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志》中近代留学史实匡补
2020-09-25李晚景
李晚景
(湖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嘉鱼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北与武汉接壤、南同赤壁市毗邻、东距咸宁市区40公里、西与洪湖市隔江相望,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开发区。20世纪90年代,嘉鱼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撰的《嘉鱼县志》辑录了1905-1984年嘉鱼县留学生情况,成为研究近代湖北、特别是鄂南地方留学教育的重要资料。[1]但由于各种原因,《嘉鱼县志》中近代留学资料不免过简、不少资料存在错讹和失实。笔者拟对该书所涉民国时期留学教育史料略做匡补,以求知于方家。
《嘉鱼县志》在卷二十五 教育中,以表格反映了嘉鱼县近代13位留学生情况,包括姓名 、性别、籍贯、留学时间、留学国别、学校与科目等信息。[1](P748~749)
1.胡植生 男 鱼岳镇 1905 日本 东京弘文师范文科
按:胡植生(1868-1938),名培林。嘉鱼鱼岳镇兴隆街人。1902年牛秀才。1905年自费赴日,就学于东京弘文师范学校,1908年归国。先后任崇阳、京山两县视学。武昌起义后,被推为县参事会参事员。1912年,6月被委为县高等小学堂校长。1913年辞职家居,筑屋“退思轩”。[2](P93)1924年,出任县教育局局长,不到一年告退,潜心私塾教学。1938年日军侵占县城,因不愿充伪县长而服毒逝世。[1](P954)著有《退思轩诗集》。[3](P1 789)
2.刘德卿 男 龙口镇 1905 日本 东京弘文师范 文科
按:刘化南,生卒年不详,字德卿 嘉鱼龙口人。清末秀才。1907年5月自费入宏文学校。[4](P442)通多国语言,对西方农业技术颇有研究。[5](P36~37)1908年9月至1909年7月间毕业。1918年任湖北省第二届省议会议员。[6](P15)1938年11月日军入侵县城,出任自治会会长。[1](P154)翌年开办“嘉鱼县立完全小学”。[1](P741)1941年任汪伪县合作社龙口镇社长。[1](P477)
3.鲁鱼 男 烟墩乡 1905 日本 东京成城师范
按:鲁鱼(1874-?)名克彬,字学藻,号雯青,嘉鱼烟墩鹅塘人(庄门赤湖鲁)。1893年秀才,1898年入自强方言学堂日文科学日语,[7](P277,281~282)毕业后,自费赴日本留学,先后入东京成城师范学堂,路矿铁道专门学堂。[1](P944)(另说1907年9月以省官费入铁道院庶务科)[4](P531)与黄兴、宋教仁,为莫逆之交,并见重于孙中山,1905年参加同盟会筹备会议和成立大会。与陈天华、宋教仁等创办《民报》。辛亥武昌起义后,为鄂军都督府、军政府高等顾问,后任众议院议员。1912年1月,组织和带领彭家珍等30余人进京,秘密刺杀清廷贵族铁良和清军总司令良弼。2月袁世凯窃居大总统,召鲁进京,坚辞不往。后被聘为川汉广宜铁路局总务科长,四川省被服厂副厂长。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鲁辞职,隐居上海。1924年7月,被广东大元帅府任命为大本营谘议,[8](P366)1925年3月曾致电吊唁孙中山逝世。[9](P48)逝世后葬于汉阳鲤鱼洲。[1](P944)
4.夏道南 男 簰洲湾 1905 日本 东京振武陆军学校
按:夏道南(1883~1930),字熏阶,嘉鱼簰洲镇人。1899年中秀才,次年就读武昌两湖书院。庚子变起,投新军。[10](P469)1905年春入武昌师范学堂,不久派赴日本,先入弘文学院,参与发起成立“日华学生会”(1906)。[11](P236)入同盟会,与宋教仁等创办《民报》。1906年春入东京振武陆军学堂,1909年毕业后转入步兵专科。与张伯烈被推为湖北留日学生代表回国,在省谘议局痛陈路权利弊。次年9月入参谋本部研究军事,并习测量。武昌首义成功,回武昌任湖北军政府顾问,旋委为军务部参议长。停战议和,任军务部副部长,1912年驱孙(武)事后去职,不久,黎元洪聘为都督府顾问。后辞职,在汉口组织东亚大同社,开办汉口大舞台,创修武昌首义公园,自为经理。1919年春,在嘉鱼县狗尾山、虎山开办同益公司采煤,同时在汉阳琴断口创办和兴砖瓦厂。1926年,在簰洲镇建起10千瓦火力发电厂,开办“鸿成电灯公司”及机器碾米厂、压面厂。1930年因病辞世(另一说1936年去世)。[12](P334)
5.刘文嘉 男 陆溪镇 1909 日本 东京早稻田大学
6.雷恩赐 男 嘉鱼 1911 美国 威斯库斯大学理财科
按:雷恩赐 生卒年不详,字达生,曾就学于北京税务学校,1908年任中国海关高级职员,[14](P644)后转入清华学堂,1910年官费留美,[15](P44~45)入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习经济(理财),另据《申报》报道:京师税务学堂卢寿汶、雷恩赐二生于1911年闰六月十六日乘太平洋邮船公司波斯轮放洋于七月十一日抵美。[16]191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回国,[17](P1127)8月入汉口海关。其他履历不详。
7.刘绍光 男 龙口镇 1925 德国柏林大学医学院 1928 美国芝加哥医科大学
按:刘绍光(1897-1990),字子书,嘉鱼县(现洪湖市)龙口镇人,刘化南之子。[5](P37)1916年毕业于湖南雅礼大学预科。1924年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首届毕业生,获文海奖,同时获教育部首颁的医学博士学位和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又考取省公费留欧。1924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进修。1925年入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就学于普朗克、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1925年在柏林大学第三医学院院长戈尔泰指导下,主持实验室工作,解决了大脑水液中枢对于血液的反应问题、准量化学反应力学问题等重大科研题目,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赞赏。1927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血液化学的三度测量》被上报德国皇家科学院,被授予“最高荣誉奖”。1928年春,受美国罗氏基金会赞助去芝加哥大学进修理科,完成了毕业论文《电位测量溴的方法》。192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重返德国,1931年完成了《准量化力学》 (化学计量动力学)长篇科研论文。1932年春回国,创办中央药物研究室,任室主任,对常用中药当归、防己、黄芩、红花、贝母、益母草、远志、香附子、牛膝、海藻、金鸡纳等进行药理和药化方面的实验研究。1936年,中央药物研究室改为中央药物研究所,任所长。1938―1948年期间,发掘并研制了高效抗疟药——“瘴灵”和“新灵”特效抗痢药“鸦胆宁”和“泥丘散”,重新鉴定并整理了止血消炎特效药“云南白药”和“保险子”。新中国成立之后受到错误批斗。1953年聘为省参事室顾问。1954年,任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创立了一元数理论。1984年,整理出版《一元数理论初探》,1985年荣获“优秀科技图书奖”。[18](P269~270)
