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体小说”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
2020-09-24汤光林
汤光林
我们知道,“章回体小说”在叙述情节上制造悬念暗示,在人物描写上追求别致神韵,在艺术表现上呈现虚实相生,即“目注彼处,手写此处”。因此,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了极大的操作难度。“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紧扣这一文学体式开发相应的教学内容,或许可以扭转乾坤,还原“章回体小说”的教学本色。
下面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以下简称《刘》文)为例,说明“章回体小说”教学内容开发的操作路径。
一、辨体
“章回体”作为一种特定的小说文体诞生以来,其名称在历史长河中纷纭复杂,经历了“演义”“评话”“传奇”等流变。其中,“演义”始于明代,以“通俗性”取胜,譬如《东西晋演义》;“评话”元、明流行,以“虚构性”抢眼,例如《列国》;“传奇”源于唐代,以“传奇”为特色,比如《莺莺传》。
而现代以来,“章回小说”又与“通俗小说”“白话小说”“长篇小说”等说法混淆不清。我们作一番澄清:“通俗小说”以浅近明了的语言表达,合乎群众的审美趣味,为人们喜悦承受的文学作品,侧重于表述的通俗;“白话小说”是清末民初的五四产物,秉承“评话”之白话的精髓,利用白话甚至方言行文,侧重于口头的表达;“长篇小说”初为讲史,后为演义,其字数在三四万以上,侧重于篇幅的长短。
经过上述的文体辨析,我们攫取“演义”之内容通俗,“评话”之虚构笔法,“传奇”之描写铺陈,“通俗小说”之语言晓畅,“白话小说”之白话语体,“长篇小说”之篇幅特征,将“章回体小说”定义为:篇幅长大,分回行文,情节连贯,语言通俗,群众喜爱,保留口头说书痕迹的古典小说体例格式。
二、定性
“章回体小说”的教学应立足该文体的个性特征实施教学。下面我们不妨以节选《刘》文来厘清以下四对关系:
1.情节与人物。章回体小说以人物塑造为骨,以情节展开为肉。在以人为主的小说中,情节发展就成为人物塑形的具体表现;在以事为主的小说中,人物言行就成为情节推进的核心力量。例如,刘姥姥在餐桌上不惜弯腰去拣滚落在地的鸽子蛋,这一不起眼的小细节足以见得她老实本分、淳朴简单的农家人形象。
2.群像与个体。章回体小说既有主要人物,又有次要人物。他们合理现身,次序出场,共同表现小说的主题内蕴。既如此,小说的艺术分析离不开对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的把握。《刘》文之所以营造了极大的喜剧效果,刘姥姥与众人之间的鲜明对比功不可没:不论是刘姥姥之于众人,还是众人之于刘姥姥,彼此双方的性格(共性与个性)互相凸显。
3.性格与心理。性格是章回体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状态,而心理是人物的情绪反应。由此,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离不开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两者有机统一,高度协调。例如,刘姥姥并非是黛玉眼里那寡廉鲜耻的“母蝗虫”:面对凤姐和鸳鸯的有意安排,刘姥姥深谙人性,卖力配合,为迎合封建贵族虚荣腐朽的心理生态“出卖”自我。
4.整体与局部。节选内容是章回体小说这一整体的局部。节选中出现的情节逻辑、人物塑造、场景描绘和构思布局等不可作孤立存在的静态分析,应与原文框架的语辞环境勾连。例如,刘姥姥看见凤姐等媳妇丫头靠后用餐时感叹“礼出大家”,这是就事论事的喟叹还是话外有话的讽刺呢?——可能需要立足全书作全局式探索。
三、选点
如何选择“这一篇”的教学内容呢?文本解读很重要。孙绍振认为,解读小说要从“打出常规”和“情感错位”这两个维度思考。那么,节选《刘》文的教学价值是否也体现出这两点呢?
1.展露自我与卖力迎合。刘姥姥之所以深受贾母等人的欢迎,不仅在于野味的滋美,更在于她送来原始人性的欢声笑语。平日里,主子佣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轨迹里循规蹈矩着既定的人生。而刘姥姥的到来,仿佛一阵和煦春风,给死气沉沉的封建家族生活带来阵阵微澜。鸳鸯的悄悄嘱咐使刘姥姥心领神会。随后,在贾母一声“请”后,她鼓起腮帮,两眼直视,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得众人“笑翻天”,一改往常高度理性的冷静面目。可见,出众的情节常有将人物打出常规的特殊功能,一是小姐丫头们进入轻松大笑的“第二环境”(与“第一环境”相对),二是刘姥姥进入扮演搞笑的“反常状态”(与“正常状态”相对)。
2.率性而为与虚伪矫饰。面对刘姥姥的滑稽表演,众人表现了然不同,即“本来出于同一情感状态的人物,发生情感错位”。林黛玉身子不好,笑岔了气;贾宝玉性情中人,滚到贾母怀里;史湘云天真烂漫,喷出茶来……从“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可知,大部分人都被逗得乐开怀,在尽情享受这罕有的欢愉时光。可是,除了凤姐鸳鸯这种背后操作者在努力克制之外,还有谁并没有敞开心扉呢?——薛宝钗!作者在此刻意“留白”,只是在其他章回中让她流露心声:“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由此反推,精明伶俐的宝姐姐至少没有合不拢嘴的真笑,可能为了顺应此时的氛围挤出些许笑意,可能笑到一半后立刻捕捉到刘姥姥言行背后的深意。可见,出众的情节常会暴露人物的第二(深层)心态。
3.恣肆妄为与无情揭露。贵族的笑态可谓“恣肆妄为”:如果说史湘云喷茶是因为个性使然,还情有可原。可薛姨妈为何“也”掌不住了呢?兼具长辈和客人身份的她,本应仪态端庄的矜持行事,却将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还导致探春将茶碗也合在迎春身上,产生系列的接连反应。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礼仪秩序瞬间消失殆尽;恪守礼节,温文尔雅的理性形象从此崩塌离析。着眼文末,作者刻意安排这出:让刘姥姥喟叹“礼出大家”,进而暴露穷奢极欲的罪恶源头。在恣意和批评之间,刘姥姥是俗中有雅的,正如第40回中其他文字——当被鲜花插满头时,刘姥姥心理自嘲“老风流”;当把镜中人误当亲家时,她内心指责“没死活戴了一头”;而其他人才是真正的俗不可耐——表面的雅是骨髓中俗的虚伪装饰。
四、操作
结合“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征和小说解读的核心要点,笔者将节选《刘》文的教学流程設计如下:
活动1:创编一个歇后语。呈现:刘姥姥进大观园—— 。
活动2:品读那一场闹剧。锁定:从人物个性或身份地位的角度谈谈每个人为何会呈现出不同的笑态?文中有哪些人的“笑”作者为何没有写到?(凤姐、鸳鸯、薛宝钗和丫鬟等)
活动3:探索幕后的导演。提示:谁透析了人性?又是谁导演了这场戏?(凤姐、鸳鸯、刘姥姥或曹雪芹等)
以上设计突破了传统小说阅读教学的模式,彰显出“章回体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活动1追求多元解读,旨在培养学生“由一到多、由点到面”的阅读能力;活动2强调纵深解读,旨在培养学生从“这一篇”到“这一本”的阅读思维;活动3凸显自我解读,旨在培养学生“发现自我、展露自我、超越自我”的阅读理念。一言以蔽之,“依体定教”可有效突围“章回体小说”的教学困境。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梅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