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肥大和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的临床效果

2020-09-26任福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腺样体鼻腔出血量

任福强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腺样体肥大是五官科的常见病症,多发于儿童,小儿腺样体肥大是由于长期反复的炎性反应导致的病理性增生现象,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1]。该病症的临床表现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前者具体表现为睡眠时张口呼吸,发出鼾声、鼻分泌增多等,后者的具体表现为慢性中毒引起的反射性神经症状,如表情迟钝、胸闷、胸扩张不良等,会阻碍患儿身体正常吸收营养和导致发育不良,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2-3]。因此,研究出有效治疗该病的方式对于广大患儿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分析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术对于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五官科于2018~2019 年收治的260 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130 例,入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年龄皆分布在2~14 岁,平均(6.85±2.16)岁,病程在1~3 年,平均(1.8±0.6)年,对照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5:55,观察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8:52,所有患儿经检查皆符合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标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睡眠张口呼吸、打鼾等现象,260 例患儿皆未患有心、肾等重要器官类型疾病,无精神疾病史,所有患儿的家属皆知悉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实施传统腺样体刮除术进行治疗:首先,让患儿保持平卧位姿势,使用气管插管的方式实施术前麻醉;其次,在麻醉起效后选择大小合适的鼻内镜置入患儿鼻腔,在置入鼻内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伤到患儿的咽鼓管和鼻中隔;最后,使用传统的腺样体刮匙对肥大的腺样体实施刮除处理。

观察组患儿实施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首先,同参照组一样实施术前麻醉;其次,当麻醉起效后进行治疗,将浓度为0.9%的肾上腺素盐水纱条弄湿敷于患儿的双侧鼻腔粘膜的表面,完成患儿的双鼻腔粘膜收缩治疗,使鼻咽后壁的腺样体充分暴露出来,之后小心置入鼻内镜,在鼻内镜的辅助下沿腺样体的边缘中央使用动力系统切割器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在切割时要保证腺样体与切割器处于同一方向,使咽鼓管和切割器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3 mm,保护咽鼓管的安全,完成一侧的腺样体切割后做好止血工作,在创面不流血、视野清晰的时候再对另一侧的残余腺样体实施切割;最后,在完成手术后,可静脉滴注1~2 d 的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

(2)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根据患儿的术后恢复情况分为治愈(患儿的鼻塞流涕、睡眠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消失,肥大腺样体经检查完全切除)、有效(患儿的鼻塞流涕、睡眠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肥大腺样体经检查完全切除)和无效(患儿的鼻塞流涕、睡眠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无任何改善,肥大腺样体经检查还有残留)[4]。治疗总有效率=(治愈+ 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都少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更为良好,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发生术后出血和腺样体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d)观察组 130 20.38±2.66 15.25±4.27 3.84±0.59参照组 130 35.14±5.53 26.78±9.25 5.73±1.46 t 27.425 12.904 13.685 P 0.001 0.0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

3 讨论

腺样体是淋巴环的部分,腺样体肥大实际上就是扁桃体增生,小儿腺样体肥大属生理性,胎儿出生鼻咽部就有淋巴组织,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增生,在6 岁时就会增生至最大,此后逐渐退化,14 岁达到成人状态,若此过程中对患儿的健康发育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小儿腺样体就会发生肥大性增生改变,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鼻塞流涕、睡眠呼吸不畅、打鼾等,会给患儿及家长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5-6]。

目前,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只有患儿满4 岁才可实施手术切除肥大腺样体,因此,保守疗法大多针对4 岁以下的患儿[7]。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显像系统的发展和动力系统切除技术的进步,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治疗更加安全有效[8]。本次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前先对患儿鼻腔粘膜进行收缩,有效避免了鼻内镜置入时损伤鼻腔粘膜和鼻中隔,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降低术后出血的症状发生,并且实施电动切割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肥大腺样体的残留,术后恢复更快、更好,能够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依据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都少于参照组,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相较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被大力推广应用于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腺样体鼻腔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鼻腔需要冲洗吗?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小儿腺样体肥大都需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