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工艺美术问题之研究
2020-09-24陈培一
[摘 要]在当下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伟大时代,国家给予了工艺美术前所未有的重视,给予了许多宏观政策的扶持,工艺美术的发展也面临着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学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各种媒介交互发达、公共艺术创作移植等多种机遇。然而,工艺美术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在不同的层面制约着工艺美术的发展。通过对工艺美术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的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倡导批判地继承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生发,建议建立健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强化学术建设,搞好公共管理服务,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梳理一个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工艺美术;市场机制;公共艺术;模式改变;手工制作
[中图分类号]J502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0)2-0016-06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陈培一.中国当代工艺美术问题之研究[J].天工,2020(2):16-21.
历经五六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到了今天,一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生存危机。其实,我个人对“工艺美术”这个提法是不认同的,认为它不科学、不严谨,不是学术的分野。但是,保留个人意见,还是尊重这个沿袭了六七十年的说法,仍称之为“工艺美术”。至于这个庞大的艺术品类到底应该叫什么,则另当别论。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将通过现状分析和前景分析两个部分来呈现。
一、对中国工艺美术现状的分析
(一)面临的机遇
当代工艺美术所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宏观的国家政策扶持
当今是一个社会变革的伟大时代。对于工艺美术事业,国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空前的政策扶持力度和经济投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确立,相关场馆的建设,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审批,以及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比和各种评选、表彰制度等活动的接踵展开,提高了工艺美术从业者的身份与荣誉感,这些都从宏观的角度反映了工藝美术行业的空前繁荣。
2.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
此起彼伏的各种展览、展示会,遍地开花的专业、非专业的销售市场和网点,各种销售手段和销售渠道的拓展,专业会展机构和职业经营者的产生,从市场这个微观角度反映了工艺美术行业的逐步健全。各地的工艺美术城、雕刻城、雕刻中心、百工坊等,既是工艺美术品的展览场地,也是规模庞大的工艺美术集散地和较为专业的交易市场。
3.学术理论研究
从学术理论建设的层面来说,各类工艺美术理论研究文集和作品集都大量出版。其中,有会展作品集和工艺美术家的作品集。许多理论工作者和评论家在工艺美术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创作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有效的总结与梳理。诸如杨文会主编的《河北民间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曹春生、陈丽萍编著的《景德镇雕塑瓷艺》,黄宝庆、王琥、汪天亮编著的《福建工艺美术史》,汪天亮编著的《福州漆艺术》,陈志民、翁木顺编著的《朝阳剪纸》,曾应枫、陆穗岗编著的《广州牙雕》,铉绪秦、李彦苍编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商品学》,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编辑出版的《河北省工艺美术精品集》,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编辑出版的《安徽工艺美术60年》,潮州市群艺馆编印的《潮州大吴泥塑》等。
还有一个可喜的局面,就是一些工艺美术从业人员也开始参与理论文章的创作,著书立说,从传统(或者家族)工艺传承、创作经验总结、传统工艺的创新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既动手又动脑。以河北省曲阳县为例。例如,甄彦仓编著的《静思录》,看似一部寓言集,其实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咀嚼与思考,颇具哲理。刘同保编著的《曲阳·雕塑·我》,堪称工艺美术家编著的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杨跃武编著的《问路·曲阳雕塑·产业》则从一个较高的层面,考虑了曲阳雕刻艺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高英坡(与陈培一合作)编著的《曲阳雕塑文化艺术史》,则是对三千年曲阳雕刻历史、文化的全景式论述,既有历史脉络的梳理,也有时代特征的描述,更有与西方雕塑艺术的同位坐标比对。
4.各种传播媒介的积极介入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也是行业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专业、非专业的报纸、杂志,其中有公开出版物,也有内部交流的印刷品。电视、互联网的传播力度,各种会展资讯材料、海报、招贴等,甚至街头的灯箱广告、路牌广告、流动的公共汽车车身,都成为了工艺美术传播的载体。另外,个人的著作也是一种小众传播。
5.公共艺术的积极介入
