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应用与探讨

2020-09-24刘志标

环境与发展 2020年8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资源互联网+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跨部门、数据密集型工作,在实践中需要多种不同类型大数据信息来作为支撑,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发挥着独特优势。基于此,本文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互联网+”结构组成;探究了“互联网+”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应用。

關键词:“互联网+”;环境影响评价;全面参与;信息资源

Abstract: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a cross-departmental and data-intensive work. In practice,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big data information are needed as support. In this process, "Internet +" exerts its unique advantage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China;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net +"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Key words:Internet+;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Full particip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涉及范围较广,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在实践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广泛收集水文、地理、气象、地质和海洋等多种类型的大数据信息资源作为支撑,同时还要协调好技术评估、环境评价和审批监督等多项工作。因此,依靠“互联网+”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提高效率并提升质量。

1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1.1 发展

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中首先提出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文件,即《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其中,重点提出了关于工业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次年10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工作小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环保机构成立。环保工作小组的主要工作为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方面问题的方针和环境保护法,此后,各个地区逐渐开始建立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管理机构[1]。

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版本,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质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至此我国正式开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2 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中模型包括了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三维水质模型等诸多环境保护问题,模拟复杂环境能力较为成熟,可以实现简洁化处理,但是,各类模型在具体应用中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结果。在GIS领域中,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可以提供空间操作规范,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移动、扩散、相互作用遇到动态变化,体现出了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图像处理功能,并且还实现了空间数据管理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其模拟环境过程比较困难,GIS与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在模拟环境过程和环境问题时,可以实现互补,二者相互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环境评价的精准度。现阶段,GIS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累计环境影响评价、战略和累计环境影响评价几个方面,通过收集信息、分析环境质量等方式,将不同时间和环境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建立数据库,进而实现环境影响评价的监测。GIS与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之一,特别是其中的三维功能,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十分重要。

2 环境影响评价的“互联网+”结构组成

2.1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搭建实现了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机制,国家级环评数据中心和地方有关单位分别建立并维护各自数据资源,实现环境功能与敏感区域的划分。在符合数据资源管理规则前提下,通过软件接口方式,完成相互调用。当其中一方数据更新时,另一方内容就可以自动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通过这一机制解决部分环评数据资源,完成合理合法整合[2]。规范协调逻辑关联,能集成海量数据资源,为环评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2.2 采集系统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验收申报系统是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编制出的报告书与报告表建设项目,项目环评审批和验收申报系统是直接面向全国环评机构,提供审批、竣工环保验收等多项服务,主要包括了文本信息、空间位置和附件材料的填报与上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备案系统是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的管理系统。用户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将系统自动生成的备案表与备案回执打印出来,交由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之后完成备案。上述两个系统在用户填报数据时,均提供相应的数据校验功能,确保采集的环评验收数据质量,同时也实现了系统和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

2.3 服务平台

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平台主要是互联网服务平台,这一平台面向环境评价机构与社会大众,为他们提供法律法规、标准导则、标准化术语的查询,同时也提供了高空、地面气象数据信息。环境影响评价平台可以降低环评机构获取数据的成本,节约时间和经费,同时,也增强了环境影响模拟预测操作的规范性,积极推进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增加工作透明度,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公信力,符合现代化环保型社会建设需求。

3 “互联网+”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应用

3.1 加大科学技术投入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互联网+”本质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再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发展需求的分析与监测体系,提高评价工作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构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过程中,需要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影响,解决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3]。大数据信息和云计算等互联网+在新时代发展的代表,推动了传统污染企业在现代化发展中的改革与调整,降低生产建设期间对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而且还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升级提供最真实的数据支持。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是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作用下,可以提高系统内部数据丰富化,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从而为环境评价和环保问题解决做出贡献。

3.2 构建全民参与平台

建立全民参与的环境影响评价平台,鼓励民众积极配合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在“互联网+”模式持续发展优化的背景下,公共平台模式已经应用到了多个方面,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环境影响评价全民参与的平台。

例如,某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部门提出,借助“互联网+”建立平台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可以快速地吸收和采纳公民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促进大数据环境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化建设。在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保障公众获取周围环境数据权利,让他们更充分地了解到环境污染源特征,更全面地了解当前社会存在的环境问题,为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政策实施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还能引导公民直接参与到评价体系的监督工作中,充分利用并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相关部门更积极地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民众的反馈加强监督管理,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3.3 整合推送信息资源

随着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的颁布,近几年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规政策和行业指导规范正面临新一轮调整。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最新信息资源進行收集、整合以及推送,能够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一手资料。

依靠“互联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平台可以调动用户服务平台,完成资料的共同收集与资源共享,将国家和地方最新公布的政策、法规、规划和标准等信息,上传到网络空间,实现信息的共享。提供经过数据分析平台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的文档检索与下载,根据用户搜索偏好和使用习惯,可以逐步开发定制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

3.4 完善数据分析服务

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共享与数据应用的基础是建设项目信息库,当前,基础数据库已经实现了业务数据指标信息的自动化生成、采集和入库,数据信息在经过了进一步整理、分析与校验之后,可以逐步完善对外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应用,在短期内实现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用户提供行业周边信息、项目审批信息、批复、指标等管理全过程的资源信息检索与统计。使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完成周边项目和同行业有关项目的分布、投资、污染物排放以及对环境影响等相关信息,从而为环境影响评价编制、项目审批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例如,根据在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横向上的同区域战略环评、规划环评与项目建设等有关信息数据,纵向上为技术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验收与后评价等数据。将各项数据参考关联数据技术,实现纵向与横向的特定维度关联。比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所在区域战略和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技术评估报告和审批意见等项目,在竣工之后,通过数据关联,构建出相互连通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语义网络,更加方便地进行各类数据信息智能化搜索,完成全生命周期追溯与分析。

4 总结

综上所述,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在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要积极合理运用“互联网+”模式,并在系统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数据资源基础上,研究出符合“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服务方法。

参考文献

[1]项雨辰.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互联网企业办公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赵浩楠,宫田田,王雨欣.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8,30(06):18-19.

[3]潘鹏,赵晓宏,梁鹏.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建设进展与展望[J].环境影响评价,2017,39(06):19-22+30.

[4]刘馗.大数据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545(07):132-133.

收稿日期:2020-06-11

作者简介:刘志标(1986-),男,汉族,本科学历,环评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资源互联网+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