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分析

2020-09-26许堃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初中

许堃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课程设置上也更加注重全面性和发展性,这一点在初中课程设置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自2016年9月1日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课本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面对新教材,教师在思考如何对其更好的把握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之前,首先应对该教材的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道德与法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教学理念也在持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整合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家庭的最新需求,所以相比其他学科更需要时刻走在事态发展的前沿。这也就决定了它的教材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修订才能更好的符合时代的发展,体现国家的意志。

一.新教材具体内容解读

(一)新教材的总体设计

新教材在总体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一依据、一线索和一中心”。一依据就是指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初中学生实际的生活为基础,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一线索”指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社会圈逐步扩大,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转换角色、适应角色并融入其中;“一中心”是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教学始终围绕国家意志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中心开展。在此基础上,还要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以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并处理好生活逻辑、教学逻辑以及教材逻辑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凝练三个年级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知识的有机融整。

总的来说,新教材遵循了人的德行发展规律,让初中学生从熟人圈逐渐向生人圈过渡,从最开始的“我”,发展到“学校”、“社会”、“国家”,最后到了“国际”层面。它是由自我出发,再回到自我,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体会在各种关系中的自我发展,像是“我”与“自己”的关系、“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及“我”与“世界”的关系。

(二)新教材的知识框架

新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册。除了九年级下册只有三个单元,其他五册都设有四个单元。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新教材伴随着初中学生生活空间的逐步扩展以及道德情感的螺旋上升,展现了学生们从“小我“到”小爱“、”大我“到”大爱“的过程特点。在七年级的新教材中,主要体现了“我“与”学校“的关系。在八年级的新教材中,初中学生的生活圈从“学校“扩展到了”社会“,主要体现了”我“与”社会“的关系。在九年级的新教材中,初中学生的生活圈从“社会”逐渐扩展到了“国家”,再从“国家”扩展到“国际”,所以,在九年级的新教材中,不只是“我”与“国家”的关系,还有“我”与“国际”的关系。

无论是七年级教材的“我”与“学校”,还是八年级教材的“我”与“社会”,抑或是九年级教材的“我”与“国家”,每一年级、每一册都加强了法治教育内容,甚至把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此外,新教材还新增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更新了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法治教育”与“德育”并重的特点。

二.新教材的新教学

新教材无论是在内容、语言、插图还是设计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同时,也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更好的把握新教材,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成了关键问题。下面我将就我对新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学的认识谈谈我的看法。

(一)准确把握教材

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但是光有教师和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中间媒介将二者联系起来,这个中介就是教材。教材是国家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而制定的,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新教材和旧教材无论是在知识体系还是内容选材上,甚至是在活动类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通读教材,准确把握单元、课、框内容之间的联系,更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精读教材,熟练掌握基本教学内容,梳理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最后还要熟读教材,准确而熟练的分析教学内容。真正做到“读透教材”、“读懂教材”、“读通教材”。且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的语言更生活化,且在不同年级注入了法律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合学生们提出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又要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严谨与严肃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课上,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位居第一位,因为该课程的追求就是最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学到的法律知识维护自己、他人以及国家的利益。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以新颖的教学手段、更贴近初中学生生活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法律知识基础,多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

(三)更新教学理念

相比旧教材,新教材的法治教育内容更为细化,从新教材的名称“道德与法治”就不難看出,此次修改是将德育与法治教育并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法治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法制素养,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积极储备法律知识。因为法治教育本身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法治观念,不及时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将很难准确的把握教材,更不能在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法律知识,甚至有可能错误的理解教材,导致教学失误的现象发生。

(四)实现多样教学

新教材相比旧教材,注入了许多新的血液,其目的除了要将学生们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以外,还希望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观点教育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可用的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在教材的活动探究环节,相比旧教材,新教材活动探究中的内容增添了许多新的模块,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的选取可利用的资源,这样既增强了书本上理论知识的说服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学会用学到的法治知识保护自己。

四.总结

《道德与法治》强调要以初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且更符合时代的发展,其新注入的法治知识,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作为沟通教材与学生的关键桥梁,只有在准确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站在法律的视角为学生们解疑答惑,同时,为了提高教学实效,还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悦纳知识,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灵活的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M].

[2]施良方著.课程理论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08.

[3]潘建兴.浅谈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42-43.

[4]卜玉洁.初中政治新教材教学内容落实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8.

[5]于振鲁.初中《道德与法治》与《思想品德》新旧教材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初中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