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公共艺术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为了突出地方文化,彰显地域色彩,一些工艺美术形式和元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创作之中,成为一道别致的亮丽风景。如江西、河北、广东等陶瓷产业基地,已经成功将传统的陶瓷文化元素巧妙地嫁接到了城市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中,从而确立了本土化的公共艺术语言。例如,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魏华立足于佛山石湾,通过积极的艺术实践,逐步创建了具有佛山本土陶艺特色的公共艺术图式。他所编著的《具象形态——魏华雕塑艺术》和《介入空间——魏华环境艺术》,主要讲述了佛山传统陶艺通过艺术家的空间置换而介入当代公共艺术的过程。
(二)发展趋势
当前工艺美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创作和经营两个方面。
1.创作方面
(1)手段。创作手段越来越丰富,不仅传统的工艺得以继承发展,而且新的手段不断被应用到创作之中。如3D打印机的应用。
(2)工具。创作、生产的工具越来越现代化,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从业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小。如各种雕刻机的广泛使用。
(3)题材。不仅传统的神仙佛道、才子佳人的题材得以延续,而且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出现了切入当代生活、对当代生活有所反映和关照、反映个人生活和情感体验的作品。
(4)方向。工艺美术师或受学院艺术的间接影响,或者直接到院校里去进修、深造,参加各种培训班,接受了院校的艺术思想和造型观念,在创作上有向学院艺术发展或者与其结合的趋势。
2.经营方面
(1)体制宽松。国家放宽了对工商业的管理,从政策上体现了宽松、扶持,只要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守诚信,重信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业规范,都可任由自主经营、自主发展,尽情施展和发挥各自的经营能力。
(2)模式变革。目前,工艺美术企业的结构基本上由家庭作坊发展到了家族企业的阶段。以血缘、因缘、地缘维系着这个产业、事业的发展。现代化企业的运营模式在工艺美术界还处于探索阶段,经济联合体的形式也较少,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已渐成趋势,也势在必行。
(3)价格自由。价格决定了市场。只要卖得出去,价格任定,自由度极大。
(4)市场发达。市场很发达,各种专业、非专业的工艺品商城和市场充斥全国,各种经营性人才和资金不断地进入工艺美术营销这个领域。
(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艺美术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储备、人才储备、创作方向、市场经营和环境污染五个方面。
1.资源储备
当前,工艺美术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资源的困乏、贫竭,创作原材料到了极度匮乏的境地。一方面,是由于封山、育林、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条件所致;另一方面,有些物种、矿产的灭绝或者濒临灭绝,不可再生,或者短时期不能再生,造成了某些工艺美术品种成为绝响。如象牙、和田玉、紫砂泥等工艺原材料都已告罄。 同时,传统工艺美术自身的生命力不强,竞争力不强,造血机能不完备,缺乏一定持续发展的能力。
2.人才储备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技艺传承的问题。有些传统工艺成为绝艺,被老一代保守的工匠带进棺材;另外,由于从业状况的艰辛,工作条件又累又脏,讨生活不易,赚钱太辛苦,生产环境太恶劣,出名太不易,前景太渺茫,一些产区的年轻人不愿再从事这个祖辈相传的行业。有的工艺美术品种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其中,石雕行业的情况最为严重。
3.创作方向
虽然技术高度发展、工具日益先进、思想充分自由、材料相对丰富,但工艺美术行业还是精品难寻,佳作不多。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手工制作式微。工艺美术最重要的优点、特点就是手工制作。但是,手工制作却已逐步消亡,被机械加工所取代。手工制作的没落,传统的创作手段、技艺的逐步丧失,从根本上导致了工艺美术的萎缩,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其创作生态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
(2)与学院技术的结合。与学院派艺术的结合或者受其影响,使工艺美术失去了原本的、应有的特色,传统工艺美术的特色不再,当然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生命力。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风格向学院艺术、当代艺术靠拢,语言、风格、加工工艺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使之变得不再纯粹。因为,二者的创作思想、审美标准和创作手段都背道而驰。与学院派的艺术作品相比,当今的工艺美术创作造型不严谨,语言不成熟,手段苍白无力,思想深度不够。而与传统的、历史的工艺美术作品相比,当前的工艺美术师对材质的理解、把握明显不够,不能完全充分掌握材料的性能,发掘材质之美,缺“相石”之功,构思不巧,立意平平,表现肤浅。可惜、可悲的是,年轻的工艺美术家却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执迷不悟,热衷于“邯郸学步”,纷纷去学院进修、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在这个泥坑里越陷越深。
(3)过分炫技。在创作中,缺乏对“度”的把握,不知道何时罢手。而是将自己的工艺技能全部施展到作品上去,缺乏对创作主题、思想内涵的锤炼。往往内容与形式不能统一,或者形式大于内容。
(4)创新无路。创新是各个艺术创作领域的主要话题,也是大家都在积极努力、探索的方向。但是,总的来看,当前的创新还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当代艺术的创新表现在多材质、多技术、多媒材的混搭构造方面,和在法律、道德边缘游走的行为艺术方面,或者违反人类自然审美的狂怪之举上。工艺美术的创新,表现在跟随当代艺术之风,向追求造型夸张、形体变化、手段综合、题材宽泛的方向发展。