8.李俊夫 男 鱼岳镇 1927 苏联 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大学
按:李俊夫(1903-1969),本名蔡礼栋,嘉鱼县鱼岳镇东街人1918年入湖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附属职工科学石印,两年毕业后到湖北省立模范高等小学校当印刷工、办事员,后聘为教员。[1](P968~969)1925年积极投入五卅爱国运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927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曾任宣传所共青团支部书记、武昌市山前区宣传委员、宣传所党支部委员等职,1927年11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易名为中国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P82)1930年毕业后赴苏联远东边疆工作,历任海参崴中国党校教员、中国师范学校校长、国际师范劳动班中国部主任、远东边疆沿海州新文字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高级列宁学校教导主任兼中国剧院副经理等。1940年调莫斯科东方语言大学,教研究生中文。1940年11月到莫斯科任全苏华语广播翻译兼播音员。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夜以继日地坚持华语广播,荣获“莫斯科保卫战奖章”和“1941-1945伟大卫国战争英勇奖章”。1947年6月中共中央招其回国,9月任哈尔滨市中苏友协副会长,1949年8月调任东北中苏友协副秘书长,1952年5月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翻译处长,次年调任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交际处长,1966年因病全休。“文革”期间遭到关押迫害,1969年因病情加重去世。[20](P474~475)
9.鲁也参 男 烟墩乡 1927 苏联 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班
按:鲁也参(1907-1988),字宏淮,号沂川,嘉鱼鹅塘东鲁人。曾就学武昌中学,1924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农村教育系,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大革命时期曾任武昌武胜门区委宣传干事,武汉纺织总工会特派员,武汉市委委员兼武昌第一纺织厂党支部书记,曾任湖北省委执行委员,1927年9月被中央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班学习,1929年莫斯科中山大学“清党”受到牵连,[21](P118~119),1931-1955年在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等地强制劳动,[22](P97)1955年10月通过组织的帮助回到北京,[23](P376~377)12月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应局处长,经济研究室研究员,1958年任商业部供食服务局处长等。[1](P1 048)
10.刘瑚 男 龙口镇 1928 美国 明尼苏达州大学农业化学系
按:刘瑚(仿夏)(1907-?) 生卒年不详,嘉鱼龙口镇人,曾就学清华学校,1928年留学美国,入明尼苏达大学(Minnesota),学习植物学。[24](P223)毕业后,在美国桐油公司及其附设农场实习。1933年回国后,任实业部汉口商品检验局(化学工业品检验组)技正(1933.11),[25]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教授(1933-1934),[26](P25)实业部(经济部)中国植物油料厂总秘书、汉口办事处经理(1936.8),[27](P599)中国植物油料厂万县厂厂长(1937)、中国植物油料厂贵阳分厂厂长(1939.3),[28](P143)四川榨油厂股份有限公司厂长(1940.4 经济部工矿调整处、重庆中国银行和中国植物油料厂联合创办),[29](P28)经济部中国植物油料厂贵阳厂厂长(1944),中国全国工业协会贵州省分会常务理事(1944.7),[30](P998)中国植物油料厂厂长(1946)、中国工业协会湖北省分会理事长(1946.3),[31](P118)武汉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1946.5),[32](P260)中国植物油料厂南京办事处主任等,[33](P31~32)中国植物油料厂经理。合著《桐树与桐油》(1934)、合编《世界桐树文献》(1937)、著有《十年来之植物油榨炼工业》(1947)等。
11.熊伯蘅 男 鱼岳镇 1933 日本 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院
