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差异化引才路径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招才引智工作为例

2020-09-25内蒙古自治区党建研究会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招才呼和浩特市欠发达

内蒙古自治区党建研究会

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要求,推进《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在欠发达地区落实落地,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找准引进人才方向、谋求错位发展进行了研究。

一、呼和浩特市招才引智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人才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构建系统完备引才工作机制为重点,以营造优质人才发展环境为目标,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努力建设祖国北疆人才高地。

坚持党管人才,高站位谋篇布局,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市委严格履行党管人才职能,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人才工作格局。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市本级层面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各旗县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或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对市县两级招才引智工作进行高位推进。同步建立协调小组议事规则、例会制度、督查机制等,年初部署重大引才工程,年中进行跟踪督办,年底进行述职评议,着力构建灵活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加大政策供给。牢固树立“人才发展、政策引领”理念,坚持以政策创新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大数据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呼和浩特市培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规定》《呼和浩特市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人才政策,并配套制定了29 项具体实施办法,从人才的引进、培育、激励等环节进行全链条布局,形成了全域整体开发、分层分类覆盖、多点多级支撑的人才政策体系。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市财政设立了1 亿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年递增,同时积极拓宽人才投入渠道,设立了3 亿元的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人才开发事业。

突出高端引领,宽视野招贤纳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引才机制。立足首府区位优势,紧扣产业布局,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融合推进,努力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打开局面、实现突破。一是完善招才引智方式。全力推动《“创享首府·智汇青城”行动办法》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落地,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以“刚柔并济”的方式,大力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等能够引领首府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抢占全区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实施“组团式”引才,结合自治区“广纳英才·智汇草原”专项引才活动,组织企事业用人单位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纳贤引智,给予安置费,进一步增强首府未来发展后劲。二是打造招才引智阵地。2017年开始,首府启动驻外人才工作站建设工作,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烟台4 地设立了人才工作站,并从全市遴选了13 名熟悉项目投资、人才工作的干部进行挂职,积极对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同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拓宽引才视野,正在推进国际人才共享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对首府各类人才数据信息的精准分析、科学研判,切实提升人才资源开发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三是拓宽招才引智渠道。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等国内重大人才活动,主动与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项目进行对接,已与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签订共建人力资源产业园协议,进一步加强对首府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开发力度。连续7 年举办“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人才创新创业周呼市会场活动,广泛邀请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来呼对接资源、投资兴业,累计达成签约项目100 多个,签约总额1400 多亿元。

注重筑巢引凤,下功夫搭建平台,确保人才既引得进又用得好。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打造引才聚才平台,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一方面,释放企业主体活力引才。鼓励伊利、蒙牛、蒙草、赛科星等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等措施,面向海内外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提升平台集聚功能聚才。充分发挥首府要素汇聚优势,累计投入近20 亿元用于各类科技园区、实训基地、科创中心、研发平台、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向呼和浩特市集聚。目前,全市共建成3 个自治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 个自治区级以上特色产业化基地、13 个自治区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4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 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和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287 家,聚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3000 多名。

持续优化环境,强服务拴心留人,努力营造宜居宜业人才环境。呼和浩特市坚持“店小二”服务理念,想方设法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他们来时放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一是持续推进安居保障制度建设。在科技城范围内试点大学生“半价购房”和“两年免租”政策,通过加大人才住房供应力度,切实增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在全区率先实施大中专学生“零门槛”落户政策,率先推出7天免费“人才驿站”,鼓励大中专学生“先落户、后就业”,并给予创业补贴、创业贷款、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努力打造全区大学生“最友好城市”。二是持续推进“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机构改革,组建成立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推行一窗受理、网上服务、标准化审批,以高效的行政效能和强大的执行力来服务人才创业。同时,进一步整合部门人才服务职能,正在推动成立市人才发展中心,设立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专窗,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让人才“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就能办结所有事项。三是持续推进“人才绿卡”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做法,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绿卡”,高层次人才凭卡办理相关奖励资助事宜和出入境证件、户口准入、社保结转等业务,分层分类享受住房、落户、配偶就业等服务,享受免费乘坐市域内交通工具、免费通行市域内高速公路、免费参观市域内旅游景点等待遇,真正让人才感受到首府求贤若渴、爱才敬才的诚心和诚意。

从现有人才资源情况看,作为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呼和浩特市与东部地区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现实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在人才引进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引进方面困难很多。