4.市场混乱
工艺美术的销售市场虽然很多,但是很乱,不专业,销售的渠道并不暢通,销售情况并不好。各种工艺美术城、雕刻城或者百工坊之类的集散地,往往是只有开业或者举办活动,或者领导视察之时才会车马盈门,而大部分的时间却是门可罗雀的冷清局面,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严重地浪费和消耗了大量资源。况且,大部分展览的开幕式就是闭幕式,而且还存在参展就能获奖的不严谨现象。这些状况,不仅加深了社会对这个行业的不信任程度,也消解了工艺美术家的自信心。
缺乏一个科学的价格评价体系。价格的混乱,导致了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加剧,致使价格越来越低,行业的整体利益受损。产品不仅没有利益,附加值极低,而且到了仅仅收回成本,甚至赔本的境地。这种现象,在河北曲阳、山东嘉祥等地最为严重。
缺乏有效的中间代理机制,更缺乏这样的代理商和代理人。工艺美术家、生产厂商与市场之间呈空虚的状态,缺乏互信,既不能直接合作,也缺乏有效的中间平台。一些行业组织和会展公司的操作不当,使这个市场更加低迷。
由于各种大师的评比活动此起彼伏,致使许多人为应对此事而荒废或者耽误了创作。一旦评上了大师,其作品价格就会飙升,漫天要价,也造成了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评上大师,作品同样也无人问津。大师的评比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致了创作者的不安心,既影响了创作,也扰乱了市场。事实上,当遍地都是“大师”时,则恰恰证明了大师的严重缺失。真正的大师,应该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对工艺美术具有很深的研究,能够开创一代新风、对行业产生引领、对工艺美术事业具有重大贡献的宗师。
5.环境污染
工艺美术行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严重,劳动保护的条件极低,或者根本不注重劳动保护,缺乏有效的治理或者整改手段。如石雕、木雕、大漆、特种工艺等存在着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因素,而这些工业品种的特点也限制了这些工艺美术品种的发展。
(四)当前的状态
由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当前的工艺美术作品呈现出如下状态。
1.艺术创作不严谨
在艺术创作、加工制作方面,要么粗制滥造,要么逞奇技淫巧,浪费原材料,要么盲目乱撞、迷失方向,要么脱离生活,涉入生活不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导致了学者专家不认可,消费者不买账,最终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不畅,即市场经营出现了问题。
2.工艺美术市场前景堪忧,不容乐观
一方面,工艺美术师大多受市场的驱使而过分注重市场效益。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使产品泛滥,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原材料浪费严重。再加上,由于物价上涨,导致了工薪增高、原材料涨价,加工成本增高,利润空间小,产品附加值低。另一方面,虽然各种媒体不断大肆炒作,“收藏热”也不断升温,但整体前景并不看好,生产者和终端市场的通道并未真正打通。绝大部分、普通的工艺作品则陷入了困顿,少有问津。
二、对中国工艺美术前景的分析
(一)发展方向
1.明确发展方向
明确发展方向,就是要认清工艺美术的本质,工艺美术之“美”在何处,魅力在何处,其价值就在何处。工艺美术之美,应该先是对人工之美——工艺的欣赏,其次才是对原材料材质美的品味。否则,就没有产生工艺美术的必要,而直接欣赏原石、原木就可以了。
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与西方的不同,自有尊重自然材料、不逞奇技淫巧、崇尚天趣的创作原则。说白了,就是“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就是因材施艺,而不是因艺而选材、制材。就是要提高“相石”“相木”之功,要在充分了解原材料的性能和形状的基础上,多借其形,而巧施工艺,妙手而偶得。创作的内容和题材,应根据原材料的形状而定。然而,这个优秀的传统目前几近丧失,应该大力倡导恢复而且发扬光大。
必须要提出的是,不仅要继承优良的传统,而且更要珍惜所有的原材料,一点一滴都要物尽其用,不得浪费。因为,用一点,少一点,有些资源不能再生。
2.明确创作目标
明确创作目标,就是明确工艺美术创作所追求的目标。说白了就是要明白“为何而战”,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从事工艺美术创作,不外乎有几种结果:挣钱养家,发财致富,评选大师,名利双收,创作自娱。所选择的目标不一样,所付出的努力不一样,所获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坚持创作
1.继承传统
如何继承传统,很显然是一个核心问题,是重点中的重点,是探讨、持续了很久的一个老话题。但是,这个话题历久弥新,每个时代都有不同阶段的解读。
我个人,较为推崇明末清初的四大名僧之一的艺术巨匠石涛对传统继承的方式。石涛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继承上反对因循守旧、泥古不化的主将,主张以造化为师,以自然为师,注重画家对山川自然的感受,注重对生活的体验与把握,更推崇对生活的发现,给陈腐守旧、死气沉沉的画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生机和活力,开启了中国绘画艺术追求自家面目、批判地继承传统以开拓创新的不二法门。石涛说成法束缚于人,世人皆被成法所障眼目,而不知道天地是在永不停息地运转着,在不停地变化着。成法是古人绘画经验的总结,是后人进入艺术殿堂的桥梁与工具。但必须对成法进行思量,在艺术实践中不为前人的经验所束缚才能有所创新。任何事物,有規矩也有变通,知道了它的规矩,更要了解它的灵活,不可墨守陈规。
石涛推崇“至人无法”,认为至人与天地精神独相往来,于物无所待,于物无所限,于法又无所不用,举手投足尽在法中,“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无处不与法合,看起来好像是无法一样。其实不然,“非无法也”,而实际上“法”依然存在。这种看起来并不存在的法,所谓“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无法之法”是石涛艺术创作实践的总结,也是他的艺术主张和对待传统的态度。石涛认为,应该继承前人体验生活、把握自然、发现生活的方法和能力,应该师其心而不应师其迹。郑板桥在一则题跋中盛赞道:“石涛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燮为江君颍长作此大幅,极力仿之,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
