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
2020-09-25陈志惠吴秀婷王顺兰郭瑞娟
郭 青,陈志惠,吴秀婷,王顺兰,郭瑞娟*
(陕西汉中中心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心血管畸形病变,与遗传因素、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发育缓慢,严重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衰、晕厥,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1]。体外循环技术是小儿先心病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需要加强护理配合[2]。本文将探讨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6例小儿先心病患儿,病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8月~2019年7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7.79±2.43)岁。对照组43例,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7.81±2.52)岁。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应用体外循环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以此为基础,加强护理配合,具体措施:(1)术前护理:进行术前访视,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情况,鼓励患儿积极配合,增强家属的信赖感;协助患儿进行相关术前检查,对其一般资料、病理资料进行仔细核对;准备好相关药品及设备,确保术中随时可用;术前30 min,再次检查各机械设备的完整性及使用状态;帮助患儿熟悉手术室环境,减轻其紧张、害怕情绪,避免剧烈哭闹增加心脏负担;待患儿情绪稳定后,协助麻醉医师完成动静脉穿刺、麻醉注射等操作,配合医师插管、妥善固定;(2)心肺转流护理:密切观察超滤情况,对心肺转流泵、主动脉压力进行适当的调整,稳定维持流量;进行血流动力学、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监测,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超滤参数;做好输 血、补液工作,记录患儿尿量,确保尿管通畅;注意检测患儿直肠温、鼻咽温,做好相关降温、复温、保温工作;(3)器械护士配合:认真检查复核相关辅料、器械,确保快速、准确传递。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例如手术、阻断及心肺转流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手术、阻断及心肺转流时间均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相关手术指标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儿相关手术指标对比(±s,min)
?
3 讨 论
小儿先心病主要为胎儿发育阶段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活动能力,还会导致胸痛、红细胞增多,临床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3-4]。由于该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较长,需要利用体外循环技术辅助,但在应用该技术时,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因此,需要合理、科学的护理配合。以往有研究显示,在心脏病体外循环术中加强护理配合,可改善患儿心功能指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在手术前,应全面掌握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给予积极的疏导,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应及时、准确的传递手术器械,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在巡回护理时,应及时补充药品,传递所需器械[5]。任一环节出现操作失误,均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抵抗能力较差,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临床护理时,应充分考虑患儿身心特点,灵活实施各种护理操作,给予其优质、全程化的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手术、阻断及心肺转流时间均更短(P<0.05),充分显示了加强护理配合对体外循环术顺利完成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体外循环术中加强护理配合,可缩短阻断、心肺转流及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保护患儿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