按:熊伯蘅(1903-1968),名传宝,嘉鱼县鱼岳镇北街人。6岁入私塾,后进高等小学读书。1918年到武昌上中学。[1](P967)1921年(另说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五卅”惨案爆发后,回县参加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次年由中共湖北区委派往汉阳兵工厂任特派员。七一五事变后避居孝感,失去组织联系。此后曾出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组织部指导科长、市党部监察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国民党宣传部干事。1931年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讲师和民国大学讲师、副教授。出席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33年以湖北省官费留学生资格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攻读农业经济。1937年5 月回国。教育部以其熟研农业经济卓有成就,授予“金牌教授”荣衔。[10](P1 455)历任教育部农业教育委员会委员、西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教务处长(1938年),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教务处长、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1952年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教研组(室)组长(主任)。1956年任农业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4年被动员退休。1968年1月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34](P79~83)
12.庞声钟 男 鱼岳镇 1912 英国
按:庞声钟 号毓轩,生卒年不详,嘉鱼鱼岳人。早年曾就学复旦公学。后留学美国,习政治学。[35](P34)1926年回国。1931年3月以汉口市政府代表出席铁道部全国铁路商运会议。[36](P18)1932年7月前曾任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技正。[37](P8)曾入上海会计师公会。[38](P54)1932年3月任青岛市政府财政厅第一科计核股主任;[39](P6~7)1934年10月调青岛市公安局。[40](P6)1942年秋至1943年夏,任日伪新民会河南省总会第一任事务部长。[41](P1 370~1 371其他履历不详。另说庞原籍系广东人,早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习法律,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在中法大学当教授云云。[42](P119)但后说需进一步考证。
《嘉鱼县志》所载近代13名留学生中,尚有1人因资料太少,暂难进一步考证,特列出:
表1 嘉鱼近代有待进一步考证之留学生表[1](P748~749)
另外,近代嘉鱼留学生尚有需要补充之处:
汪堃仁(1912-1993),湖北嘉鱼人,祖籍安徽休宁。7岁入广东小学读书,后入河南中学。1928年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结业后转入生物系。1934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7年夏,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研究,任生理系助教。1939年9月,在西北师范学院 (前北平师范大学) 生物系任副教授,翌年升教授。1946年随校迁返北京。1947年7月,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作研究学者,翌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7月回国,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被任命为北师大生物系主任。1953年兼任中央卫生研究院生理系研究员及病理系主任。1956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7年被聘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生物组组员和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组组员。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5年调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任细胞生物学研究室主任。1979年当选全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回北京师范大学,任生物系主任。1981年5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及常务委员。1983年继续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43](P723)长期从事生理学、组织化学和肿瘤细胞生物学的科研工作,主要成果有: 发现刺激狗迷走神经中枢端后,垂体后叶细胞发生变化,证明垂体后叶细胞中颗粒为其分泌产物;发现ATP酶在胃黏膜内壁细胞内呈特异性阳性反应,以及在神经和化学刺激下ATP酶活性的改变与胃泌酸的关系;在中西医防治肿瘤方面发现临床验方复方中草药与单方猪苓提出物对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效果,这与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有关,进而证明细胞内 CAMP水平的提高与细胞质内CAMP磷酸二酯酶受到抑制有关。此项工作曾获北京市先进个人奖、卫生部先进个人奖及中医研究院猪苓研究三等奖。论文在1980年西柏林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细胞生物学会上宣读,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后期对癌变原理和肿瘤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前后与其合作者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专著和译文有《腺细胞研究工作的现状及进展》《酶的组织化学》《环核苷酸在控制肿瘤中的作用》《癌——本质、病因 和控制》 等。[44](P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