继承传统,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经过分析后,批判地、有选择地继承。艺术创作,就是要不拘泥于任何的成法,更不可陷入某种程式,要根据创作的主题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选择与之相宜的材料、手段和形式。
2.借鉴与吸收
对于其他姊妹艺术的借鉴与吸收,比如书画艺术、学院艺术、当代艺术,或者其他门类的工艺美术等,要学习、借鉴的是其创作思想、创作方法,而不是其具体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艺术样式,或者具体的元素。不是师其然,而是师其所以然。要消除当代艺术、学院艺术对工艺美术的不良影响,保持工艺美术的原本特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课题。
不管是当代艺术,还是工艺美术,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需要借助于工艺和材料来成型,都先需要“技”,而后“由技入道”,工艺的价值不可或缺,材料之美和工艺之美俱已蕴含其中。传统工艺美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区别,不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不在题材与内容的选择,而在于造型、思想和处理手段,在于创作完成后的艺术效果,在于一个“度”的把握。所谓工艺美术重“技”,当代艺术重“道”,具体的呈现就在于对材料的使用所达到的效果。艺术价值高于原材料价值,则为工艺美术。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提高材料的附加值,做不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就是创作的失败。
3.创新谋变
创新必须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作有两个向度,一个是对湮没、失传的传统的研究、恢复与生发,一个是在本地区、本行业、本工艺品种之上寻找突破口,寻找新的创作支点。如内容、题材、形式、技法、语言等的拓展。看似两回事,其实还是一回事。就是要在传统上长期下功夫,不可浮躁,急于求成,否则会事倍而功微,没有成效。关于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创新,如何与学院艺术结合,则是一个全行业长期面临的话题。
创新有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最高的要求,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生发,而不是凭空臆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的生发,与原传统一定存在某种内在或者外在的联系。创新的东西,一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支持你不断生发,而不是昙花一现,难以为继。偶尔的突发奇想,不是创新。
目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较为普遍。大家没有在继承传统上狠下功夫,而是醉心于“奇思妙想”或突发奇想,这样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三)建立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其关键并不在市场这一方面,而是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市场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1.生产
传统的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合今天的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不符合时代对工艺美术事业的要求。所以,传统的生产模式要改革,要逐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只有联合起来,组织起来,不再单兵作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与能量,将特色做足、做强,实现生产的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而不是简单的工业化,工艺美术才有出路。在这个方面,福建惠安和莆田等地,做得较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地域特色(即产区特色),如安徽的徽州三雕以建筑构件为特色,福建惠安以板材加工为主,河北曲阳以城市雕塑加工为主;行业特色(即品种特色),玉石雕刻以把玩件和家居摆件为主,体量较小,工艺讲究细腻精致,而普通石雕则以建筑构件和附件为主,体量较大,注重的是整体效果;个体特色(即产品特色),如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河南禹州的瓷器以窑变为主,而安徽界首的陶器以三彩釉色为主。个体特色更多的还是指艺术家个体作品的特色。如安徽黄山的蒋劲华以手为剪,开创了冠绝古今的手撕书法艺术。欧阳越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徽州三雕予以实用化、产业化,开辟了传统艺术在当代应用的一条新路径。河北曲阳的和连朝,在传统石雕的工艺基础上,以当代视野,创作了帝王系列作品,独具个性特色。
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个产业化、规模化,并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做大,而是指由很多个体生产联合而形成的。为了发展,大家应该放弃单干,放弃各自为战,为了自身的利益联合起来,共同发展。要把个体企业、家族企业联合起来,或者引进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进行产品的升级、企业的换代,组建企业联合体、加工制作经济联合体,风险共担,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生产专业分工,扬长避短。要杜绝盲目生产,过度消耗、浪费资源。应该在管理部门、行业组织的调控下,进行市场的细分,做到生产的专业化。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创作实力和生产、加工实力,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会干什么,能干什么,什么东西能干好,就干什么,这就是生产的专业化、单一化,不要有包揽天下的想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突出、强化自己的特点,做大做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提高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使产品系列化,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生产适合他们的产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市场
