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生态环保难题构建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2020-09-25张树礼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屏障环境保护生态

张树礼

“十三五”时期,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破解环保难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良好成效。进入“十四五”,我们要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把握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释放等有利时机,努力构建起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一、“十三五”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与问题并存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保障,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重大修复工程,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隐患和突出问题,全区生态环境实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美丽内蒙古建设呈现崭新局面。

但从我区肩负的构建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任务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生态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为45.89,总体状况一般。森林分布不均、质量不高;草原总量减少、退化、超载严重、质量下降;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下降明显;耕地面积大、质量差、单产低,沙化退化严重;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仍然突出。生态承载压力加大,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敏感和极敏感叠加区域约占全区面积的80%,形势依然严峻。二是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季节性、区域性污染较突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及周边地区问题仍然较重,污染因子O3 成为继PM2.5 之后另一种主要超标污染物;温室气体减排控制难度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总量居高不下,碳减排形势严峻。三是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仍然较艰巨。2019年全区52个国控考核断面中,赤峰、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和通辽4 个盟市5 个断面尚未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一湖两海”治理成果仍不稳定,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难度较大;部分河流水质较差,改善难度较大。四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十分薄弱。全区土壤污染底数不清,农用地土壤污染控制难度大,污染地块土壤治理压力较大。

二、努力构建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构建起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寄予的希望,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全区人民的承诺。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自觉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责任,坚决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一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效助推绿色产业体系发展。强化绿色源头防控,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用环境保护准入推动经济转型、低碳绿色发展,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科学划定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一般管控区,精准施策,提出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保功能等调控策略及环境治理要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

二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持久战,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持久战与歼灭战相结合,继续强化PM2.5 污染防治,推动O3、VOCs 污染协同控制,以质量改善目标引领大气污染防治布局,结构调整与深化治理相结合,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全过程“三水”统筹,按照“一点两线”系统思维,抓“好、差”两头,保优与消劣并重,优化实施以控制单元为基础的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推进污染源—排污口—水体断面的全过程监管,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水平;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以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底线,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重点风险因子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各级土壤环境监管能力,确保区域土壤环境安全。

三要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基于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一带三屏三大区+N 道防线”重要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实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工程、草原修复与合理利用试验示范区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与“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点森林生态系统保育与提升工程、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系统工程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大流域治理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建立完善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机制、加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力度,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生态”。强化生态保护建设评估考核综合监管,使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增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创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四要强化环境安全管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加大对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的监督力度,强化生态修复区环境监测和执法检查,确保生态建设和恢复治理成效。将环境风险管控纳入常态化管理,“防”“控”并重。重点加强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等地区重金属风险防控。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和监测,完善环境监控风险评估与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强化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加大化学品及高风险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提升固废利用处置水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严防生态系统退化,确保生态安全。

五要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保障。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为导向,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生态环境制度建设,有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治理、修复各项举措落地;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实现智慧监管;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强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屏障环境保护生态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环境保护
屏障修护TOP10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一道屏障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