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盆底功能 守护女性健康
2020-09-24王黎娜
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承托着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并支持其正常功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则是由于盆腔支持结构薄弱缺陷、衰老退化、分娩损伤及功能障碍所造成。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肛门失禁、慢性盆腔疼痛为常见症状。
(一)盆底器官脱垂
盆底器官脱垂是指盆腔器官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细分为:1.子宫脱垂,以阴道口为界线区分部分性子宫脱垂或完全性子宫脱垂,当出现子宫完全脱垂时患者会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等不适,还会因为脱出体外的宫颈和阴道黏膜长期和衣物摩擦,出现黏膜溃疡、出血和感染症状;2.阴道前壁膨出伴膀胱膨出,会反复出现尿频,排尿不净和尿储留表现;3.阴道后壁膨出伴直肠膨出,又称直肠疝,常因顽固性便秘,排便困难困扰患者。
(二)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成年女性最常见的问题,尤其在妊娠和产后症状尤为明显,表现为:当咳嗽、大笑和提重物时腹压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但不是能够主观控制的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所引起,大约8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伴有阴道前壁膨出。职场女性会因为湿裤子而尴尬难耐;体力劳动者会因为脱垂而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妇女会因为尿失禁而不敢笑,一个喷嚏而尿湿衣裤;更有不少中年女性出现性兴趣降低,甚至丧失。其中的痛苦难以想象,但却有许多女性因涉及隐私而忌讳就医。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萎缩,盆底支撑作用更差,导致尿失控越发明显,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这可谓是一个重要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人们要给与足够重视。
(三)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多因分娩时会阴体及肛门括约肌撕裂或损伤所致,主要是表现非自愿的气体、黏液、液体或固体粪便从肛门排出。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只包括粪失禁,而不包括排气失禁。
(四)慢性盆腔疼痛
盆腔疼痛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腰骶部、双下肢等坠胀和疼痛,常合并盆腔脏器或邻近器官的刺激症状,如阴道流血、白带增多、尿频、尿痛等。慢性盆腔疼痛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角度来看,主要需着眼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两个方面,重度患者则需手术治疗。
(一)预防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先天因素遗传、种族、發育、体型、衰老和绝经等。一个消瘦无力型女性,往往存在盆底支持组织先天薄弱及机能不良,而妊娠和分娩时将会加重盆底负担。外因(后天因素):营养、肥胖、职业、不良生活习愦、其它内科疾患、损伤(生育、盆腔手术)等。如过度肥胖或便秘,腹腔压力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盆底支持组织松弛,盆底肌不同程度损伤和退化,促使疾病的发生。
因此要针对病因进行预防,特别是后天因素。具体措施:1.控制体重,科学运动锻炼,改善不良生活习惯;2.治疗各种内科疾患,防治便秘等;3.对容易造成盆底功能疾病的特殊时期,如妊娠、产后、妇科手术或人流术后、绝经期前后,要宣传和学习预防盆底疾病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知识,使妇女盆底肌锻炼常态化。
(二)康复
盆底机能不全的患者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持续指导和追踪下,借助阴道内或直肠内的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监测盆底肌肌电活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盆底训练计划(精准到肛提肌、尿道括约肌的锻炼)、凯格尔运动和腹式呼吸等。
(三)手术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度患者则需手术治疗。术前医生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估,针对基础病进行治疗,稳定后方可手术。盆底手术方式多样,都是以恢复解剖,改善功能为目的。由于盆底的支撑系统是伴随我们女性一生的,所以手术后3个月内还要避免增加腹压,如提重物、咳嗽、便秘及过早性生活,防止症状复发。同时还要加强盆底肌的锻炼,保证手术重建后的盆底功能的稳定性。
1.王黎娜,曾担任职务:中国优生优育科学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理事、全军妇产优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武警部队妇产科优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