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城区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特征、来源及大气反应活性

2020-09-24李晶晶孙松华蒋晓军章燕清王韬懿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年9期
关键词:含氧烯烃芳烃

李晶晶 孙松华 蒋晓军 章燕清 俞 斌 王韬懿

(绍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 绍兴 312000)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光化学烟雾和二次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1],主要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烃等烃类以及卤代烃、含氧VOCs和腈等。VOCs来源十分复杂,可以分为人为源和自然源两类。自然源主要有陆地动、植物排放以及海洋生物释放等,而人为源主要有交通排放、生物质燃烧、喷涂溶剂使用、煤燃烧以及工业生产等[2-3]。在现代城市中,人为源成了大气中VOCs的最重要来源[4-7]。

VOCs在对流层大气光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8,可以与大气中各种氧化剂发生反应[9],如O3、·OH、·NO3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光化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夏季。针对绍兴城区VOCs的污染状况、来源解析及其大气反应活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绍兴城区2019年夏季VOCs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绍兴城区大气污染特别是VOCs引起的大气光化学污染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方 法

1.1 数据来源

2019年8月1—31日,在绍兴城区袍江环境空气国控站点(120.62°E,30.08°N)利用LUFFT WS500一体式气象站采集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利用TH-300B大气VOCs快速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采集VOCs数据,时间分辨率为60 min,该国控站点周边为行政办公、商业和居住的混杂区,能够很好地反映绍兴城区的大气污染状况。8月4—6日,由于大气VOCs快速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检修,因此数据缺失。此外,手动剔除明显的异常值。

监测目标化合物包括29种烷烃、11种烯烃、1种炔烃、16种芳烃、28种卤代烃、12种含氧VOCs和1种腈,共计98种VOCs。

1.2 VOCs反应活性计算

VOCs与·OH、·NO3、O3氧化剂反应的损失率可以用来表征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其计算公式如下[10-11]:

Li,x=ci×Ki,x

(1)

式中:Li,x为iVOCs与x氧化剂反应的损失率,s-1;ci为iVOCs的分子浓度,molec/cm3;Ki为iVOCs与x氧化剂的反应速率系数,cm3/(molec·s),取值参考CARTER[12]的研究成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VOCs的特征

2.1.1 浓度特征

本次对绍兴城区夏季的VOCs监测,98种VOCs均有检出,7类VOCs的平均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烷烃(24.29 μg/m3)>卤代烃(17.17 μg/m3)>芳烃(15.89 μg/m3)>含氧VOCs(14.72 μg/m3)>烯烃(4.06 μg/m3)>炔烃(1.23 μg/m3)>腈(0.27 μg/m3)。

监测期间出现了几次VOCs浓度增长较为迅速的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在污染物浓度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监测期间的污染过程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风速较低。将VOCs和气象条件做相关性分析得到表1。由表1可见,VOCs与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风速低不利于VOCs的扩散。此外,VOCs与温度也呈显著负相关,即温度越高,VOCs浓度越低,这是因为高温有利于VOCs的挥发和扩散。

表1 气象条件与VOCs的相关性分析1)

2.1.2 日变化特征

由于烷烃、烯烃、炔烃、芳烃都属于烃且日变化趋势一致,因此讨论日变化特征时将其归为一类。图1展示了绍兴城区夏季4类VOCs的日变化特征。从图1可以看出,烃在7:00前后达到最高值,平均值约62.50 μg/m3,随后烃浓度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烃是由人为排放产生的,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容易造成高浓度烃积累。7:00是早高峰时间,存在大量的交通排放,特别是乙烷和乙炔,而后随着温度和风速的升高(见图2)以及白天边界层的抬升,烃浓度受到一定程度的稀释和扩散,同时随着光化学反应强度增强,也加速了烃的消耗,烃质量浓度在13:00达到了全天最低水平,平均值约29.65 μg/m3。到了夜间,随着温度和风速降低以及边界层的下降,烃开始累积,其浓度升高。腈和卤代烃总体变化趋势与烃一致,但由于其大气反应活性较低[13],白天参与光化学反应消耗较少,总体日变化不如烃明显。总体而言,烃、腈和卤代烃呈现白天浓度低,夜间浓度高的日变化特征。含氧VOCs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其浓度基本上终日保持稳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白天含氧VOCs的光化学反应生成[8]14可以抵消气象条件和边界层高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2.2 来源分析

通常可以用特定VOCs的比值对大气中VOCs的来源及其气团老化程度进行判断。芳烃是一类有毒有害物质。甲苯与苯的质量比(T/B)可以用来识别芳烃的来源。当T/B小于等于2时,VOCs中的芳烃来源主要与石油化工生产和交通排放有关;当T/B大于2时,除交通排放外,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对VOCs中芳烃也有着显著贡献[14]。二甲苯与乙苯的质量比(X/E)通常用来判断VOCs气团的老化程度[15]。YURDAKUL等[16]提出,当X/E小于3时表示VOCs受到了长距离传输的影响,气团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