市场实现专业化细分,产品分工。只有这样,才能有钱赚,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空间,才能避免不正当竞争。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只要把一门业务、一门技术钻研精了,才能把这个专业搞好。专一才能做到极致。如果一个人百事皆通,是个“万金油”而无所不知,那就会样样不精,样样稀松平常。一个人不能包揽天下,同样一个企业也不能占有所有的市场。
在目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之下,产品单一、产品纯粹,做到极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未必就不能占据市场。
(四)学术建设
1.学术研究
提倡个人多读书,读杂书,开卷则有益,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要多动脑、多动手,既能动手搞创作,又能动脑思考存在的问题,总结创作经验,探索、梳理对艺术的把握与理解,对传统做系统、认真的分析。要积极推动高水准的学术平台建设,如手工艺研究的高峰论坛,发挥行业内专家的积极引导作用,掀起全行业对学术研究的重视。
2.建立专业档案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建立各自的档案,尤其是要建立六十岁以上老技师的档案,将优秀的传统保留一份详实的文字、图片或影像资料。各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尤其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五)公共管理
成立行业公会,加强行业自律。这种行业公会,不同于现存的各种行业组织,它属于纯民间的、自发的组织。主要是约束大家经营活动中的行为。通过制订自律守则和公约,确立价格同盟,提高行业的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抑制、制裁不正当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建立维护良好的商业经营秩序。这种方式是从道德的层面来约束经营中的不良行为,是国家立法的重要补充,恢复商业信誉,树立企业形象是一切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
中国工艺美术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多,上述问题大多是“标”,是表象,而起内在作用的、本质的问题——“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深究。所谓“治本”,是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责任,然而如何做到不揠苗助长、不杀鸡取卵,让工艺美术事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只有宽松的政策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才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带动从业者进入市场,否则就不会引起从业者的重视。然而“治标”,却是可以从每一个从业人员做起。只有每一个从业人员端正态度,认清自己,严格自律,恪守职业道德,追求正当的合法利益而不是唯利是图的利益最大化,这个行业所存在的弊端就会顿减,这个行业的肌体就会日渐健全,就会反过来作用于对“本”的治理。换句话来说,对于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有一份责任。
故而,解决当前工艺美术事业所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自从业者身上入手。如果每一个从业者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只享受阳光和雨露,只享受春风所带来的萌发条件,而不克己自律,不自我完善,不提高自己破土、发芽、生根乃至长成参天大树的内在生命力,那么这个行业的问题就不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中国的工艺美术事业就不会走向真正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铉绪秦,李苍彦.中国工艺美术商品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2]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3]黄宝庆,王琥,汪天亮.福建工艺美术史[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4.
[4]陈培一.《石涛画语录》新解[M].香港:长城(香港)文化出版公司,2006.
[作者简介]
陈培一,山东菏泽人。长期从事艺术评论工作,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本土雕塑艺术和中国广告历史的研究。系《雕塑》杂志“文化论坛”“公共艺术”栏目学术主持人,“中国雕塑论坛”策划组织者之一,“第二届长春国际雕塑大会”学术主持人,“首届中国雕刻产业论坛”策划人、学术主持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雕塑》杂志副主編,《中国雕塑年鉴》执行主编。安徽省雕塑研究院首席学术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红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雕塑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名誉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陈培一艺术博物馆馆长。
(编辑:李艳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