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沿海地区名人故居的防潮策略探究

2020-09-26刘儒博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木构防潮石材

刘儒博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1 背景

青岛为滨海城市,夏季湿热多雨,受海洋环境的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建筑室内出现返潮,室外墙体受潮,历史建筑遭到严重地侵蚀。青岛名人故居多为2~3 层的独立式住宅,大多带半地下室和阁楼,其基本的建筑材料为砖、石材、木料、红瓦等。其中建筑的围护结构以砖为主要材料,木料用作屋面对的屋架和室内地板以及外墙面半木构架的装饰,石材是青岛特有的花岗岩,用于建筑基座、窗户四周和建筑拐角处的装饰,具有一定防潮作用。其中,砖木两种材料都易受潮。

青岛地区的名人故居类型多、数量大、聚集分布[1],作为青岛近代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故居的现状令人堪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遗产保护的思想的匮乏、产权问题、资金不足等方面,大多数的故居处于挂牌未保护的状态,甚至连基本的防潮问题都没解决,故居的质量和寿命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在资金不允许和产权未得到根本解决时,对故居进行防潮处理是保证其健全,让故居能够延续下去的重要举措。

2 受潮原因

青岛建筑的受潮与其海洋性气候有关,东南季风从海面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使得青岛下半年湿热多雨。湿度是造成故居受潮的主要原因,文物长期处于潮湿的气候,对其木构件和砖石结构造成一定的损害。故居建筑的构造和后期使用过程出现的开裂和缝隙是潮气和水分侵入建筑的薄弱环节。如,墙脚外贴石材胶结砂浆开裂、不同材质收缩不同的空隙、屋顶瓦片破裂以及涂料和油漆的脱落等。

3 防潮策略

青岛沿海地区故居受潮是众多因素叠加的作用,要做好防潮处理,应采取分层和“防导结合”[2]的方法。

3.1 周边环境

分析建筑物周边环境中对建筑防潮的不利因素,例如周边排水沟的堵塞填埋、植物根系生长至建筑基础(见图1)以及枝叶对建筑的刮扫等,恢复周边的雨水疏散系统,清除损害建筑的植被,为建筑提供一个通风、干燥的环境,减少周边事物对建筑的破坏。

图1 熊希龄故居周边环境(作者自摄)

3.2 防潮层修复

故居建筑年代久远,未设置防潮层,依靠贴石材做防潮,经风化和人为的破坏,石材胶结开裂,毛细水地面向上扩散。针对此问题国内多采用抽砖置换法和防水砂浆灌注法等物理方法进行处理,但是此方法对建筑结构影响较大。在国外,多用防潮层化学注射的方法(见图2、图3),该方法对建筑结构破坏较小,适合历史建筑保护的原则。该技术的原理是将防水的注射液沿钻孔注入墙体,通过渗透进入砌块和砂浆,降低墙体的毛细系数,在墙体内形成防潮层,阻止潮气上升,从而降低潮湿[3]。

图2 防潮层化学注射钻孔(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防潮层化学注射原理(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 机械措施

潮湿的空气在达到露点温度时,液化成水分,附着在建筑表面,并扩散至建筑结构内部,造成材料的变形、腐烂和霉变。利用机械通风,带走室内多余的湿气,避免建筑室内表面凝结水形成,对潮气进行较好的外导,避免墙体霉变。

3.4 木构件防护

名人故居建筑主要为砖木石结构,木材主要在建筑围护结构镶嵌半露木构架、木屋架、木栏杆等。木料是易受潮的建筑材料,应予以重视。在调研过程中,选取样本的木构都有受潮的情况,轻则表面油漆脱落、木材开裂,重则木构腐蚀断裂以及生物蛀食。建筑结构的安全受到或多或少的威胁,针对木构件防潮处理可根据受潮情况采取油漆恢复、构件加固、构建加固等措施。

3.5 加强管理

康有为故居在2000 年初由市文物局全面维修,同年国庆开放。目前康有为故居,多处木构栏杆受潮腐蚀、断裂(见图4),存在安全隐患。室内展厅墙面受潮严重(见图5),墙面霉变,墙皮脱落,对故居本体和展品都有一定的影响。建筑瓦片脱落,建筑构件受损严重。康有为故居之所以受损严重,是因为在问题刚出现时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并未重视,导致受损从表皮延伸至结构内部,故居的结构以及游客安全都存在隐患。在此教训下,故居建筑修复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定期检查,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图4 康有为故居栏杆受潮情况(作者拍摄)

图5 康有为故居室内受潮情况(作者拍摄)

4 总结

青岛名人故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便是个别被政府出资维修过的故居,仍缺乏后期的维护,在短短的二十年内部分结构受潮严重,甚至断裂。因此,笔者总结出一套针对青岛沿海地区名人故居防潮的策略,为受潮故居的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让故居建筑更好地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木构防潮石材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2020年《石材》目录
木构的味道
影音室里的防潮处理
为何石材难以大量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材洞采风险预防
2019年中国石材贸易仅86亿美元,再次表现深幅下挫——中国石材贸易已经失去多个世界石材第一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中药制剂吸湿机制及防潮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ZYJ7型道岔接点组防霉、防潮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