由表2可知,白天和夜间的T/B分别为1.94、3.17,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T/B夜间较高,说明除交通排放外,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对绍兴城区夏季VOCs的夜间来源有重要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绍兴城区存在不少医药化工、纺织印染等企业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且含有大量甲苯[17]。绍兴城区夏季白天的T/B小于等于2,主要是由于机动车活动较为频繁,交通排放的贡献较为显著。白天和夜间的X/E分别为2.03、2.76,均小于3,说明绍兴城区夏季大气VOCs受到一定程度的长距离气团输送影响,并且气团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

图1 4类VOCs的日变化特征Fig.1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4 kinds of VOCs

图2 气象条件的日变化特征Fig.2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表2 T/B和X/E的分析结果

2.3 VOCs白天和夜间的大气反应活性

为了探讨白天和夜间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差异,选取大气反应活性强烈的时段10:00—18:00代表白天,和相应的22:00至次日6:00时段代表夜间进行比较。7类VOCs白天平均质量浓度与夜间平均质量浓度的比值(白天/夜间)如图3所示。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和腈白天/夜间分别为0.59、0.96、0.74、0.67、0.86、0.88,即白天平均质量浓度低于夜间。在白天,虽然烃和腈的排放浓度可能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而增加的,但由于夏季白天温度和风速高,边界层抬升,使得稀释和扩散也快,并且光化学反应会促进它们的消耗;但是夜间,由于边界层高度的降低,污染扩散条件变差,更容易导致这些污染物积累。这在2.1.2节也有讨论。值得注意的是,白天异戊二烯的浓度却远远高于夜间,其白天/夜间达到了5.2,这是因为异戊二烯的主要来源是植被排放,夜间排放几乎为零。含氧VOCs的白天/夜间为1.04,这是因为烃的二次转化也是含氧VOCs的重要来源,因此白天含氧VOCs平均浓度略高于夜间。

图3 7类VOCs的白天/夜间Fig.3 The ratio of 7 kinds of VOCs between daytime and nighttime

表3列出了与·OH、O3、·NO3反应的损失率排在前10位的VOCs。从表3可以看出,与3种氧化剂反应损失率排名最高的大多是芳烃、烯烃,因此芳烃、烯烃是绍兴城区夏季最具大气反应活性的VOCs。

表3 与·OH、O3、·NO3反应损失率前10位的VOCs

对于大气中大多数的VOCs来说,白天与·OH的氧化反应是最重要的消耗路径[18]。但是,夜间的·OH浓度很低,VOCs与·NO3的氧化去除反应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一些烯烃来说,它们的氧化反应途径不受·OH支配,而与O3的反应更为主要。通过探究分析不同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理解VOCs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白天异戊二烯主要来自于植物排放,但与·OH的反应消耗并不明显,而到了夜间,植物排放对异戊二烯浓度的贡献显著降低,加上夜间的扩散条件较差,因此其浓度在夜间降低十分显著。

3 结 论

(1) 本次对绍兴城区夏季的VOCs监测,共有98种VOCs检出,7类VOCs的平均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烷烃(24.29 μg/m3)>卤代烃(17.17 μg/m3)>芳烃(15.89 μg/m3)>含氧VOCs(14.72 μg/m3)>烯烃(4.06 μg/m3)>炔烃(1.23 μg/m3)>腈(0.27 μg/m3)。VOCs与温度、风速有着较强的负相关性。烃、腈和卤代烃白天浓度低,夜间浓度高,含氧VOCs基本上终日保持稳定。

(2) T/B白天小于等于2,交通排放的贡献较为显著;夜间大于2,除交通排放外,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对绍兴城区夏季VOCs的夜间来源有重要影响。白天和夜间X/E均小于3,说明绍兴城区夏季大气VOCs受到长距离气团输送的影响,并且存在气团老化现象。

(3) 与·OH、O3、·NO33种氧化剂反应损失率最高的VOCs大多是芳烃、烯烃,因此芳烃和烯烃是绍兴城区夏季最具大气反应活性的VOCs。

猜你喜欢

含氧烯烃芳烃
有关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反应原理”荟萃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埃克森美孚公开芳烃烷基转移方法
石油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研究
关于重芳烃轻质化与分离的若干思考
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中烯烃结构及其加氢性能对重汽油馏分辛烷值的影响
UOP公开最大化生产芳烃的集成工艺
新一代烯烃催化裂解技术实现工业转化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链接