

师:那夜晚的细雨,丝丝绵绵的……你来读。

(生语气轻缓地读。)

师:孩子们,就像你们的发现一样,这是一天的夜吗?这是一种夜吗?

生:不是,它是三种夜。

师:圈出这三种夜。

师:这是夜的集合呀!这是整个季节作者都置身在夏夜欣赏不同夜色的美。这几种夜分别是——

生:月夜,暗夜,雨夜。

师:整个夏天的夜晚作者都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将这夜连起来读。

师:这夜是……(课件出示:月夜圖。)

生:明亮的月夜。

师:这么美的夜,作者只用了三个字——

生:固然美!

师:固然美就是——

生1:非常美。

生2:当然美。

师:是的,那是肯定的,那是必然的,那是不容置疑的。尤其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面,读(情景朗读)——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那飞在青云端的玉盘。

生:固然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那松山上泉石上的明月。

生:固然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无论你身在哪!只要皓月当空——

生:固然美。

师:固然美的月夜,这么美的月夜,多好写呀!为何作者如此吝惜笔墨,只用三个字,不多写一点呀!

生1:明亮的月夜,古人已经写得很多了,作者要着重写一写暗夜和雨夜。

师:走进这“暗夜”和“雨夜”的独特,你来读。

(生朗读。)

师:孩子们,你听!你发现这夜的独特之美了吗?

生2:暗夜很黑,但也有无数的萤火虫在翩翩飞舞,即使夜很黑,有了萤火的光亮显得格外的美丽。

师:如果夜是黑的,少了萤火,美吗?

生:只有夜,少了萤火的光亮,夜就不美了!

师:如果夜是明亮的,加了萤火,美吗?

生:明亮的夜,萤火虫的光就不显得亮了。

师:只有两种事物,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你才能被这夜色所吸引。读出这对比出来的美。

(男女生对比朗读。)

师:这三种不同的夜,作者用什么关联词语将它们连在一起的呢?

生1:作者用“固然”“也有”“即使……也……”连接了三种夜。

师:三种夜作者通过三个关联词语,紧密地链接在了一起,让我们一起把这夜的链接,夜的变化,夜的丰富,伴着音乐一起欣读。

(生配乐朗读。)

四、秋日黄昏,望归鸦雁徙,听风声虫鸣,感受心随景动之美

师:望过春色,赏过夏夜,夏与秋之间,或许是一转身的距离。一起走进秋日的黄昏。请同学们朗读秋日的黄昏,圈画其中独特的景物。(板书:日。)

(生朗读圈画。)

师:分享一下你圈画的独特景物。

生1:我圈画了“夕阳斜照”“点点归鸦”。

生2:我圈画了“成群结队的大雁”。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这独特的黄昏里面作者写了许多独特的景物。

课件出示:夕阳斜照、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成群结队、比翼而飞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心旷神怡

师:请你将这些词语分分类,再请你来读。

课件出示:

夕阳倾斜   夕阳西沉   夜幕降临

点点归鸦   急急匆匆

成群结队   比翼而飞

心旷神怡

师:读着读着,你会发现着夕阳的位置……

生1:我发现夕阳在慢慢地降落,一直在运动。

生2:我发现作者描写关注到了夕阳的变化,夕阳在运动。

师:这夕阳是大的背景,在这大背景中还有哪些景物在运动?

生1: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在比翼齐飞。

生2:归鸦在动,大雁在动……

师:大雁一会儿变成——

生:一会儿变成一字,一会儿变成人字。

生1:我发现了点点归鸦,在秋日黄昏的天空中,在夕陽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美,即使是到了夜晚,耳边有风声、虫鸣也令作者听起来愈发的心旷神怡。

师:掌声先送给她!孩子们,作者笔下秋日的黄昏美景都在动。尤其“归鸦”,我们都听过“枯藤老树昏鸦”。乌鸦的叫声——

生1:乌鸦叫声很凄凉。

师:是的!作者为何还用“动人”来形容它?

生2:我知道乌鸦有反哺的习性。

师:这份美不仅源于作者文字描绘的画面,更源于你们对作者内心的触摸。把这些独特的事物送回到文章中,印刻在脑海里……

(课件:填空背诵秋天的黄昏。生朗读背诵秋日的黄昏。)

五、置身冬晨,炭火对霜雪,冷暖相映衬,感受闲逸心境之美

师:转眼间,到了我们最熟悉的季节。(板书:晨。)

小组合作:用心朗读冬之美,圈画作者心动的事物,体会动态的美,简单批注,再和同桌说一说这独特的美。

(生默读圈画,小组合作学习。)

生1: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都会写它的好,而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写到了“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前面写的都是高兴,而后面写到了扫兴……

师:会读书的总能见到独特之处,你觉得在高兴之余,加入“扫兴”更衬托了什么?

生1:更衬托了作者喜爱冬日的早晨,更凸显了心里的高兴。

生2:我发现了作者写了三个早晨,有落雪的早晨,遍地银霜的早晨,无雪无霜凛冽的清晨,还有作者闲逸的心情。

师:守着这暖,在美的冬晨里,作者是什么心情?

生:闲逸。

师:在这么美的冬晨,作者可能会说些什么?

生1:多么美丽的景色,有炭火陪伴,冬天的早晨多么惹人喜爱呀!

师:让我们走进作者其人。(课件:清少纳言介绍。)

师:从书中老师又找了三段文字,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在这本书里面,你会发现出现最多的一些词句。

(课件出示《枕草子》和三段选文。)

生:有趣和美。

师:《枕草子》一共300篇长长短短的散文集,出现了400多处美和有趣。你觉得只是这夏虫和四季美有趣吗?

生:我觉得是作者用独特的眼光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生:作者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师:是的,心美,一切皆美。你们也有这样发现美的心灵。

六、美入心画,忆身边景致,仿课文语段,书写自己眼中之美

小练笔:

仿照课文,尝试用动态描写,用几句话写一写你眼中的美好的景物。

(生小练笔。)

师:美需要时间去发现,更需要机会去表达。邀请几名同学分享笔下的美好景物。

(学生朗读分享小练笔。)

师:喜欢你们笔下那独特的发现。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之美》只属于清少纳言自己,正如你们笔下的美也只属于你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方式,重温《四季之美》。(课件出示诗文。)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天空泛白染紫红。

夏天最美是夜晚,一闪一闪萤火虫。

秋天最美是黄昏,归鸦群雁听虫鸣。

冬天最美是早晨,手捧炭火逸心情。

世上最美是心灵,留心发现好眼睛。

师:不要在都市的快节奏生活里,忽略了我们身边的美,这节课上到这里。

猜你喜欢

圈画萤火黎明
黎明之光
黎明之子
美若黎明
注重方法渗透培养阅读能力
黎明
萤火
月下萤火,照亮一纸寂寞
萤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