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惠女雕塑形象的发展与创作

2020-09-24陈玉坤

天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服饰探索

[摘 要]惠女文化和惠女精神闻名海内外,围绕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的艺术创作从未间断。传统民间惠女雕塑、纪念性惠女雕塑以及当代惠女雕塑都各具特色,在相应的时期有其出现和存在的必然性。虽各有不同,却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惠女文化;雕塑创作;服饰;发展状态;探索;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 J51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0)2-0086-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陈玉坤.浅论惠女雕塑形象的发展与创作[J].天工,2020(2):86-87.

蓝色海洋,潮起潮落。

在闽南海边有个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小镇上,生活着一群美丽的女子,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惠安女。

她们与海为伴,相融相生。她们是大海赐予这片土地的礼物、花朵、精灵。在她们美丽的服饰外表下,蕴藏着一颗勤劳善良、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心。她们有海一样的胸怀,自由而宽广,笑迎生活一切欢乐和苦难,也有石头般的意志,坚韧不拔。

这片蓝色的乡土,是她们生生不息的家园。

一、惠女文化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民间风情,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和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惠女穿着古老传统的服饰,因为在海边生活和太阳底下劳作而佩戴花头巾和金黄色斗笠,上身着短上衣斜襟,露出肚脐,下穿黑裤,又大又宽。流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的服饰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由于这种服饰独具一格,尤为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从惠女服饰的色彩入手研究, 金黄色的斗笠象征温暖的太阳、蓝色上衣象征蔚蓝的天空、黑色宽裤象征厚实的大地,花色头巾象征美好的生活。从服饰色彩可侧面反映出惠女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 。而相较于惠女绚烂多姿的服饰特征,“惠女精神”则更加大放异彩、闻名于世。惠安女以吃苦耐劳而著称,当家里的男子外出谋生或打渔时,她们便成为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能耕田、扛石锯木、雕石织网、裁衣经商等样样精通,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 。

时光流转,现代的惠女在继承前人美丽善良、勤劳朴素的精神特质下,又具有了现代女性所拥有的美好品质。也有了一些小小的区别:1.服饰方面。短上衣的颜色不再只是蓝色、白色和黑色,而是更加的绚丽多彩。如平时穿的蓝色,又分浅蓝、天蓝、深蓝。喜庆节日她们会穿上红色,红色当中又分大红、桃红、水红、深红,还有浅褐色、深褐色、土黄色、绿色、黄色、橙色、紫色、金色等。宽筒裤更宽了,而且和上衣一样都有美丽的折痕。头巾的花色和图案也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潮流而变化。腰间的银链子在以前仅作装饰的基础上更宽了,体现了生活越来越富足。2.精神方面。在她们身上所蕴含的吃苦耐劳精神的基础上,随着风俗习惯的些许变化,融入了更多现代生活的情感体验。

二、惠女雕塑形象的发展

惠安女是深受当代艺术家喜爱的艺术题材,作为闽南地区独有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形象符号,惠安女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艺术家们曾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惠女形象,今天试以雕塑形式进行讨论其传承和发展状态。

(一)传统民间惠女雕塑

前人及老一辈艺人在表现惠女题材时,所创作出来的多为壮硕农村妇女形象。强调身体粗壮,面相、服饰沿用民间佛像样式来塑造,故多程式化,呆板化。

(二)纪念性惠女雕塑

此时的惠女雕塑较前人有长足的进步,但依然摆脱不了程式化的创作模式,更侧重表现勤劳朴素的惠女精神,故在劳动者形象的基础上,动态多舞台化、弓架势。

(三)当代惠女雕塑

进入新时代,惠安女题材的创作者们要如何开创新的表现语言呢?在学习前人作品精神的基础上,笔者对惠女雕塑创作在表现惠女文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当代惠女雕塑创作与传统民间惠女雕塑存在以下不同。