二、推进差异化引进人才的几点建议

欠发达地区无论是经济“硬实力”,还是环境“软实力”,都与东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如果盲目采取同质化措施,单纯与东中部地区“拼政策”“拼待遇”“拼资金”,恐怕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欠发达地区要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从5 个方面着力推进人才引进工作。

要更加注重聚焦产业引才。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产业集聚引致人才集聚,人才集聚促进产业集聚。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人才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素质不高,引进难、留住难、用好难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工业门类不齐全、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导致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重要要求,拿出更大的气魄在发展经济、集聚产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落户布局,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呼和浩特市应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借发展之势、举全市之力高位推进。在招商引资方面,要用好首府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后发优势,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西部大开发、京蒙对口帮扶等重大机遇,瞄准北京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产业发达地区,着力引进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首府产业发展形态的重大产业项目,为吸引人才特别是迅速集聚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在招才引智方面,也要以做强做大产业为首要目标,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大力引进能够引领和带动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具体来讲,就是要立足首府今后重点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经过的投资、策划、招商、运营环节,精准引进首府发展急需的产业投资人才、产业策划人才、产业招商人才、产业运营人才,推动首府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立、发展和繁荣。

要更加注重依托感情引才。有调查显示,西部欠发达地区返乡创业的人才中,30%的人才出于乡土感情,很多愿意来西部的人,大多是本地出去的或曾经在这里学习、生活过。因此,对这类人才而言,感情可能是比待遇、平台和环境更重要的考虑因素,这是欠发达地区引才的制胜法宝。下一步,欠发达地区要更加注重打好“乡情牌”,积极开展“人才回流”“校友回归”“鸿雁回归”等引才措施,深度开发广大在外老乡、校友的资本源、技术源、信息源、人才源,以情感为纽带、以共赢为目标、以服务为抓手,吸引他们回家贡献力量、投资兴业。同时,探索建立“长臂服务”机制,建立长期情感维系纽带,依托驻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机构,主动走出去为老乡、校友等在外优秀人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其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家乡方面需要协调解决的事宜进行定期了解,及时对接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使他们在外也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要更加注重深化柔性引才。柔性引才是欠发达地区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的有效办法,也是成本最低、方式最灵活、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引才方式。欠发达地区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鼓励通过“候鸟服务”、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灵活引进人才。呼和浩特市要继续完善“一心多点”柔性引才格局,以北京市为中心,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武汉市、西安市、哈尔滨市等产业人才集中区为多点,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网络布局,实行精准引才、定向引才、柔性引才,放大引人才、引资源、引项目、引产业的叠加效应。要探索建立“科技飞地”引才模式,即在发展要素高度集聚、创新创业环境优良地区设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好的项目入驻,把研发环节、孵化环节转移到东部发达地区,把加速成长和产业化环节放到本市,充分利用国内外顶尖科创资源,在“科技飞地”孵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呼和浩特市正在积极推进北京“科技飞地”建设,进一步拓宽柔性引才渠道,打通发达地区孵化与本土产业化联动发展通道。

要更加注重依靠市场引才。发挥市场作用是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有序流动的基础。客观地讲,目前多数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引进上,仍主要依赖行政力量推动,市场化、社会化引才方式还比较少,引才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今后,既要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充分发挥支持、服务、引导的作用,更要重视用好市场的“无形之手”,不断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方面,一是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入市场化机构进行专业运作,构建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推动引才工作更加高效、更加科学、更加精准。二是营造全社会参与引才氛围,探索实施“引才奖”“伯乐奖”,一方面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用人单位进行奖励,调动其参与引才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由政府主导引才向企业主导引才转变;另一方面对帮助首府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招才引智工作。

要更加注重优化环境引才。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治本之策。当前,国内外人才竞争,已经从打“价格战”“政策战”,逐步转变为“生态环境战”。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及时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把打造优质环境、优化人才服务作为基础性工程和关键性举措,把更多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到环境“软实力”的做大做强上,实现人才工作的“弯道超车”。一是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破除政务服务、投资贸易、创新创业、便利宜居等方面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二是提供精准贴心服务。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人才服务专员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及时了解掌握人才需求和困难,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三是强化先进典型宣传。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隆重表彰为当地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全面报道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服务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入挖掘各类人才先进事迹,切实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招才呼和浩特市欠发达
树立大局意识优化招才引智环境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第二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 发展大会动员会在郑州召开
各地多管齐下立体用才全力招才
诗书画印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