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24蔡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4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并发症

蔡超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治疗工作中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情况。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 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MRS评分分别为(9.10±1.22)、(2.11±0.24)分低于对照组的(12.33±1.67)、(4.44±1.7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3.3%与对照组的11.1%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 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临床常规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4.047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中十分多发的一类严重脑血管病变, 主要是脑组织血供产生异常所引发, 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导致管腔狭窄, 严重者会出现阻塞, 在此前提下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 血液流动受阻, 继而引发脑组织病变与坏死。急性脑梗死一般起病急, 疾病发展速度快,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临床中需要完善急性脑梗死疾病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对策, 使临床症状快速改善 [1]。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见措施之一, 其溶栓药物中,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最为理想。通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 h内用药, 可使部分患者血栓溶解, 血管再通。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診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对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治疗工作中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情况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 女17例;年龄43~87岁, 平均年龄(59.44±6.35)岁;发病到来院就诊时间1.0~4.0 h, 平均时间(3.11±1.23)h。治疗组男27例, 女18例;年龄37~85岁, 平均年龄(59.55±6.23)岁;发病到来院就诊时间1.0~4.5 h, 平均时间(3.22±1.20)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37~87岁;②经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证实, 完全符合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诊断标准;③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写同意书;④通过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疾病;②严重的感染性疾病;③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④恶性肿瘤;⑤精神疾病;⑥对研究药物过敏;⑦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 每晚顿服100 mg;氯吡格雷, 顿服75 mg/d。治疗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选取注射用阿替普酶, 药物使用剂量为0.9 mg/kg, 最大药物使用剂量不能够>90 mg, 1 min之内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总体剂量的10%, 之后在1 h之内静脉滴注剩余药物, 当溶栓治疗之后24 h内给予患者头颅CT或MRI复查, 观察溶栓治疗效果。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选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 其中量表总分42分, 得分越高表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差。②选择MRS评分量表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效果展开评价, 其中量表总分6分, 得分越高代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效果越差[2]。③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产生并发症情况, 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尿道出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MRS评分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MR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颅内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牙龈出血2例、尿道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颅内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牙龈出血1例、尿道出血1例。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3.3%与对照组的11.1%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有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出现升高的现象,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社会老龄化加剧, 急性脑梗死患者数量逐渐增长。一般情况下, 临床中关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 但是无法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 所以积极找寻合理的针对性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阿替普酶作为一种血栓溶解药物, 能够和机体中纤维蛋白良好的结合, 同时对纤溶酶原产生激活作用, 被激活的纤溶酶原可转化成为纤溶酶, 将已经阻塞的脑血管回路打通, 发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意义, 从而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能够减少疾病引发的致死率, 减少由于药物治疗所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出现风险,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为脑出血以及牙龈出血,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十分突出[3]。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见, 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MR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相关资料显示[4],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之后产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几率大概为1.6%~7.0%, 和本文结果一致。另有研究资料显示[5], 目前能够对颅内出血危险因素起到良好预测的指标是溶栓治疗之后24 h的收缩压水平。一般情况下, 人体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属于正常值, 并且需要严格监测患者的双侧上肢血压水平, 防止锁骨下动脉狭窄等个别隐患, 造成双侧上肢血压水平出现差异而影响到疾病治疗, 倘若将下降血压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那么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脑内灌注, 因此疾病治疗期间需要充分考虑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 较好的调控血压水平, 并且谨慎分析血压上升机制[6]。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 比较少見早期再发缺血性卒中现象, 此种情况出现主要原因为房颤, 现在临床中关于房颤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能够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缺少明确报道, 目前脑梗死临床主要治疗措施仍然为抗血小板治疗, 疾病超早期提供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依旧低于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是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缺少对溶栓治疗的了解, 溶栓治疗之后动脉再通率不高, 但治疗费用却很高, 造成很多急性脑梗死患者不接受此种治疗措施。对此临床需要提高重视程度, 精准把控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 保障静脉溶栓治疗效果[7]。

综上所述, 临床中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 为其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 可以良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雪媛.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aspin和血液流变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20(2):22-24.

[2] 齐明山, 赵福平, 王文虎, 等.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 2019, 35(20):3100-3103.

[3] 刘雯, 陈国芳, 梁艺馨, 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程度脑白质高信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6(10):508-513.

[4] 郭秀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当代临床医刊, 2019, 32(6):552-553.

[5] 范晓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青岛医药卫生, 2019, 51(6):413-415.

[6] 李孟修, 王艳竹, 任志军, 等. 探讨急性脑梗死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同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 40(19):2402-2404.

[7] 刘筱蓓, 侯晓军.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WI特征、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 25(19):1476-1480.

[收稿日期:2020-03-09]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并发症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