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民夜校助力农村牧区群众奔小康

2020-09-25杭锦旗委宣传部调研组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杭锦旗夜校农牧民

杭锦旗委宣传部调研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的生活水平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种养殖水平的高低。为切实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种养殖方面的实际问题,杭锦旗通过举办以“三送三进三提升”为主题的农牧民夜校,积极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农牧民群众“换想法”“换做法”“换活法”,有效把知识转化成了现实生产力。为有效总结农牧民夜校的基本经验、具体做法和工作思路,杭锦旗委宣传部组成调研组,于2020 年7 月深入杭锦旗域范围内11 个嘎查村,以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对55 户农牧民展开了相关调研。

一、农牧民夜校的基本经验

贴近实际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农牧民群众不仅需要党的政策理论讲解,也需要具体的种养殖技术指导。农牧民夜校坚持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上到党的创新理论、产业发展规划等,下到农牧业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电子商务知识等,对杭锦旗农牧民作了全覆盖式的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努力提升服务农牧民群众的水平,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在制定生产计划、实现科学种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贴近群众进乡村、进家庭、进田间。坚持以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农牧民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农牧民夜校创新方式方法,摒弃“满堂灌”“我讲你听”等传统授课方式,采取农牧民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菜单式”培训办法,实现了“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根据地区特点和受众需求,把“讲道理”与“讲故事”、“讲政策”与“用政策”、“讲科技”与“用科技”结合起来,采取“夜晚+白天”“固定+流动”“集中+个别”“理论+实践”等方式,进乡村、进家庭、进田间地头,使理论“活”起来、政策“动”起来、技术“用”起来。

贴近生活提能力、提素质、提收入。为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杭锦旗以旗委讲师团为主导,从农牧、林草、工信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农牧民夜校服务队,以强大的阵容团队释放强大的培训能量。每次农牧民夜校开班前,夜校服务队都要围绕当地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开展相关调研。在了解群众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后,进行针对性分析,找出群众的思想症结,梳理出地区发展的具体路径,切实做到了把准脉、开对方,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农牧民夜校的具体做法

一是讲“干货”。农牧民夜校讲的都是“干货”,很多课程都能够现学现用,有效激发了农牧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农牧民夜校从一开始的“我让你来”,逐步变为“我愿意来”。每到夜校开课的时间,农牧民都会主动来到夜校开办地点,有的甚至会从40 公里远的地方追过来听讲。现在,农牧民夜校已经成为杭锦旗农牧民最爱来的地方。二是手把手教学。农牧民夜校晚上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能力培训,白天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示范教学、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切实让参训学员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三是发展农牧民自己的特色产业。农牧民夜校从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专题技术培训和总结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入手,结合地区实际和比较优势,引导不同类型的农牧民发展他们自己的特色产业。四是算精细账。在夜校培训中,老师们围绕当下市场行情,为农牧民个人就只种不养、只养不种、种养结合这三种方式算一笔精细账,切实引导农牧民认识粗放型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差距。五是解决现实问题。在夜校的培训中,专家老师进村入户、查苗看畜,不仅与基层群众建立起良好关系,更为群众解决了一系列现实问题。

三、农牧民夜校的工作思路

从实际出发是办好农牧民夜校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农牧民夜校坚持开展贴近实际的培训,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切实找准农牧民群众产业发展的短板和矛盾,并以此作为开办农牧民夜校总的依据。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农牧民产业发展实际,立足于解决问题,思民所思、为民办事,精准用力、精准指导、精准培训,助力农牧民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人民立场是办好农牧民夜校的源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农牧民夜校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以“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标准,用心服务、用情服务、用智服务,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有效提升了农牧民夜校的吸引力,为高质量办好农牧民夜校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办好农牧民夜校的根本保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回应群众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农牧区和农牧民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农牧民夜校找准了农牧民群众的发展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成果和有效的实践方式去解决农牧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可,提升了农牧民群众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

创新方式方法是办好农牧民夜校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将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改进办学方式方法,在不同背景下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建立不同工作机制、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找准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契合点,推动党的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切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猜你喜欢

杭锦旗夜校农牧民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杭锦旗地区辫状河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从姓氏的角度看杭锦旗名称演变
民族地区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现状与思考——以杭锦旗“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为例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贫困户为啥上夜校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