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美显在MR检测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9-26吴湛铭
吴湛铭,张 戈
(广东同江医院 广东 佛山 528300)
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我国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多数的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普遍预后效果不理想[1]。因此早期准确诊断肝癌、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因其具有的无创、准确、便捷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中,尤其对肝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普美显是一种新型磁共振肝脏检测显影剂,不仅含有肝胆特异性对比剂的的作用,也具备非特异性细胞外对比剂的特点[2]。本文将对在MR检测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和肝癌的鉴别诊断中应用普美显的效果展开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和CT扫描发现肝硬化中肝内结节,同时排除既往肝脏手术史、肝脏转移瘤、对比剂过敏、磁共振检查禁忌症、妊娠哺乳期妇女等情况。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0例、2例;年龄在46至72岁之前,平均年龄(58.47±2.29)岁。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了本研究。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设备为3.0T MRI扫描仪,选取16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并将线圈中心放置在肝脏处,采取呼吸门控。磁共振平扫序列为FSET2加权,TR设置为2000ms,TE设置为93ms,层厚设置为3mm。3D VIBE序列,TR设置为3.96ms,TE设置为1.41ms,层厚设置为4.5mm。普美显增强扫描:从患者外周静脉团处注射对比剂,总剂量为0.025mmp1/kg,注射速率为每秒2ml,完成注射后立即使用20ml的0.9%氯化钠溶液对导管进行冲洗。进行常规三期增强轴位3D VIBE全肝扫描,指导患者憋气,共进行6次扫描,每次扫描8秒,在静脉注射对比剂8分钟后再采取横断位扫描和冠状位脂肪抑制3D VIBE扫描。完成所有检查后,全部患者均在一个月之内进行手术并进行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全部32例肝硬化患者通过磁共振平扫和常规三期增强扫描后发现102个肝硬化结节,其中82个为肝硬化再生结节,20个为肝癌。最终病例结果显示28例为肝癌。而普美显增强特异期扫描发现25个肝癌。可见普美显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89.29%)高于磁共振平扫和常规三期增强扫描的准确率(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普美显增强扫描和磁共振平扫、三期增强扫描的准确率对比[n(%)]
3 讨论
普美显在临床也被叫做钆塞酸二钠,通过将乙氧基苯甲基添加至Gd+DTPA分子结构中而形成[3]。普美显一方面具有与其他钆类造影剂一致的动态增强成像作用,静脉注射时间后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其中一半左右的剂量会被肝细吸收[4-5]。因此在T1增强扫描时,正常的肝细胞表现为高信号,而其他结节型肝癌病灶由于肝细胞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无法吸收足够的普美显而导致增强效果较少或者没有,呈现为低信号。欧洲在2004年率先批准并使用普美显,我国于2011年时经过批准上市。
从病理学的角度看出,肝硬化结节在转变为肝癌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再生结节、异型增生性结节和肝细胞癌。在这之中再生结节属于良性病变,异型增生性结节也就是癌前病变。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在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上,普美显增强扫描(89.29%)高于磁共振平扫和常规三期增强扫描,表明普美显增强扫描对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和肝癌具有较高的价值。这是因为肝硬化结节中都是具有正常功能的肝癌细胞,而肝癌细胞吞噬功能减弱,对于普美显的摄取能力下降,病灶组织的普美显摄取量不足,在MRI肝胆特异期中表现为低信号,和正常的肝细胞具有显著的区别,从而增加肝癌细胞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在MR检测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和肝癌的鉴别诊断中,应用普美显具有明显效果,准确率较高,值得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