1.外在形式上的不同

传统民间惠女雕塑多为民间艺人创作,由于环境的特殊原因,他们往往不太注重人物的比例和结构,以及人物在不同动态下呈现出的不同结构特征,如经常出现脖子做没了、腰做没了或是腿短了等问题。在服饰的表现上与佛像雕塑的服饰类似,于是这些惠女雕塑给人们呈现出一种不成比例、柔软无力、动态不够舒畅的感觉。而在当今生活中,传统民间惠女雕塑已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趣味。因此,当代惠女雕塑创作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融入学院的塑造方法,更加注重人物的身体比例、结构及动态运动规律的表现。在服饰方面,摒弃老旧的服饰表现方法,融入现代惠女审美样式和生活习性,将她们现代美的一面展示出来,让人第一次见到惠女,就被其美丽的服饰及外在美深深吸引,其服饰完美的剪裁比例和方式及大胆的颜色搭配都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当代惠女雕塑作品与传统民间惠女雕塑作品不同,不再强调身体粗壮的形象,而是外表美丽、靓丽吸引人的形象。

2.人物精神层面的不同

传统民间惠女雕塑和纪念性惠女雕塑多表现为人们熟悉的吃苦耐劳的典型形象,题材和内容单一,不能跳出窠臼。而现实生活中她们不仅仅是一个群体,更是一个个情感丰富的个体。她们有勤劳的精神,也有欢乐、悲伤、期待、满足、爱美、热爱生活、向往自然、憧憬爱情等。因此,当代惠女雕塑创作将她们为人妻、为人母、少女心以及个人内心独白、不易在人前显现的一面或小心情作为切入点表现出来,以她们为美丽的文化符号,用作品来表现她们,讴歌和赞美她们。

三、作品在惠女题材中的探索和艺术表现形式

当代惠女雕塑创作将中国传统雕塑与西方写实雕塑的美学相结合,展现出既传统又不失现代的艺术语境,既写实又写意的艺术手法,既西方又本土化的艺术面貌。以写实的手法塑造惠安女美丽的服饰特征,又以写意的精神将惠女的脸部表情和精神世界传达出来。既表现出民间传统的装饰绣花线刻风格,又融入学院造型严谨的西方塑造方法。通过对惠女文化和惠女精神的历史文脉进行梳理和提炼,以人物精神面貌的传达为作品的支撑点,刻画出具有鲜明的、独特的、地域特征的主题雕塑作品。例如,作品《蓝色家园》,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小惠安女,她们充满稚气的脸上,写满了快乐童年的幸福表情。《新衣》这件作品塑造了年轻惠女换上新的衣裳,少女之心……欣喜荡漾。 美丽的服饰,衬托出她们花朵一样的容颜,和彩虹一样的青春梦想!这两件作品以惠安女为创作主题,从具象提炼到意象表现、从真实生活形象提炼到意象表现载体,从普通常见的劳作场景提炼到典型的“精神形象”升華,充分考虑作品的构图、比例、美感、石雕语言和肌理表现力等,注重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考究每一个细节及形态等的塑造在合理的基础上为雕塑主体服务,使其更生动、更富表现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惠女文化”“惠女精神”深入地学习和对雕塑形式创作的研究,相信惠女雕塑作品的创作定会达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目的。

[作者简介]

陈玉坤,中国雕塑学会会员;1984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0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2019年9月,作品《蓝色家园》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作品《逝水无痕》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同年5月,作品《蓝色家园》获第十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2018年11月,作品《莲说》参加“当代中国南北石雕艺术联展”,同年7月,作品《惠女·织梦》入选“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2017年11月,作品《夜渡》《浮云》参加“从卡拉拉到惠安——当代国际石雕艺术邀请展”,同年10月,作品《海峡佳音》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立项;2016年10月,作品《般若》荣获第十届“华礼奖”中国创意大赛展金奖 ,作品《消费时代》参加“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2014年,作品《梦 · 吻》获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华工艺精品”展金奖;2009年6月,作品《逝水无痕》获得2009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服饰探索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猜朝代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编辑动态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